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美丽克扎提·木塔力甫

探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美丽克扎提·木塔力甫

新疆巴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 新疆 巴州 84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巴州2016年-2017年结核病患者登记情况,分析涂阳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复治涂阳患者非结核死亡率和治疗失败率明显高于初治涂阳患者,且初治涂阳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复治涂阳患者,均P<0.05。结论 复治涂阳患者的治愈率仍然偏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结核病的治疗管理,提高复治涂阳治愈率,控制结核病疫情。

【关键词】 结核病;治疗;转归;分析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目前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严重的疾病,成为公共卫生预防的主要问题之一[1]。在20世纪末期WHO提出全球进入结核病紧急状态后,结核病成为公共卫生重点预防的传染病之一[2]。随着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依然在不断上升,因此对结核病的防治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严峻问题。目前我国流行病学显示,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90/10万,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00/10万,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结核的患病率也逐步升高。我国加强对结核病的预防工作,在不同地区取得了不同效果。本文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巴州结核预防机构提供的结核病患者资料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核病预防实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对象均来自新疆巴州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结核防治机构提供的资料和报表,报表由自治区级、国家级结核防治机构复核验收。随机抽取109例结核患者,其中初治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58例(53.2%),男39例(67.2%),女19例(32.8%),平均(50.79±14.22)岁;复治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51例(46.8%),男35例(68.6%),女16例(31.4%),平均(47.20±14.98)岁。两组间性别构成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排除标准:(1)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的患者;(2)排除合并糖尿病、艾滋病、恶性肿瘤或全身免疫性疾病等营养相关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痰涂片检查

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对结核病患者痰涂片结果进行判断,其中初治涂阳结核病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第2、5、6个月进行随访,检查痰涂片情况。复治涂阳结核病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第2、5、8个月进行随访,检查痰涂片情况。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结核病患者患病情况、年龄、性别分布情况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等。根据疗效标准[7],治愈:患者治疗结束后痰涂片检查结果为阴性则视为治愈。完成疗程:患者治疗结束后没有进行痰涂片检查则视为完成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痰涂片转阴比较

初治组和复治组两组患者组间痰涂片转阴比较结果显示,痰涂片转阴情况在2个月、5个月、6个月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8.689、9.596、8.4595,P值均﹤0.05。

2.2 病灶吸收比较

患者在治疗疗程结束后,初治组患者胸部X线病灶吸收(显著吸收+吸收)率为77.58%,显著高于X线病灶吸收率为54.90%的复治组患者,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值为6.312,P值为0.012﹤0.05)。

2.3 治疗转归比较

在所有肺结核患者中,109例有治疗结局,其余5例失访。疗程结束后,从两组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比较来看,初治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3.77%,显著高于复治组患者的治愈率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10.871,P﹤0.05);而初治组患者的失败率却显著低于复治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失败率分别为6.56%、35.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5.109,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升高,人口老龄化的加重,结核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结核病是一种通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危害大,好发于肺部感染,导致肺结核的发生,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目前结核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的控制策略关键是保障患者坚持治疗、规律用药,从而使疾病痊愈。如何提高发现率、治愈率是控制结核病的首要目标。但由于不同地区结核病发病的因素、形式等不同,导致临床上并无统一的针对性预防政策。近年来多数学者根据结核病防治机构提供的结核病患者资料,通过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发病率等信息从而进一步归纳了对结核病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结核病的防治效果[3]。巴州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效果及转归均明显好于复治肺结核患者。所以,对于有肺结核接触史的新发患者及治疗效果不佳的肺结核患者,均应尽早进行合理的药物敏感试验,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及时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及时开展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样就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失败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刘小秋,李峻,姜世闻等.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0):768-772.

[2] 陈诗娴,周玲,陈永忠等.住院抗结核治疗患者药物性肝炎发生及转归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7):930-934.

[3] 沈梅,马丽,宋丽华等.乌鲁木齐市天山区TB/HIV双重感染患者登记及治疗转归队列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3):2313-2315.

论文作者:美丽克扎提·木塔力甫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探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美丽克扎提·木塔力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