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层负责承担总负荷。地层包括地基和基础两部分,前者对建筑物负荷造成影响,后者则负责将负荷传递到地基下部结构。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总体质量。近年来,建筑物沉降、倾斜及倒塌事故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基础工程质量不合格。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施工技术,制定科学合理施工方案并将其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文章主要探讨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建筑质量,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应该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尽可能的降低问题出现几率,进而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可靠性。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地基是建筑的核心,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而在建筑中地基主要是指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都属于隐蔽性的工程,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尤其是频发地质灾害的我国,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建筑的地基基础提出了高标准的施工要求。关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问题,最有名的是意大利比萨斜塔,因为该塔高55m。是由1173年开始建设,但建至一半后,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逐渐向南倾斜,因此被迫停工,在1730年竣工后,塔身还是不断向南倾斜,经过多次的纠偏和地基加固,才保住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建筑物。我国国土范围宽广,地质条件差异性较大,有盐碱地、冻土地、塌陷地,加之滑坡、泥砂石等灾害的侵袭,要求我们对建筑工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应对这些复杂的地质危害因素。我国房屋整体质量水平低,尤其是地基基础工程,有些潜在性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被及时发现,致使很多地基基础工程问题被忽略。
2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做好施工前的勘察工作
在正式施工之前,首先要全面、细致地勘察现场地基,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严格依据岩土工程项目勘察规范的相关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其次,收集建筑平面图等工程技术资料,分析建筑施工现场的地形、总设计图等,明确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基础性质和规模等,在此基础上对地基荷载力进行综合评判,根据地基埋深、变形允许范围内,在认真考察施工现场的基础上,对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进行分析评价,为后续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此外,施工人员应当合理控制勘察深度,确保其位于地基主受力层以上,如果地基底面宽度在五米以上,需要将抗浮桩或者锚杆设置在地下室、裙房中,以免出现勘探孔不符合地基施工要求的情况。
2.2地基基础工程的土方开挖技术
对于地基基础工程的工程技术,土方开挖技术和对于地基基础的支护技术是地基建设的两个重要技术工程,和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在施工时要注意:首先在施工前做好施工现场的平面图设计,全面掌握地基基础工程的每个施工点的准确位置,相关的建设水井的位置以及土方开挖的线路位置都要进行精确的控制。另外,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周围障碍物的清理工作,防止一些管道以及电缆等受到影响,也避免一些无用的障碍物对于开挖过程造成影响。针对不同的地质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机械设备进行开发,对于一些地质类型较硬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需要使用专门的地质粉碎机进行处理,采取不同的处理技术对地质类型进行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土地开挖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和操作机械设备,一些需要人工操作施工的部分施工人员要与机械设备进行配合,比如一些边角位置的开挖,一般巨大的机械设备往往涉及不到,这就需要人工对其部分进行开挖工作,以及对挖掘深度进行准确的控制,避免出现挖掘深度过高或者过低对于地基的稳定程度产生影响,使得地基原土遭到破坏。最后还要注意对土方开挖的部分进行再测,使得开挖质量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施工工作符合施工工作要求。
2.3固结排水技术
地基是房屋建筑的基础,在施工的初始阶段,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固结排水技术,在对地基土体加固的过程中,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使地基的质量能够符合规定的标准。可以将排水用的井架设在地基上方,对地基的水进行有效排出,使地基的干燥程度能够符合施工的要求。在排水的过程中,地基的稳定度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在水分适中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使地基的承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2.4地基施工中的强夯技术要点
在强夯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将施工场地清理干净,平整场地,然后进行夯点的设置,夯点间距宜控制在6m左右,并采用正方形的布点形式。其次,对施工场地的高程进行测量,考虑到回填土高度,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进行强夯施工。当第一遍点夯完成、并且夯坑达到预定目标时,停止强夯并进行回填,回填材料可以是块石等材料,当全部的点夯结束后,需要马上测量夯沉量,使用推土机填平夯坑,同时还要再次测量场地高程。最后,布置第二遍强夯的夯点,在结束全部的点夯之后,停止强夯并进行回填,并将场地推平。
2.5地基基础工程静压力桩技术要点分析
对于静压力桩技术而言,其是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一项比较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在对静压力桩技术进行应用期间,即通常是根据静力压桩设备和配重装置,其反作用力进行合理应用,保证其可以有效的压入到地基当中。经过以往的实践和经验得知,静压力桩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多优点,具体可以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噪声比较小,并且污染的范围相对较小。在具体的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与传统的振动模式相比,静力压桩技术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噪声,也有效降低对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满足了我国地基基础工程建设安全适用的原则。另一方面,操作组成比较简单,并且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在对静压力桩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对地基基础结构进行了有效的优化,科学处理了各类土体活动情况,增强了建筑物的整体承载力,进一步扩大了建筑物的承受能力,提升了房屋建筑物的整体应用价值。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意识到地基的关键作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使整个过程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施工质量严格规范和控制,减少因意外出现的施工问题,促进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孙建华.试析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价值工程,2018(21)L275.
[2] 秦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19):49.
[3] 邓彪.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0):48.
[4]董轶.当代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173-174.
[5]刘晓文,侯春燕.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研究[J].居舍,2018(29):41.
论文作者:葛成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地基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基础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