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论文_邢秀河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论文_邢秀河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队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也日新月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是用水大户,农田水利灌溉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质量。近几年,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逐渐普及,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的应用更是为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灌溉节水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基于此,本文阐述当前常见的节水技术,对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因素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我国的国计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农田灌溉的效果也随之增强,在这过程当中,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行业对于节水灌溉有了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大力的应用。本文将以此为主线,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描述。

1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

1.1喷灌

作为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的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有着较为成熟的优点,而且与传统的“大水漫灌”技术相比,喷灌技术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加高效,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1.2微灌

微灌技术具有和喷灌技术相似的技术原理,都是借助小口径喷头将水均匀的喷洒在农作物表面,只不过和喷灌技术不太一样的是,微灌技术的喷口口径更小,更适用于种植和灌溉经济作物,其灌溉总量小,时间长,能较好的解决因蒸发和渗透等所造成的水资源流失。

1.3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就是利用这点能有效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和灌溉利用,不仅如此,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畜饮水、用水等问题。

2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在农田水利工程领域普及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将两者的特点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先进的水循环系统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此外,节水灌溉技术和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还能够极大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有效的保障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引导农田水利工程向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前进,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以节约用水为原则,实现更多的灌溉目标,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3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

3.1分析技术,选择设备

农田水利工程农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喷灌技术滴管、微观技术等。喷灌技术属于早期节水设备,利用压力原理进行喷灌、输送,灌溉时主要以喷头为主。喷灌技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能达到40%左右的节水效率。喷灌技术虽然节水量不能够达到最大化,但是其技术较为成熟、操作简单,便于农户掌握。此外喷灌设备成本较低,容易被农户所接受。微灌技术属于新型农节水灌溉技术,由滴灌技术发展而来,主要通过涌流管进行灌溉。微灌技术属于新型技术,主要由输水网管、灌水器等多种设备所构成,具有灌溉时间长、流量小等特征;但设备资金花费比较高,维修管理技术更加复杂,农户需要接受专项技术培训。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种植情况、资金投入、技术水平等选择合理的节水设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滴灌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滴灌技术是目前节水灌溉的主流技术之一,采取该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工作质量。但是该节水技术应用时,需要投资较高的成本,为了实现农田的稳定收益,一般情况下主要用于高附加值的农田作物。如名贵药材和稀有水果等。为了有效加快滴灌技术的推广,实现我国水资源的高效率利用,相关的科研小组已经着手研究降低滴灌成本的方式,并将改良后的滴灌技术推广到相关农田水利工程当中。例如,目前我国的大棚蔬菜种植采取滴灌技术、果树种植采取滴灌技术、花卉种植采取滴灌技术,提高了蔬菜、水果、花卉的种植质量与安全,实现了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滴灌节水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在灌溉过程中水资源在农田表面的蒸发,确保水资源可以精准的输入到农作物的根系,提高了农田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采取滴灌技术,确保水资源可以直达农作物的根部,为农作物提高及时的养分。在滴灌技术应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水分需求量合理的调整灌溉量,降低农田农药的喷洒和化肥的过度使用,提高农作物最终的品质与产量,为农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在农田水利工程开展滴灌节水技术时,由于其投资成本较高、故障维修较为繁琐,当滴灌出水量较少时,容易造成管道盐分的堵塞,进而影响到农田滴灌的整体效果。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遇到一定阻碍,部分农户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滴灌的优势,影响到我国滴灌节水技术的推广。

3.3优化配置水资源

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水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相关部门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贯彻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等统筹规划,科学监测与评估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依据总量控制、配额管理的原则分配水资源,明确每一个灌区、每一个用水单位农田灌溉的用水总量、具体指标等。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树立各个灌区与用水单位的节约用水理念,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节约水资源,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3.4优化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要想顺利实现节水灌溉的目标,不仅需要人们考虑其作业范围,还要仔细的考虑灌溉量和灌溉的时间。所以,在进行灌溉的时候,要提前对农作物的苗期、拔苗期等各个生长周期情况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并且将每个生长周期的水蒸发量看成一个不变的量值,这样有助于人们确定合适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在实际的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主要是由水渗透与蒸发、土壤水下渗两种情况造成的。对其造成的水资源损失量进行计算,并且根据损失程度来适当的调整水量,建立科学合理的模型,找到农作物在每个生长周期的最佳灌溉量和灌溉时间,最大程度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5建立体系,优化服务

农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群众支持,尤其在水渠管理中需要共用渠道的农户协力进行管理。因此在应用农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农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体系,解决节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大节水宣传,优化节水服务,让更多的农户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与应用农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

结语

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的应用,这不仅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需要,也是响应国家节约水资源号召的重要举措。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各地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支持力度,推广应用灌溉节水技术,为现代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波.浅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0:189.

[2]吕国虎.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8,1203:141-142.

[3]张鲁吉,王昊.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8,07:80.

[4]陈晓红.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8,03:181.

[5]刘宝兴.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8,13:77.

论文作者:邢秀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  ;  ;  ;  ;  ;  ;  ;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论文_邢秀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