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以人为本,促进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以人为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提升人的精神感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在注重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操与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要促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使教育回归到人本的位置上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应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为教育目标。应试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文化成绩为圭臬,是一种变形了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学校领导乃至整个社会都把考试成绩看得高于一切,并把它作为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惟一标准。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人家都把目光盯在了分数了,盯在了中考高考升学人数上,盯在了各种竞赛上。应试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一元化的,管理目标是排它性的。追求应试教育,其管理手段必然会简单粗暴,教育结果必然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扭曲学生的健全人格。而以人为本,则是把尊重人提升人的精神价值放在首要的位置。以人为本,倡导自由独立的人格,呼唤自主自强的主体意识。人格是人的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人的价值的凝聚升华。人格赋予了人独立与尊严,赋予了人不依附不盲从的筋骨,赋予了人不逆来顺受不听天由命的勇力。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要促进素质教育,就要充分认识学生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精神与个性。因此,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真正有生命力的学校,应是充分尊重学生乃至教师人格的学校。

以人为本应以塑造学生的心灵为教育核心。美国教育家、素质教育的倡导者詹斯·多姆认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育是塑人的灵魂的事业,应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为根本出发点。对于这一点,大家早有共识,但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塑造学生的心灵”大都还只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浇花浇根,教人教心”,只有塑造了人的美好的心灵,才会树立美好的理想,才会具有刻苦求知的精神,才会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有益社会的人。在我们的实际教育中,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大多数教育领导者和教师都难以走出升学的阴影,难以摆脱功利的羁绊。他们走不近学生,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不能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其教育效果当然是不容乐观的。教育的关键就是感动学生,教会学生去做人,去做事;就像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要想感动学生教会学生做人,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心、良心、公德心,就要培养学生的是非之心、善恶之心、羞耻之心。要学好知识,就要先确立志向;要学会做人,就要先塑造心灵。只有塑造好了心灵,才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以人为本,应以情感管理为教育手段。郭沫若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尤其如此。当代中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平等民主意识较强,独立自主意识较强,自尊自信意识较强,住教育管理中若仅靠高压手段和惩罚机制,就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有时反而会起到反教育的作用。心理学家丹尼尔·戈迈说:“维护纪律的有效办法就是让他们从感情上认清整体事情,而不是惩罚。”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在制定校纪校规、班纪班规、规范学生行为的时候,必须注意突出情感性,把情感管理和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管理要求民主和平等,反对粗暴与专横;情感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反对学校教师的专制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朋友,他们的责任是感染引导学生,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培育思维创造的肥活土壤,赋予他们思考和筹划未来的必要手段。情感管理和情感教育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自我教育,强调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的协调发展。情感管理和情感教育,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标签:;  ;  ;  

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