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研究_魏晋南北朝论文

《四库全书》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四库全书论文,史研究论文,魏晋南北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史料丰富,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仅就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有关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文章中凡引用《四库提要》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之语,概不加注,以省篇幅。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共著录魏晋南北朝人撰著的史书19部802卷。其中正史类6部588卷,编年类1部30卷,传记类1部3卷(存目1部1卷),载记类4部129卷,地理类5部50卷(存目1部1卷)。

正史类所占比例最大,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大发展,从而取得“正史”地位的历史事实是相吻合的。载记类所占比例仅次于正史,反映了这一时期多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地理类的数量多于传记类,说明这一时期地记的发展取得了更长足的进展。以上的数量统计,显示出《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趋势,是把握得恰如其分的。

再从以上19部史书的内容看,注释前代史的仅1部,即裴骃的《史记集解》130卷;记述前代史的仅2部,即范晔的《后汉书》第120卷及袁宏的《后汉纪》30卷。这两部分史书的卷数合起来,计280卷,均以记述魏晋南北朝的当代史为主要内容,所占卷数比例达65%。

这一有关内容的数量分析,说明《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在著录史书时是很严格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史记》作注的有裴骃、徐野民(即徐广)、邹诞生三家,以裴骃所注质量最高,最为完备,该注与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三家注”,《四库》按照择优录用的原则,选录裴骃《集解》,是恰当的。根据同一原则,于后汉史仅录范、袁二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对于这一时期,当时人所写的当代史,《四库》不仅著录了陈寿的《三国志》65卷、沈约的《宋书》100卷、萧子显的《南齐书》59卷。魏收的《魏书》114卷等正史;而且在传记类中著录了皇甫谧的《高士传》3卷,载记类中著录了常璩的《华阳国志》12卷附录1卷、陆翙等人的《邺中记》1卷、崔鸫的《十六国春秋》100卷,地理类中著录了郦道元的《水经注》40卷、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5卷、嵇含的《南方草木状》3卷、宗懔的《荆楚岁时记》1卷、法显的《佛国记》1卷。这些史书,除嵇含之书属伪托,已经余嘉锡先生、陈连庆先生辨证外(见《文史》第18辑,《今本〈南方草木状〉研究》),其余大多是这一时期史家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由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未将史注单独列为一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注,已附录在其他各类中。如韦昭的《国语注》,附在杂史类著录的《国语》中;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附在正史类著录的《三国志》中,杜预的《春秋左传正义》,著录在经部春秋类中。以上史注,均反映了这一时期注史方法的进步与发展。

隋唐至明清时期,记载与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史著层出不穷,《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共著录这方面的史书38部1068卷。其中正史类9部511卷,编年类1部10卷,别史类1部20卷(存目6部309卷),杂史类存目1部18卷,传记类1部10卷(存目2部50卷),史钞类2部16卷(存目4部30卷),载记类存目4部26卷,地理类3部54卷,史评类2部12卷(存目2部2卷)。上述史著,以成书时代划分:隋1部10卷,唐8部522卷,宋6部26卷,元1部3卷,明11部321卷,清11部186卷。

以史著的质量与卷数而言,隋唐时期占首位。唐修《晋书》130卷、《梁书》56卷、《陈书》36卷、《北齐书》50卷、《周书》50卷、《南史》80卷、《北史》100卷,这七部纪传体史书都被列入正史,它们是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基本史料。唐修《隋书》虽然是记载隋朝史的,但其十志本名《五代史志》,包含着不少魏晋南北朝史的内容。隋王通的《元经》10卷,记事始于晋太熙元年(290年),终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描述了公元三至六世纪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大势,表达了作者南北一家,赞成统一的思想。唐许嵩的《建康实录》20卷,起吴大帝迄陈后主,备记六朝事迹,是一部偏重于记载南方地区的区域性断代史。目前以上各书,除《元经》尚未有点校本外,其余均已有中华书局点校本问世。

