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对于智能化的研究逐渐深入,并在多个企业进行智能技术的推广,为多个领域的智能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智能化技术的使用与研究能够促进其成本投入的减少。而作为电力企业供电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仓储配送管理的智能化不仅能够提升仓储配送工作实施的质量,而且能够对仓储配送管理的效率进行提升。故而本文对仓储配送管理的智能化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本文旨在为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研究提供几点参考性建议,并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电力企业;智能化;仓储配送;管理
前言:
电力企业明确电能计量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是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准则,以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为手段,实现计量资产的集中检定、集中仓储、统一配送、统一监督,达到“整体式授权、自动化检定、智能化仓储、物流化配送”的工作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电力公司筹建了“四线一库一平台”用于对全省的计量资产进行管理。智能化仓储系统作为“四线一库一平台”的核心设备,其先进的设计和应用将促进全省计量资产存储、检定、配送过程的集约化管理,全面推进全省计量业务应用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标准化建设。
1电力企业智能化仓储配送管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在具体的电力企业运行中,其供电高峰时期的具体需求量已经远超电力企业供应商所具备的产能,进而形成物资供货不及时、无法进行交货等问题,影响着电力公司的运行与发展[1]。针对该种现状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发现,仓储配送服务在具体的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具有支撑性的作用,对仓储配送服务进行积极的优化与改善则能够对电力企业运行中的供货不及时问题进行处理。现阶段我国研究逐渐深入的智能化技术则能够直接对电力企业的仓储配送进行优化处理,能够对仓储配送服务的效率进行提升,对仓储配送服务的质量进行提高。所以,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仓储配送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利用智能化的技术对仓储配送进行优化。
2电力企业智能化仓储配送管理的现状
由于该电力公司的仓储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仓储工作难度大、工作效率低。仓库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物品放置杂乱;货物配送方面计划仍需手工制定、线下单据较多、及时配送的效率较低。由于物流配送受地域形势的影响,导致货物供应商不能直接将货物运至仓储仓库或者现场,需要二次配送或者第三方承运商,大大增加了货物交付的难度和费用[2]。缺少合理完善的调拨机制,导致材料采购重复;受调拨机制及材料采购等因素影响,造成库存量大、库存成本较高;在仓储配送管理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但是由于当前既有的ERP信息化系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作用于二维平面的数据集中管理和财务方面,而对于仓储及配送管理作用较小,缺少先进的ERP基础下的技术应用及完善的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系统,特别是物流配送方面,仅仅记录供货商到货、二次转运交货、货物装卸、司机车辆等相关信息,依靠线外手工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缺少系统集成性;仓储配送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程序缺少可视化。整体来说仓储配送信息化管理程度普遍较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力企业智能化仓储配送管理的建议
3.1强化智能化仓储系统的功能设计
仓储系统规划功能区域:出入库区、废纸箱回收区、托盘库前作业区、周转箱库前作业区、托盘货架存储区、周转箱货架存储区、计量器具拆包装箱区、检定接驳区、仓储辅助设备(含电动叉车、手动叉车及其它工器具)摆放区等。(1)新购计量资产入库设计,计量资产采用纸箱包装,仓储系统有条伸缩输送线至计量配送车,采用自动入库的方式实现纸箱输送,在入库线体上设计RFID射频群读装置,对单箱资产进行核验。(2)计量资产拆包装箱设计拆包装箱区设置自动拆包、装箱系统和人工拆包、装箱工位,实现并行运行。自动拆包主要通过拆包机器人实现,此设计为全国省级计量中心自动化仓储系统建设的首创。通过设计自动开箱、机器人抓取装箱装置,取代传统的人工拆包装箱操作,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3)检定接驳区域设计,为提高物流输送效率,设计三工位穿梭车输送形式,实现仓储系统与自动检定流水线(单相智能电能表、三相智能电能表、低压电流互感器和采集终端);设计单工位货叉型穿梭车实现与人工检定区校表台接驳工位的对接。
3.2制定合理化方案,提高仓储配送效率
以业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建立集管控中心、服务中心、配送中心于一体的管理运营体制,对仓储配送实行集中管理,建立统一的二次配送体系;按照最佳区域分布的原则进行全省电力仓储配送网络构建,针对区域对于仓储设备的需求量、需求地位置、数量以及存储设备所在地到达货物配送目的地的成本和花费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进行网络布控,尽量确保网络布点最少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仓储设备的实际功能进行定位,根据服务水平的不同进行假设,计算因子为备选区仓储设备地址、数量及分布需求,借助WhatsBest,创建基于Excel下的运筹学优化模型,,对所求服务水平与相应时间进行设定,最终制定一定条件下最佳目标决策方案[3]。该电力公司根据现有实体仓库数量,利用穷举计算方法和仓储网络特定推演过程,对公司所在地的区域特征、人口密度、经济发展以及道路交通等客观因素综合考虑,然后通过各级区域库实施定位,继而建立一个核心仓储库房、三个物资配送区域中心、N个库房做基层周转的“1+3+N”式仓储配送管理模式,构建整体物质具有配送管理功能的省直管区域库、对应急及重要物资具有配送管理作用的地市区域库及终端区域库与一体的网络系统。
3.3加强电力企业智能化仓储管理人员的培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第一方面,由于我国现阶段智能化仓储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存在缺失。所以,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养时,应建立起全面的、科学的培训制度,进而促进实际的智能化仓储管理人员培训质量的提升,促进仓储管理人员智能化方面专业素质的提升,推动我国智能仓储管理的建设与优化。第二方面,从我国智能化仓储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方面着手,聘请具有较多经验的培训教师,对培训力度以及培训的质量进行增加,对培训的方法进行创新化的处理,进而促进智能化仓储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同时,还可以建立管理人员之间的经验分享会议,促进管理人员能力的优化。通过上述方式的实施,促进我国仓储管理人员智能化管理能力的提升,推动我国电力企业智能化仓储运行制度的全面化建设,为我国电力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
智能仓储及输送系统实用性强,运行稳定,充分满足电力计量中心对自动化仓储的各项业务要求,经过长时间测试,不断完善和升级,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流程简单清晰,信息录入量小,硬件和软件上需要进行的操作较少,非专业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后即可操作;信息丰富,各类任务执行信息与设备状态信息均可在软件控制系统上全面显示,且标记明显,分类明确;软件多客户端,智能仓储软件采用分布式结构,完全适应现场多操作区域协同作业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张国栋.智能仓储物流管理系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0):165.
[2]李德虎.RFID技术在智能仓储配送系统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2(01):196-197.
[3]秦惠林,朱杰.便携式终端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06(07):38-40.
论文作者:陈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电力企业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区域论文; 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资产论文; 货物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