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们观察社会的窗口,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作为国内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灵活性和人文性等特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对文本字词句段的掌握能力,文本关键信息的捕捉能力,及其文本中心思想的感悟能力不强,在阅读时不能发挥良好的想象、联想等等。笔者结合实际经验,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抛砖引玉,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有所帮助。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寻找其兴趣点,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阅读,而不是被迫去阅读。举例来说,在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方面,可以采用一些正向的激励措施,让小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另外,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往往会有很多的不良习惯。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重点要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阶段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持续提升阅读能力。
2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报纸由学生集体阅读,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朗诵比赛,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教师要求学生饱含深情地对文中的感人片段进行大声朗诵,使学生感受到那种总理离去的悲痛之情。拓展一些当时的故事,加深学生的理解。
3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鉴于小学阶段阅读量大,在让小学生阅读完教学大纲指定的阅读材料之外,其他阅读材料的选择也需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注意材料内容是否合适,难度是否适宜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做到循序渐进,全面提升其阅读能力。小学生一定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有的内容可以精读,有的内容需要背诵,如要求背诵的课文、古诗等都需要烂熟于心,有的内容则是要略读。阅读材料题材要丰富,天文、地理、数学、美术等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囊括,这样学生才能广泛涉猎各种知识。阅读材料要有趣,既能让学生长知识、长见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的阅读材料才是有益的。此外,小学生课外阅读一定要持之以恒,每天都要读,要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提升阅读效率。
4创新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以让学生阅读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在阅读教学方法层面,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视频,展示一些图片等,来让教学过程更加有趣,确保提升学生的专注力。此外,还可以尝试将分享阅读、角色扮演、探究阅读等教学方法引入学生阅读教学实践,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感悟阅读材料的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做到换位思考,以更好地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通过激励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热情
学生只有具备学习动力才能更好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而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来自于教师的肯定以及激励机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使用激励教学评价机制,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效果,促进阅读教学发展。比如,在学习《莫高窟》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按照幻灯片的引导开展探究式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阅读任务。最后,教师需要客观地对学生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多找出学生身上的优点,可以及时地肯定和赞扬,改变过去批评的方式,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加强,形成学生的阅读学习动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殷立丹.学周刊.2018(30)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田兴玲.学周刊.2018(31)
[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J].张菲.学周刊.2018(31)
论文作者:裴淑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材料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