宋元时代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史著,很多是有感而发的。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魏晋南北朝部分约占全书的37%,因为它是一部编年体大通史,故其卷数未统计在上面的数字之中。南宋张敦颐的《六朝事迹编类》2卷,是为补《金陵图经》而作,于山川形势、域阙楼台、宅舍坟陵、寺庙碑刻等名胜古迹记载尤详。李焘的《六朝通鉴博议》10卷,详载三国六朝胜负攻守之迹,而系以论断,兼陈得失,主张以史为鉴,修人事以自强。洪迈的《南朝史精语》10卷,摘抄宋、齐、梁、陈四朝史中之语,侧重于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看,于史籍校勘尤具价值。这三部南宋人所著书,目前惟李焘之书尚未点校整理,其余两部已有南京出版社点校本问世。至于宋石延年撰《十六国考镜》1卷,通篇不足二千字;宋唐庚撰《三国杂事2卷》,立论故与前人相反,而标新立异;宋陈亮撰《三国纪年》1卷,“大旨主于右蜀而贬魏、吴,名为纪年,实史家论断之体”;元赵居信《蜀汉本末》3卷,是按照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的宗旨,“以蜀为正统,起恒帝延熹四年昭烈之生,终晋泰始七年后主之亡”。这类史书的出现,毕因宋元时代民族矛盾尖锐,作者为历史上的蜀汉争正统,实际上是为现实生活中偏安南方的汉族政权争正统,或是为汉人、南人争地位。

明代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著作,数量虽多,但质量一般不高。《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著录的11部书中,正式入四库的只有1部,即杨时伟编的《诸葛忠武书》10卷。其余10部均入存目,它们是:1、谢陛的《季汉书》56卷,“其书遵朱子《纲目》义例,尊汉昭烈为正统”,“吴、魏之君则别为世家。”2、茅国缙的《晋史删》40卷,乃删改唐修《晋书》而作。3、蒋之翘的《晋书别本》130卷,参考多种史书编成,材料较丰富。4、荀廷诏的《蜀国春秋》18卷,专记蜀地割据政权历史,自汉公孙述至元明玉珍,内容不限于魏晋南北朝。5、王士骐的《武侯全书》10卷,搜罗诸葛亮史料较完备,有一定价值。6、韩昌箕的《王谢世家》30卷,考六朝王、谢二家人物,各为之传,并有谱系图及同名考。7、王涣的《两晋南北奇谈》6卷,乃“摘录《晋书》以下八史琐语杂事”而在。8、张毓睿的《三国史瑜》8卷,选择《三国志》中的主要事迹,“条分件系,缀以评语”,“既非纪传,又非编年”,体例不一。9、姚士粦的《后梁春秋》2卷,专记萧詧江陵后梁政权史事。10、唐顺之的《两晋解疑》1卷,评论两晋史事,持论乘舛,多不足取。

清代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著作,多以考证见长,如:陈景云的《三国志辨误》3卷,辨析陈寿原书及裴注之误,凡魏志28条、蜀志8条、吴志21条。杭世骏的《三国志补注》6卷,“订讹考异”,亦以“所得为多,于史学不为无补。”沈名荪、朱昆田同编的《南史识小录》8卷、《北史识小录》8卷,“取《南》《北》二史,摘其字句之鲜华,事迹之新异者,摘录成编”,提供遗文琐事,以备选用,功能与《艺文类聚》等书相类似。沈炳巽的《水经注集释订伪》40卷,“遍检《史记》、《汉书》志表及诸史各志,取其文字异同”,对《水经注》加以考订,“其用心之勤至,虽不能尽出前人范围,而钩索考证之功,亦未可没也。”赵一清的《水经注释》40卷刊误12卷,“条理分明”,“其考据订补,亦极精核。”以上著作,堪称佳作,均入四库。其余入存目的书,如王复礼的《季汉五志》12卷、郭伦的《晋纪》68卷、张愉曾的《十六国年表》1卷及孔尚质的《十六国年表》22卷,质量均一般。陈维崧的《两晋南北集珍》6卷,采南北朝故实,各加标目,只是为作骈体文采掇之用。此乃词章之学,并非史学。

按照“六经皆史”的观点,《四库全书》经部著录的图书中,亦有相当数量的书,应该作为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资料,加以利用。

