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领论文,新局面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宣言论文,事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十六大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五大以来5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概括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和根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战略部署和历史任务,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团结奋斗,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一、科学概括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江泽民同志所作的报告,开宗明义,鲜明地指出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一主题,回答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

十六大报告在全面总结十五大以来5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科学概括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13年来,国际风云变幻,形势异常复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挫折;国内发生政治风波,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的困难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各种考验,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卓越的驾驭全局的能力,团结和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

这13年来,我们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课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深化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十六大报告对此概括了“十条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上十条基本经验,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基本经验,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科学结晶,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对党和国家今后的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深刻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我们在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时,自觉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毛泽东把这一科学认识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实事求是这一精髓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教育、外交、民族、统战、党建等各个领域。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就是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并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同时对上层建筑和文化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由此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原理的继承和运用。

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执政党搞好自身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执政的共产党如何坚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考察党的先进性,就要看党能否和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能否和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这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就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就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就要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从而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应当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得更快、更高,思想文化更加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幸福。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上。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它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并最终为生产力的发展服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3年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9.3%,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位跃升到第6位。实践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问题,联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确定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重要的理论创新。立党之本,就是我们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就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执政之基,就是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力量之源,就是说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之所在。因此,必须始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我们党的根牢牢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永远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永远体现着时代进步的要求。这样,我们就能够充分发挥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问题,因此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四,明确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集团,能否始终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力,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力量,归根到底,在于能否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跟世界进步潮流,走在时代前列,这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质体现。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先进性始终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为坚实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坚持了我们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为了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做到“四个必须”,这就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我们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因此,能不能使全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能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因而关系到党的事业兴亡成败的重大问题。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当今时代,任何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把发展作为首选的国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要克服困难、解决矛盾,就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进行各项工作,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发动起来。同时,也必须照顾到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使他们自愿为我们党的纲领、目标、方针、政策而共同奋斗。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报告强调,总结党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只有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

三、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六大报告鲜明地提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并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对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小康社会的内涵。“小康”这一概念,是我国古代对生活宽裕的社会状态的一种形象说明。邓小平所说的“小康”,不是从社会形态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而是赋予这一概念以新的时代内容,用它来描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认为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的谈话中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979年12月29日邓小平会见新加坡政府代表团时指出:“所谓四个现代化,只能搞个‘小康之家’,比如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即使我们的经济指标超过所有国家,人均收入仍不会很大。总之,既要有雄心壮志,也要脚踏实地。”1984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的谈话中明确指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指出:“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在这里,邓小平使用了“小康之家”、“小康的状态”、“小康社会”、“小康的国家”、“小康的中国”等概念。这类“小康”概念,实际上是用来说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中的一个阶段。在邓小平看来,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也就把贫困的中国变成了小康的中国。

其次,江泽民同志结合新的实践,深化了对小康社会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命题,明确界定了小康社会的上限和下限,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江泽民同志关于小康社会作过一系列论述。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里,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并进一步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998年12月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由温饱向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潜力十分巨大,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2000年10月江泽民同志指出:“‘十五’计划是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小康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摆到重要位置”。“要使十二亿多人都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过上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任务十分艰巨”。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

十六大报告鲜明地指出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进一步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六大报告深化了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一是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全面提高小康社会的水平。二是在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1-2010年),是建设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第二阶段(2011-2020年),是建设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三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之中,指出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再经过30年左右时间,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进一步提升小康社会水平而逐步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过程。四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联系起来,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需经历若干个具体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其中一个重要阶段,这是在胜利完成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开始实施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阶段,是我们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后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阶段。

第三,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在上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要全面提升小康社会水平,使目前这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逐步达到比较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文明发展道路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表明,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发展阶段,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概括地说,就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是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

显然,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上述目标,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这一目标,符合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

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为完成这个奋斗目标,必须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八个方面的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报告还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此,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任务。

报告还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四、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要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针。

