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研究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酝酿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于80年代初。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独创,迄今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得到了长足发展,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新的高等教育形式。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诞生与发展历程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诞生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诞生的社会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有近100万人才在“文革”期间缺失,而8-16岁人群中有1.6亿人因“文革”荒废学业。②1977年全面恢复高考制度后,每年高校招生约30万人,而当时高中毕业生近600万人。[1]14当时高等学校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培养规模严重滞后。③在“文革”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各项事业逐步复苏,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有着巨大需求。

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但是他们知识贫乏、能力不足,并对高等教育有着强烈的渴望,想要通过其他方式和手段来提高专业水平和文化水平,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服务。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年轻人渴望上学、干部渴望文凭、政府渴望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的新要求。当时小平同志提出不抓教育何谈搞现代化,于是在1977年提出“两条腿走路”教育思想,此外,除了提倡普通高等教育的恢复和发展,还鼓励业余高等教育的发展;1978年2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对业余学习、自学的人“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2]1979—1980年起草《业余高等教育考核办法》,后修改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法》,在1981年,国务院颁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经过近8年时间的发展,直到1988年颁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

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历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1981年—1988年)

在自学考试的产生和形成阶段,自学考试主要是为了满足“年轻人渴望上学,干部渴望文凭,政府渴望人才”这一特殊社会背景,其功能定位也同广大年轻人和干部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相一致。自学考试在这几年的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同时也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得到确定,自学考试的发展激发了群众和国家干部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状况也推动了社会教育的向前迈进。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呈现最大的特点是:①考生结构上主要是工人、农民、军人、干部等占总考生结构的85%。②在专业上主要是干部管理类专业。③在这个阶段发展特征主要是以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可以把这个阶段叫做十年“文革”后一代人的“补偿教育”。[3]137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成熟阶段(1989年—1999年)

到20世纪90年代,高考录取率达到25%,18-22岁学龄青年毛入学率达到7%,青年入学接受高等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不足之间产生巨大矛盾,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时没有民办教育,高职教育也没有。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呈现的特点是:①考生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在解决了老三届学历问题和干部学历标准问题以后,在高考中失败的学子们大批选择了自考的道路,大约73%的高考落榜生将自学考试当做他们对未来的又一块敲门砖。②在专业上覆盖了文学、法律、经济、管理、师范、工学、农学、医药、艺术、军事等各类专业。③主要以专、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可以把个阶段叫做是弥补高校发展规模不足的“补充教育”。

第三阶段:适应终身教育要求,深化改革和完善新阶段(2000年至今)

1999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在此次会议上确定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随着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自考也展现出它自有的特殊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倡导终身教育。在这一阶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彰显出三方面特点:①考生结构上超过一半为在职在岗人员,接近60%的考生具有专科以上学历。②在专业上覆盖了各学科门类。③以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目标,体现开放性、兼容性、职业性、多样性的发展特征。可以把这个阶段称做是 “大众教育”。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现状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规模

截至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超过2000万,与前一年相比上升了10万人,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其中,非学历教育报考的有1157.7万人,学历教育报考的有922.7万人,除去重复报考,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共有5726万人、2.26亿人次,累计报考科次达到5.31亿,参与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培养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共1050万人,其中约6599万人次参加全国统一非学历考试,2235余万人取得相关证书。2012年我国总共开考822个专业方向,其中394个本科专业,428个专科专业。688所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担当主考院校,并分别与15个部委、行业合作新开考39个专业。在这次考试中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提交1606个社会助学援助组织申请,申请学员超过181余万人。[4]