易类:《陆氏易解》1卷,乃明姚士舛所辑吴陆绩《周易注》;《周易注》10卷,上下经注及略例,乃魏王弼撰;《周易正义》10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这些书是研究魏晋玄学及以玄释经之风的重要资料。

诗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2卷,《毛诗陆疏广要》2卷,均题吴陆机撰。陆机是东吴著名文学家,上述著作在《诗经》研究上有重要地位,对古代动植物研究有参考价值。

春秋类:《春秋左传正义》60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释例》15卷,晋杜预撰;《春秋谷梁传注疏》20卷,晋范宁集解。杜预是西晋时代军事家,曾参加指挥灭吴之战,对《左传》很有研究。范宁是东晋时代经学家,《晋书》本传称“此书为世所重”。

四书类:《论语义疏》10卷,魏何晏注,梁皇侃疏;《论语正义》20卷,魏何晏注。何晏是魏晋玄学的开创者。

小学类:《尔雅注疏》11卷,晋郭璞注;《广雅》10卷,北魏张楫撰;《重修玉篇》30卷,梁顾野王撰。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是著名训诂学家。张楫字稚让,清河人,北魏太和中官博士,是北朝重要经学家。顾野王于梁大同九年任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是南朝著名学者。

上述各类书合计,凡13部211卷。

子部书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中著录的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有关的著作很多,以成书时代划分,大体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魏晋南北朝人的著作。第二种是前人著作,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人作注。第三种是后人研究魏晋南北朝有关问题的著作。第四种是伪书,即后人假托这一时代人的名义编写的书。为了叙述及检索的方便,仍按《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介绍于下:

儒家类:《孔子家语》10卷,魏王肃注。《傅子》1卷,晋傅元(玄)撰。王肃,字子雍,东海人,官至中领军散骑常侍,是魏晋时代重要经学家。傅玄,北地人,官至司录校尉,此书“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

兵家类:《握奇经》1卷,旧本题风后撰,汉丞相公孙宏(弘)解,晋西平太守马隆述赞。上述名义均为依托,但马隆是西晋军事家,平定凉州有军功,可见此书与他的关系当为最密。存目收入《江东十鉴》1卷,南宋李舜臣撰。“是编蒐辑江东战胜之迹,上起三国,下至六朝,共得十事:一曰周瑜赤壁之战,二曰祖逖谯城之战,三曰褚裒彭城之战,四曰桓温灞水之战,五曰谢元(玄)淝水之战,六曰刘裕关中之战,七曰到彦之河南之战,八曰萧衍义阳之战,九曰陈庆之洛阳之战,十曰吴明彻淮南之战。皆先叙其事,次加论断。”《江东十考》1卷,乃李舜臣子李道传撰。此书复考六朝屯兵之地、统兵之任、取兵之制、财赋之出、出师之途、馈运之方、舟师之利、出骑之用、守城之规、守江之要,是对其父之书的补充。又有《南北十论》1卷,南宋许学士撰。所谓“十论”是分朝代论述的,仅存其八,即吴、蜀、东晋、宋、齐、梁、陈及北魏。上述南宋史家对六朝军事史的研究,都有综括南北大势激励士气,洞察往古得失以借鉴的意义,同时也隐含着他们对南渡群臣的讽喻。这三部书价值较高,应与李焘的《六朝通鉴博议》一起整理点校,汇编成一册,以便读者利用。

农家类:《齐民要术》10卷,北魏贾思勰撰。此书“起自耕农,终于醢,资生之乐,靡不毕书”,是我国古代一部记述农业科技及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的名著。

医家类:《甲乙经》8卷,晋皇甫谧撰,是我国古代一部针灸学名著。《肘后备急方》8卷,晋葛洪撰,是医学名著,涉及外科、急救、传染病学、药物学等方面的内容。还有《伤寒论》10卷,虽然作者是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但编者却是晋代名医王叔和。

天文算法类:《海岛算经》1卷,晋刘徽撰。刘徽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他在运用勾股定理,测重差术及园周率均有重大贡献。《五经算术》2卷,北周甄鸾撰。还有《五曹算经》5卷、《夏侯阳算经》3卷、《张丘建算经》3卷,作者也都是魏晋南北朝时人。《周髀算经》2卷,“流传最古”,其注者为东吴数学家赵婴(又名赵爽,字君卿)。