首先,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坚持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强调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发展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正是坚持从经济和政治这样两方面来看待发展问题,才使我们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即使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也仍然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更是鲜明地把发展提到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地位,警示全党和全国上下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要加快推进经济建设。“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一是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关键。二是发展是解决中国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关键。解决坚定理想信念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区发展不平衡、祖国的和平统一,以及社会治安、就业、环境等等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说,都要靠经济的发展。三是发展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威望、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的关键。四是发展是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关键。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我们在政治上和经济制度上比台湾优越,经济发展上也要比台湾有一定程度的优越,没有这一点不行。四个现代化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我们实现统一的力量就不同了。

其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实践表明,执政的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一旦上升为统治阶级,就要利用政权的力量努力增加生产的总量。问题在于,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后,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由于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对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加快发展并不完全清醒和自觉。列宁曾指出,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社会主义就是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苏俄也在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初出现了失误,由于在战争局势趋于平缓的情况下仍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使经济发展受阻。列宁及时总结教训,在1921年春果断实行新经济政策而使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苏联解体,固然有多种复杂原因,但根本原因之一是苏联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没有解决好发展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对共产党执政几十年的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他把发展与执政问题联系起来,突出了发展对于执政党的执政性质、执政地位、执政任务和使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作用与影响。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我们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五、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员首先是党的干部都要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

一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在思想观念、认识和利益上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党群关系是密切的,党对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是敏感的,那么党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果断正确地加以解决。相反,如果党和群众的关系不那么密切,这些矛盾和冲突就有可能转化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怀疑,对社会主义信心的动摇,对党和政府信任的下降。

二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重要保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不断增强。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不会放弃“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另一方面,权力和经济利益的联系日趋密切,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长期存在。这些都会反映到我们党内,给执政党提出新的挑战。如果我们党对此没有足够的自觉性和警惕性,就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危险。一旦脱离劳动群众,就会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就会产生腐败。

三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从制度上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我们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制度,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多党协商制度,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等。人民群众参政方式的制度化,保证了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不断增强。同时,我们党还不断细化广大群众参与和监督干部考核、任用、奖惩、轮换、退休、罢免等制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实行政务公开,规范政府行为,完善举报形式,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等,不断充实和加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监督的制度。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民主评议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制度,以及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政领导机关群众接待日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依托科学的体制、规则和程序来加以保证,这对于提高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联系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

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是我们实现新世纪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四个“一定要”,是对党的建设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的科学总结,为我们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

首先,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同志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及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自身建设的实际状况,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和世界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我们要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其次,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的紧迫需要。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面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大变化,一方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80多年发展所取得的全部胜利、成就和进步;另一方面,又集中反映了我们在今天所面临的全部挑战和考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和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决定的。党的先进性和崇高的历史使命必然对党自身提出严格的、高标准的要求。要达到高标准、严要求,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这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也是由执政党的地位决定的。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党同志产生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实行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必然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就必然担负不起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坚持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锤炼每个党员的党性,增强党的先锋队性质,才能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也才能使党永远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三,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挫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的国际背景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加紧“西化”、“分化”的形势下,所有这些都对改革和完善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看,应当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总揽全局,就是地方各级党委要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把握政治方向,决定重大事项,安排重要人事,抓好宣传思想工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有效地实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就是党委要从推动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统筹协调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统筹安排好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群众团体等方面的工作,使各方面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党委总揽但不包揽,协调但不取代,使各方面的事仍由各方自己去办。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不仅要管好自身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而且还要从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的角度,重点管好国家政权机关和政治协商机关中的党组织和党员。要在人大、政府、政协中分别建立健全党组,通过党组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等的领导。这些机构中的党组以及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都要增强党的观念,对党委负责,自觉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同时,进一步理顺党政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执政机制。在总揽全局的意义上,要坚持实行党的全面领导。党执政主要是通过党选派自己的党员按照法定程序进入国家权力系统、掌握政权来实施的。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是通过发挥政治影响、推荐重要干部、管好权力机构中的党组和党员、提出有关国家重大事务的主张并使之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来实现的。这样,既保证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保证各方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

第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党的思想建设上,特别要抓好理论武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把握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党的组织建设上,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办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一整套办法。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和发展党的基础,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在党的作风建设上,一定要抓住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要着重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在党的制度建设上,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尤其需要自觉地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是政党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要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使党委的重大决策严格依照党内民主程序来做出。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等。

标签:;  ;  ;  ;  ;  ;  ;  ;  ;  ;  ;  ;  ;  ;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