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及体会论文_程美清

我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及体会论文_程美清

程美清(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 新疆伊犁 835000)

【摘要】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科室。通过对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说明,将各项感染管理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并持续改进,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保障。

【关键词】新生儿 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实践 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241-02

新生儿病房大多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的新生儿。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差和侵入性操作多等是其共同特点,都会增大感染的几率。我院新生儿病房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作为管理的重点,使院内感染率有所下降,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感染控制的体会作如下总结。

1 感染的高危因素

1.1医源性感染

1.1.1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有重要作用,不重视洗手卫生会使感染率增大。

1.1.2配奶造成的感染属于间接途径,新生儿使用的奶具消毒不严格,配奶时无菌操作不严格,都会给病原体进入患儿体内提供途径。

1.1.3仪器设备造成的感染属于间接感染途径。暖箱、光疗箱等仪器的温度和湿度都利于细菌繁殖,清洁消毒不到位时可能造成新生儿皮肤感染。而听诊器、血压袖带、呼吸气囊等设备也是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1.1.4侵入性操作增加,如呼吸机和胃肠外营养应用、气管插管反复吸痰,改变了呼吸环境,增加了感染机会,各种留置通路的建立也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容易造成软组织的感染。

1.2患儿自身因素 

1.2.1呼吸系统因素 新生儿病区温度高、湿度大,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生长。新生儿纤毛发育不完善,自净能力缺乏,黏液不易排出,致病菌通过空气传播途径易聚集在患儿呼吸道引起感染。

1.2.2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新生儿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尚未成熟,尤其是表皮的屏障功能不完善。而新生儿的脐部、眼部也是感染的好发之地。

1.2.3免疫系统因素 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免疫球蛋白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1.2.4体重因素 尽管引起感染的原因有多种,但体重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体重可以反映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各个系统的成熟度,随着体重的降低患院内感染的几率增高。体重<2 kg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是体重≥4 kg者的2.5倍。

1.2.5血管导管的使用 临床上普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生儿血管细小、壁薄、通透性高,使用留置针输注液体时,特别是高渗性、刺激性强的液体或输注速度过快时,易引起液体外渗、局部皮肤发红或坏死,造成局部感染。

1.2.6对于高危儿广泛应用抗生素、激素 临床上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易导致正常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受性,使致病菌或耐受菌株定植,造成二重感染。

2 预防感染的实践措施

2.1加强人员管理和提高手卫生意识 限制人员流动,病房入口处设置缓冲间,进入病房人员要换鞋、洗手、穿隔离衣或工作服;治疗操作时一律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有下列情况不适合或暂停在新生儿室工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结核病、发热、胃肠炎、皮肤病等。我科在病房入口处安装了感应式水龙头,医用擦手纸,各个洗手池张贴了七部洗手图,每张床配备了手消液,使医务人员在各个区域都能方便快捷的洗手,要求工作人员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的时刻进行手卫生。我科经过比较,选用了百能洗手液效果佳,不黏手,对皮肤刺激性小,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

2.2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流程 由主任、护士长、院感监控医生、护士组成科室院感质控小组,负责科室感染监控工作,督导各项措施的执行,每月根据院感科制定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进行自查,制定相关的奖罚措施,体现持续改进;每月组织学习、考核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配合院感科定期对病房各个区域、物体表面、消毒液及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细菌监测,若检出有致病菌或超标细菌菌落,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2.3新生儿室环境管理 病房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隔离传染病患儿,并每日3次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病室地面每日用1:200施康液拖地2次,污染时随时拖地清洗,各个台面、门把、床头柜、治疗车每天使用消毒液擦拭。每个床单元占用面积3m2~4m2;新生儿使用的一切医疗器具,使用前要进行消毒灭菌工作,听诊器、体温计、眼药水和胶带等固定使用;进入配奶间须洗净双手,系围裙,戴袖套及口罩,配奶前须再次洗手;配奶用具,一用一换一灭菌,从配乳场所到配乳的各程序(配乳、运送、分乳、消毒、储存),调乳要实施无菌操作,奶瓶和奶嘴刷洗干净后,应放入清水中分别煮沸,牛奶应在冷藏设备中保管。

2.4设备、物品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使用中的保温箱表面每日用1:200施康消毒液擦拭。每次用完的暖箱均用1:200施康消毒液进行彻底的擦拭、紫外线照射消毒。呼吸机常见的感染源有吸引管、气管内导管、喉镜、加湿器等。每周更换1-2次,呼吸机管道等交与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每天更换加湿器内的灭菌蒸馏水。吸痰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加强翻身、拍背。减少吸痰的次数;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2%苏打水洗口腔2-3次。

2.5加强新生儿基础护理 早产儿应保持皮肤清洁,允许的情况下每日洗澡1次,经常翻身、更换体位;沐浴使用物品一次性浴单、浴巾、小毛巾等一人一用一换,浴池、台面等每日使用后清洗、消毒;包扎脐带的纱布要保持无菌和干燥,每日对脐带用双氧水及聚维酮碘做常规处理,有感染的时用红霉素作局部湿敷。

2.6侵入性操作的感染控制配奶前进行有效的洗手,配奶过程注意无菌操作。各项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对于吸痰、插胃管、灌肠等操作必须戴手套,动作轻柔,特别是气管内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我科使用硅胶胃管,适当延长胃管留置时间,减少反复插管造成的损伤。降低输注高渗性和刺激性强的液体时对局部皮肤造成损害的危险。静脉补液期间每天检查和清洁穿刺部位,若有静脉炎或皮肤感染出现应立即拔管并作血液培养。

2.7合理应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一环,新生儿的保护性隔离比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更为重要, 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和预防用药,防止滥用抗生素,避免真菌感染及耐药。

论文作者:程美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  ;  ;  ;  ;  ;  ;  ;  

我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及体会论文_程美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