术数类:《太元(玄)经》10卷,汉杨雄撰,晋范望注,此书对于魏晋玄学之开创,关系尤巨,注中采录荆州学者宋衷与东吴学者陆绩研究《太玄经》的成果,弥足珍贵。《京氏易传》3卷,汉京房撰,吴陆绩注,此书对三国时期东南地区以玄释经风气的出现有重要影响。《葬书》1卷,晋郭璞撰。《玉照定真经》1卷及存目的《葬经》1卷,乃后人假托郭璞,可见其观察风水,选择葬地之说影响很深。还有《元包》5卷,北周卫元嵩撰,《灵台秘苑》15卷及存目的《灵台秘苑》120卷,北周庚季才撰,也都是术数之书,其中也都有不少后人附加的成分。

艺术类:《古画品录》1卷,南齐谢赫撰。谢赫是著名画家,又是美术理论家。他在书中品题画家二十七人,并提出画有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是对我国古代绘画技巧的一次系统总结。《续画品》一卷,旧本题陈吴兴姚最撰,余嘉锡先生考证姚最实隋人,此书品题画家二十人,是对谢赫之书的补作。《书品》1卷,梁庾肩吾撰,“是书载汉至齐梁能真草者一百二十八人,分为九品,每品各系以论,而以总序冠于前”,是一部研究书法艺术的著作。存目的《山水松石格》1卷,旧本题梁孝元皇帝撰,是后人假托梁元帝萧绎名义作。梁元帝善画人物,绘有《职贡图》,并不擅长山水画。

谱录类:《古今刀剑录》1卷,梁陶宏(弘)景撰,“是书所记帝王刀剑,自夏启至梁武帝,凡四十事;诸国刀剑,自刘渊至赫连勃勃,凡十八事”,是研究古代刀剑制造与冶金史的重要材料。《鼎录》1卷,旧本题梁虞荔撰,《四库总目》考订“当为陈人”。《竹谱》1卷,旧本题晋戴凯之撰,从内容看,“他所援引,如虞豫《会稽典录》、《常宽《蜀志》、徐广《杂记》、《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郭璞《山海经注》、《尔雅注》,亦皆晋人之书。”存目的《铜剑赞》1卷,梁江淹撰。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官至散骑常侍左玉将军。齐永明中,掘地得古铜剑,江淹“因诠次剑事,考古人练兵用铜,后世铸兵用铁原委,以为之赞”。

杂家类:《人物志》3卷,魏刘邵撰。刘邵,或作刘劭,字孔才,邯郸人,黄初中官散骑常侍,正始中赐爵关内侯。据余嘉锡先生考证,其注为凉刘昞所作。刘昞,字延明,敦煌人,被沮渠牧犍尊为国师。全书分为《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十二篇,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探究选材用人的杰出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才学专著,至今在国外仍有一定影响。《全楼子》6卷,梁元帝萧绎撰。萧绎“博总群书,著述词章,多行于世。其在藩时,尝自号金楼子,因以名书。”“其书于古今闻见事迹,治忽贞邪,威为苞载。附以议论,劝戒兼资,盖亦杂家之流。而当时周秦异书未尽亡佚,具有征引。”因此,在历史文献学上有重要价值。《刘子》10卷,北齐刘昼撰。刘昼,字孔昭,勃海阜城人,名见《北史·儒林传》,余嘉锡先生有详细考证。《颜氏家训》2卷,旧本题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余嘉锡先生考证,“之推终于隋”。他原籍琅琊临沂,其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其父颜协,曾在南朝做官。他初仕梁,在西魏军攻破江陵后,到了北方,由北齐入北周入隋。他熟谙南北风俗,书中记述南北士族风尚之不同,文风平易亲切,对沟通南北学术,起了重要作用。此书所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于世故人情,深明利害,对搞好家庭教育很有启迪,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部十分重要的家训著作。《古今注》3卷,旧本题晋崔豹撰。《四库提要》“以为豹书久亡”,已经余嘉锡先生重新辩证,其内容包括《舆服》、《都邑》、《音乐》《鸟兽》、《虫鱼》、《草木》、《杂注》及《问答释义》。存目的《感应类从志》1卷,旧本题张华撰,《四库提要》认为:“书中语多俚陋,且皆妖妄厌制之法,其为依托无疑也。”

