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和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评价论文_付越,,于久飞通讯作者

高脂血症和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评价论文_付越,,于久飞通讯作者

付越 于久飞通讯作者

(民航总医院;北京100123)

【摘要】目的:分析高脂血症和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择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炎性、增生型、腺瘤型结直肠息肉各50例,分别设为炎性组、增生组、腺瘤组,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样本,分析血脂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差异。结果:腺瘤组TG及LDL-C均高于炎性组及增生组(P<0.05);腺瘤组及炎性组TC高于增生组(P<0.05);腺瘤组、炎性组及增生组三组间两两比较,CA19-9、CEA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中甲亚组、乙亚组及丙亚组,三个亚组间两两比较TG、TC及LDL-C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高脂血症水平,有助于判断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为制定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脂血症;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是指在结直肠部位因黏膜增生向肠道凸出形成的赘生物,根据不同病理类型特点,主要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型息肉、腺瘤型息肉等[1,2]。随着民众对于医疗保健的逐渐重视,癌前病变的筛查愈发受到重视,比如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这与国内临床上结直肠癌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关系密切。本次研究以2017年9月-2019年7月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期间本院就诊的不同类型结直肠共1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空腹外周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数据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期间,于本院经电子肠镜下电凝切除和(或)电子肠镜下黏膜剥离术切除,且在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的炎性、增生型、腺瘤型结直肠息肉各50例,分别设为炎性组、增生组、腺瘤组。纳入标准:(1)20-80岁。(2)临床资料完整。(3)意识清楚,认知及行为正常。(4)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除结直肠息肉以外其他的结直肠疾病。(2)入组前30d内使用过任何能够影响血脂代谢、血脂水平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药物。(3)接受电子肠镜治疗入院前明确高脂血症诊断者。

1.4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循环血液样本,检测TG、TC、LDL-C、CA19-9、CEA水平。其中,TG、TC及LDL-C水平均采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及柏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进行检测,CA199、CEA采取罗氏诊断试剂盒(ELISA双抗夹心法)进行检测。

1.5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不同病理分型血液检测结果分析,检测炎性组、增生组、腺瘤组组TG、TC、LDL-C、CA19-9及CEA水平,分析组间检测结果差异。(2)腺瘤不同分型血液检测结果分析,将管状腺瘤设为甲亚组(n=20),绒毛状腺瘤设为乙亚组(n=16),管状绒毛状腺瘤设为丙亚组(n=14),分析三个亚组TG、TC及LDL-C水平检测结果差异。

1.6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取()表示,且行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病理分型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腺瘤组TG(2.60±0.35)mmol/L及LDL-C(15.32±2.81)mmol/L均高于炎性组(1.85±0.68)mmol/L、(4.10±0.58)mmol/L及增生组(1.88±0.71)mmol/L、(4.15±0.64)mmol/L,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组及增生组间比较TG、LDL-C,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及炎性组TC分别为(6.21±0.79)mmol/L、(6.03±0.85)mmol/L高于增生组(1.94±0.73)mmol/l,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瘤组及炎性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腺瘤组、炎性组及增生组CA19-9分别为(25.96±5.65)ng/ml、(24.65±5.28)ng/ml、(23.95±5.19)ng/ml,CEA分别为(3.10±1.58)ng/ml、(3.45±1.21)ng/ml、(4.10±1.23)ng/ml,三组间两两比较,CA19-9、CEA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腺瘤不同分型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腺瘤组中甲亚组TG(1.79±0.59)mmol/L、TC(5.31±0.67)mmol/L及LDL-C(2.55±0.56)mmol/L,乙亚组TG(1.65±0.62)mmol/L、TC(5.38±0.60)mmol/L及LDL-C(2.37±0.64)mmol/L,丙亚组TG(1.70±0.65)mmol/L、TC(5.35±0.65)mmol/L及LDL-C(2.39±0.74)mmol/L;三个亚组,两两比较TG、TC及LDL-C水平,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直肠息肉患者多无典型临床表现,多以腹部不适、排便异常习惯及消化不良等为常见临床表现,其多在医师建议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3,4]。目前,普遍认为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若长时间未能及时干预或治疗,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其中,以腺瘤样息肉癌变风险最高。据文献报道,血脂水平与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腺瘤组结直肠息肉TG、LDL-C与炎性组、增生组数据差异明显,而TC则与增生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瘤组中三个病理分型亚组间比较血脂指标,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炎性组及增生组,三组中不同亚组间比较CA19-9、CEA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文献报道[6],结直肠癌CA19-9、CEA水平均高于结直肠息肉水平(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同高脂血症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在腺瘤性息肉中高脂血症发生率更高,这表明高脂血症可能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及早对常见临床表现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进行筛查,可能有利于及早发现结直肠息肉并及时处理,从而预防和减少结直肠癌的 发生。CEA是结直肠肿瘤辅助判断重要指标[7],但本研究中,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分型间比较,CEA水平差异均不明显,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关。定期复查肠镜、检测血脂、肿瘤标志物,有利于及时发现结直肠息肉,降低结直肠发病率,血脂异常的指标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和预防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崔秀芳,梁国栋,赵君宁,等.老年胃息肉病人合并结直肠息肉发病危险因素[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6):544-547.

[2]刘杨,林一帆.大肠息肉病因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5,21(9):1607-1610.

[3]卢枚,王燕.结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3):53-56.

[4]李佳,杨落落,周长丽,等.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4(3):646-650.

[5]张淑敏.结直肠息肉患者高脂血症血脂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10):937-940.

[6]唐旭军,黄德旺,李岳桓,脂代谢指标联合血清CEA、CA72-4、CA19-9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5):36-39.

[7]Young PE, Wome1dorph CM,Iohnson EK,et a1.Ear1ydetection of co1orecta1 cancer recurrence in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with curative intent:current status and chan11enges [J]. JCancer,2014,5(4);262-271.

论文作者:付越,,于久飞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高脂血症和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评价论文_付越,,于久飞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