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特征

(1)总体稳步发展,学历教育部分有所下降,非学历教育部分快速增长。

(2)继续教育功能逐步凸显,在职考生比例加大,考前学历层次明显提高。

(3)学历教育专业结构变化,专科考生人数下滑,本科专业考生人数快速发展。

(4)专业设置向应用型、职业型方向发展。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1.面临的挑战

最近几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面对着如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加深等诸多挑战,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高等教育生源逐年下降,普通高校生源竞争开始激烈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7%提升到26.5%;继续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势态,网络教育的迅速崛起、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函授等办学形式更加开放灵活;[5]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崛起、日益壮大,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逐步放宽,广大学习者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这就造成了自考生源严重下降并迫使高等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6]58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身的弊端和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如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单一、服务体系松散、“重应试、轻育人”的管理方式、教材设置的保守、评价体系的僵化等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学考试的真正作用产生怀疑。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经济全面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都亟待变革,让自学考试成为终身教育发展的一大途径并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2.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培养教育方式与当前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在自学考试建立之初,自学考试还没有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安排、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主要依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安排。但随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持续改进和逐步发展,已经日渐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得到人们的认同,如果自学考试办学完全向普通高校靠拢,会完全在制度管理和教育形式方面失去特色,无法同普通高校相竞争,使得自考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创新受到阻碍。因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培养教育方式与当前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独创性的缺乏是自学考试在当前发展的主要难题。

(2)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灵活适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人才流动加速,就业、转岗越来越频繁,单位在录用人员时,不仅注重学历的高低,也注重专业是否对口及所学课程的设置。几年来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都按照市场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但是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保守单一、教材组织的特色匮乏,虽然这几年在专业上也做了些调整,但是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滞后。[7]

(3)考试内容比较陈旧形式相对单一

自学考试所设计的教材与现代高等教育要求相比,教材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不适应社会要求,知识结构过于老化,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不够,亟待进行更新。高等教育自考课程因为受到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影响,往往缺乏实践性课程,实践环节无法与理论知识同步,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也受到教学条件的约束。

自学开始往往是“一次性”的考试,考生真实的技术水平很难通过考试反映出来,这种应试教育的形式往往迫使学生过于看重书本知识的分量而忽视对技能的培养和学习,以考试为能力检测方式容易使得考生对知识死记硬背以追求合格率,使考生无法全方位了解课程内容。[8]10随着自考规模的壮大,而培训机构又缺乏固定的教学场所和实践基地,使得考生严重缺乏实践锻炼以致毕业生专业技能不高,在应聘时认可程度受到相关影响。

由于自学考试长期以来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自考生普遍缺乏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学科应用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所学与所用无法顺利实现无缝对接,造成了人才供需的矛盾。

(4)师资机构队伍力量薄弱

近年来由于各高校对自学考试不重视,在考核体系上进行独立核算,在人才引进上施加了很多限制,加上自考队伍自身原因,本着以收益为目的,又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聘请的教师大部分是退休的老教师或是没有教学经验的在校研究生,使得学生培养质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思路

1.新时期的定位

根据十八大提出《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自学考试明确定位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为主,主动面向职业、面向农村、面向社区,努力满足社会成员自主学习需求,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立交桥服务。因此在新形势下,自学考试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型、职业型人才为目标,充分体现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实用性与职业性特点,建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符合大众化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确保基本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与提高考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提高考生的就业竞争力。[9]为了保证在新形势下自学考试工作的健康发展,高校积极参与自考工作也是保持和社会联系、了解社会需求、社会动态很重要的一个渠道,用好这个渠道对普通高校本身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及对社会需求分析都有好处。必须明确主考学校的职责,进一步发挥主考学校的作用。要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主考学校工作制度,高等学校要把承担自学考试主考工作作为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发展终身教育的重要责任。

2.总体目标

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实现“两个成为”,即成为我国继续教育领域各种学习成果的权威性评价与认定制度,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制度优势,革新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拓展国家考试的服务职能与领域,打造继续教育考试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教育形式,就统筹与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建设专业门类齐全、学习方式灵活、学习资源较丰富、考试评价科学、服务体系健全的开放与自主学习制度。[10]

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四大转变”:①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转变。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积极发展非学历证书项目,逐步形成自学考试的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重视教育过程,不断加强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②在专业与课程设计方面从传统学科型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向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应用型课程体系转变。适当削减理论化、学术型的内容,强化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增加课程的灵活性与可选择性。③在评价方式方面从相对单一的考试模式向多元评价模式转变。改变以终结性考试为主的状况,构建过程性考核、实践性环节考核、先前学习成果认证等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制度与体系。④在发展模式方面从注重规模与数量的外延式发展,向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改变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状况,加强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衔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搭建终身学习人才培养立交桥。[11]

3.改革与发展目标:一个服务平台+五大服务体系(见图)

标签:;  ;  ;  ;  ;  ;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研究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