类书类:《古今同姓名录》2卷,梁元帝萧绎撰。古今同姓名者不少,有的时代相同,有的时代不同,如将其人相混,其事俱淆,甚至语皆失实,面目全非。研究历史人物,必须区分时代,辨析异同,此书具有开创性质,可谓“椎轮之始。”

小说家类:《西京杂记》6卷,旧本题晋葛洪撰。此书作者有争议,经余嘉锡先生详细考定,实为葛洪所作。《世说新语》3卷,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此书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的轶事和言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是研究魏晋玄学与清谈的珍贵资料。刘孝标注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对这部轶事小说进行补缺和纠谬,所引之书,博而且精,尤具有史料价值。《山海经》18,晋郭璞注。此书所叙山川,多参以神怪,书中道里山川,虽难考据,但绝非凭空杜撰,对历史地理研究有参考价值。《穆天子传》6卷,晋郭璞注,前有荀勖序。晋太康二年,汲县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穆天子传》五篇,又杂书十九篇。这是西晋时代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神异经》1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此书撰著于两汉,而汉衍于六朝,乃经史之考镜,辞赋之渊峦,史学与文学价值并具。其书体例,与《山海经》相似,对古代域外地理研究有参考价值;而著书之宗旨,实与神仙家相近,乃受佛道二教之影响,可为思想史研究提供资料。《汉武故事》1卷,旧本题汉班固撰,实为南齐王俭所作。《汉武帝内传》1卷,旧本题汉班固撰,余嘉锡先生考定为晋葛洪撰。《汉武洞冥记》4卷,旧本题后汉郭宪撰,余嘉锡先生考定为梁元帝萧绎撰。《搜神记》20卷,旧本题晋干宝撰。干宝字令升,新蔡人,元帝时以著作郎领国史,迁散骑常侍。此书撰集古今灵异神祇,人物变化,但其中亦有与史书相符之处。因年代久远,传至今的虽非干宝原书,但后人缀辑,十之八九出于原书,亦并非伪撰之书,余嘉锡先生已作详细辨证。《搜神后记》10卷,旧本题晋陶潜撰,乃赝借其名,作者为六朝时人。《拾遗记》10卷,秦王嘉撰。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乃苻秦方士。此书已经梁萧绮补缀,内容“荒诞,证以史传皆不合”,但文学性很强,刘勰所谓“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异苑》10卷,宋刘敬叔撰。刘敬叔曾为刘毅郎中令,以事忏毅,被免官。此书虽属小说,但亦有史料价值,如:《宋书·符瑞志上》及《幽明录》谓“孙坚之祖名钟”,《异苑》则载孙钟为孙坚之父。康秦《吴时外国传》载扶南国以鳄鱼决讼事,《异苑》中亦有类似记载,不过在鳄鱼之外又增加了虎。这些都可互相对照,加以研究。《续齐谐记》1卷,梁吴均撰。此书所记皆神怪之说,性质与庄子寓言相似但亦受佛教影响,如书中阳羡书生故事,即出自吴康僧会所译《旧杂譬喻经》。《还冤志》3卷,隋颜之推撰。据余嘉锡先生考证:“之推原书本名《冤魂志》。其称《还冤志》或《北齐还冤志》者,皆宋以后人所妄改也。”《博物志》10卷,旧本题晋张华撰,据《四库提要》考证,“或原书散佚,好事者掇取诸书所引《博物志》,而杂采他小说以足之。”余嘉锡先生称:“《提要》此篇,旁征博引,用力颇为勤至,与他篇之偶阅数条,便加论断者殊科。然其所考,亦尚有未尽然者。”他又作了更深入的考证,说明张华《博物志》,亦称《博物记》,并非二书。《述异记》2卷,旧本题梁任昉撰。任昉字彦升,乐安人,官至新安太守。据《四库提要》考证,此书“或后人杂采类书所引《述异记》,益以他书杂记,足成卷帙,亦如传世所传张华《博物志》”。存目的《续世说》10卷,旧本题唐陇西李垕撰,前有俞安期序,乃明代伪书,即俞安期等依托为之。此书“取李延寿《南》、《北》二史所载碎事,依《世说》门目编之,而增以博洽、介洁、兵策、骁勇、游戏、释教、言验、志怪、感动、痴异、凶悖十一门。”这部书实际上就是一部南北朝新语,但材料仅取《南史》、《北史》,“别无异闻可资考据。”

释家类:《宏(引)明集》14卷,梁僧祐编。僧祐本姓俞,彭城下邳人,初出家扬都建初寺,武帝时居钟山定林寺。此书所辑皆东汉以下至于梁代阐明佛法之文,“六代遗编,流传最古,梁以前名流著作,今无专集行世者,颇赖以存。”对中国佛教史研究有重要史料价值。《广宏(弘)明集》30卷,唐释道宣撰,此书是续梁僧祐《弘明集》而编,采摭浩博,史料丰富,如梁阮孝绪《七录序》及其门目部分,赖此书得以保存,对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很有价值。但是,梁释慧皎的《高僧传》这样重要的著作,《四库》竟未著录,实在是一大缺陷。

道家类:《老子注》2卷,魏王弼撰。王弼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此书是他的代表作。《列子》8卷,旧本题周列御寇撰,此书由晋光禄张湛作注,是研究东晋时期玄学家授佛入玄的重要著作。《庄子注》10卷,晋郭象撰。郭象注是在向秀注的基础上发展完成的。此书实为向、郭二人的共同作品。《抱朴子内篇》8卷,晋葛洪撰,“其书内篇论神仙吐纳符篆剋治之术,纯为道家之言。外篇则论时政得失、人事否,词指辩博,饶有名理。而究其大指,亦以黄老为宗。”《神仙传》10卷,晋葛洪撰,“是书据洪自序,盖于《抱朴子内篇》既成之后,因弟子滕升问仙人有无而作。所录凡八十四人。”据余嘉锡先生考证,《文苑英华》卷739梁肃《神仙传论》云:“予尝览葛洪所记《神仙传》,凡一百九十人”,疑葛洪之原书已亡,今本皆出于后人所掇拾。《真诰》20卷,梁陶宏(弘)景撰。“是书凡《运象篇》、《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等七篇。”所言皆仙真授受真诀之事,其中窃佛家《四十二章经》并借用了佛教的地狱托生之说。存目的《枕中书》1卷,旧本题葛洪撰,刘师培《读道藏记》云:“《元始上真众仙记》一卷。次行题葛洪《枕中记》五字,中志各仙官位号及治所,即今所传《枕中记》也。”其实此书不出于洪,乃后人伪撰。《真灵位业图》1卷,旧本题梁陶弘景撰,据余嘉锡先生考证,“《道藏》尊字号《陶隐居集》载有此书之序,相其文词,实出六朝人之笔,非出伪托。”《冥通记》4卷,梁周子良撰,据余嘉锡先生考证,此书实为弘景所撰,《四库》本题周子良,盖后人所改。葛洪与陶弘景,是东晋南朝道教代表人物,其著作是研究这一时期道教史的最重要材料。

以上列举的子部各类书,合计已达67部482卷。因本文篇幅不宜过长,还有一些书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有关,但未列进去。

集部书是研究文学史的资料,其中也包含着历史研究的许多重要素材。魏晋南北朝人所著所编的集子,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更是极其宝贵的史料。

别集类:《蔡中郎集》6卷,汉蔡邕撰;《孔北海集》1卷,汉孔融撰。蔡邕与孔融虽然是东汉末年人,但与三国史有密切关系。《曹子建集》10卷,魏曹植撰。《嵇中散集》10卷,旧本题晋嵇康撰。《陆士龙集》10卷,晋陆云撰。《陶渊明集》8卷,晋陶潜撰。《鲍参军集》10卷,宋鲍照撰。《谢宣城集》5卷,齐谢脁撰。《昭明太子集》6卷,梁昭明太子萧统撰。《江文通集》4卷,梁江淹撰。《何水部集》1卷,梁何逊撰。《庾开府集笺注》10卷,周庾信撰,清吴兆宜注。《庾子山集注》16卷,清仉璠撰,此书是在吴兆宜所笺《庾开府集》的基础上增益而成。二者相比,前者固有漏略之伤,但后者亦有芜冗之嫌,可对照阅读,择善而从。《徐孝穆集笺注》6卷,陈徐陵撰,清吴兆宜注。以上别集的原作者,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存目的《诸葛丞相集》4卷,清朱璘编。《陶诗析义》2卷,明黄文焕撰;《陶诗笺》5卷,清丘嘉穗撰;《陶诗汇注》4卷,清吴瞻撰。这些书对研究诸葛亮与陶渊明一定参考价值。

总集类:《文选注》60卷。案《文选》旧本30卷,是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东宫时延集文学之士共同编成的,唐显庆年间李善为之注释,始将每卷各分为二,析为60卷。《六臣注文选》60卷。案唐开元年间,又有吕延济、刘良、张诜、吕向、李周翰的五臣注本,宋人合两本为一,称《六臣注文选》。《文选》保存了自周至梁约七八百年间各种文体的代表作,对后代影响很大。《文选颜鲍谢诗评》4卷,元方回撰,“是编取《文选》所录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惠连、谢脁之诗,各为论次”,对这几位南朝著名诗人的研究有参考价值。《玉台新咏》10卷,陈徐陵撰。此书编篡时“皆取绮罗脂粉之词”,自汉迄梁,凡略微涉及女性的诗篇,网罗其中,但因“去古未远,犹有讲于温柔敦厚之遗,未可概以淫艳斥之。”其中描写游子思妇、悲欢离合的爱情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表达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玉台新咏考异》10卷,清纪容舒撰,此书考辨颇详,多据宋刻精本纠正明代以来刊本之误,在校勘学上有参考意义。存目的《文选句图》1卷,宋高似孙撰。此书所录,“皆《文选》诸诗,去取不甚可解。”《文选篡注》12卷,明张凤翼撰。“是书杂采诸家诠释《文选》之说,故曰《篡注》,然所引多不著所出。”《文选章句》28卷,明陈与郊编;《文选》94卷,明邹思明编:《文选纂注》30卷,明闵齐华编。这些明代人重编的选本,往往删削旧文,增附已说,其评语亦“以批点制艺之法,施之于古人著作”,反映了当时八股盛行的风气,对《文选》研究价值不高。《昭明文选越裁》11卷,清洪若皋编,“是编取《昭明文选》重为删定,复捃拾诸家之注,略为诠解。其圈点评语则全如诗文之式。”由于编者水平不同,横加翦薙,价值亦不高。《文选音义》8卷,清余萧客撰。余萧客是考据名家,究心经义,但词章非所擅长,故此书失误较多,罅漏丛生,反见其短。《选诗约注》12卷,明林兆珂撰,“是编取《昭明文选》所录诸诗,重为编次,以时代先后为序。其训释文义,较旧注稍为简约,亦无考证发明。”《选诗定论》18卷,清吴湛撰,“是书以《文选》所录诸诗歌自汉高帝以下时代编次,……前列六朝选诗缘起一卷,皆杂引六经以释之,迂远鲜当。次统论古今诗及总论六朝一卷,区分时世,……其诠释诸诗,亦皆高而不切,繁而鲜要……于考证尤疏也。”《冯氏校定玉台新咏》10卷,清冯舒所校,此本以宋嘉定乙亥永嘉陈玉父刊本为主,而以诸本参校,较诸本为善,今可与赵宦光翻雕宋陈氏本对读,在校勘学上不无意义。《玉台新咏笺注》10卷,清吴兆宜撰,“是书引证颇博,然繁而无当。又多以后代之书注前代之事,尤为未允。惟每卷以明人滥增之作退之卷末,注曰以下宋本所无,较诸本为善。”

诗文评类:《文心雕龙》10卷,梁刘勰撰。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天监中兼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后出家为沙门,改名慧地。“其书《原道》以下二十五篇,论文章体制;《神思》以下二十四篇,论文章工拙;合《序志》一篇为五十篇。”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批评巨著,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的最高成就。其中《史传》篇专论史书源流演变、著史宗旨,体裁功用、编篡方法、内容得失及史家著史应持态度等,对史学理论与史学批评的发展起了先导的作用,是中国史学史的雏形。《文心雕龙辑注》10卷,清黄叔琳撰。“考《宋史·艺文志》有辛处信《文心雕龙注》十卷,其书不传。明梅庆生注,粗具梗概,多所未备。叔琳因其旧本,重为删补,以成此编。其伪脱字句,皆据诸家校本改正。”此书为今人整理标点《文心雕龙》一书提供了参考。《诗品》3卷,梁钟嵘撰。此书“所品古今王言诗,自汉魏以来一百有三人,论其优劣,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之首,各冠以序,皆妙达文理,可与《文心雕龙》并称。”《文章缘起》1卷,旧本题梁任昉撰,《四库提要》据《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宋人修《太平御览》考证,认为其书在隋已亡。虽然北宋已有此本,但已非任昉原书。

以上列举的集部书合计,凡38部520卷。

《四库全书》修成于清乾隆年间,在极端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统治下,在修书的同时也禁毁了许多文化典籍,其中也有与魏晋南北史研究有关的书。

《南北史合注》191卷,明李清撰。此书在《四库全书》编撰时原定收录,故撰有提要。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发现李清所撰《诸史同异录》六十八卷中有违碍言论,遂选派官员重新检查已编入《四库全书》的李清的所有著作,将《南北史合注》、《南唐书合订》、《历代不知姓名录》、《诸史同异录》四种书,统加禁毁,不准流传。已经撰就的《南北史合注》及《南唐书合订》的提要,则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撤出。因此,此书世无刻本,只有少数抄本存世。但书一经禁毁,反致身价十倍,传本难得,历史研究者更视为瑰宝。四十年代,吴丰培先生整理木樨轩李氏藏书,曾见有蓝格抄本,即《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中邵懿辰所见之本。1964年中华书局整理重印《四库全书总目》,从故宫博物院中将此书的提要找到,附在书后,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将此书列入二十四史研究参考书中,但未见印行。1993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肩负抢救中国古籍的重任,已采用浙江省图书馆整理稿,将此书影印出版,并加提要和著者小传,由吴丰培先生撰写前言,对此书的流传情况及学术价值作了简明扼要的评介,使这部三百年来罕见之史学名著重见天日,这实在是历史文献研究中的一件盛事。

阮元《研经室外集》中保存的《四库未收书提要》中,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有关的著作有:《续世说》12卷,宋孔平仲撰。《陆士衡文集》10卷,晋陆机撰。《华阳陶隐居集》2卷,梁陶宏(弘)景撰。《支遁集》2卷,晋释支遁撰。《脉经》10卷,西晋王叔和撰。《通纪》7卷,唐马总撰,此书本名《通历》,起自太古,讫于隋季,共10卷,前3卷已阙,所存7卷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关系尤密。《诸葛武侯传》1卷,宋张撰。《陶靖节诗注》4卷,宋汤濮撰。这两部书对诸葛亮与陶渊明研究有参考价值。

《四库》未收,阮元亦未提及的著作,还有《南北朝新语》4卷,明林茂桂撰。该书仿照《世说新语》的体例,记载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语简言奇,情切动人,颇多自出新意处,可作为《世说新语》的印证和补充。这部明版善本书,收藏在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现已有中国书店复印本问世,对研究南北朝的历史、文学、语言文字均有参考作用。

《四库全书》修成后,清学者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著作很多,其中不少补志补表已收入《二十五史补编》,各种会要亦陆续整理出版。从完善《四库全书》的角度看,上述图书均应收入《四库全书补编》或《四库全书续编》之中,以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学术繁荣。

标签:;  ;  ;  ;  ;  ;  ;  ;  ;  ;  ;  ;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_魏晋南北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