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孟畅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孟畅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12000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550-1868(2016)6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行超早期静脉溶栓,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时,再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护理干预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以及发病率高等特点,尽早行溶栓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降低致残率[1]。但是,有研究发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往往容易出现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诸多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对早期护理干预影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效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为女性、65例为男性,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为(59.6±10.7)岁,发病时间2.5-5.8h,平均发病时间为(4.2±1.9)h,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两组的发病时间、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再行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以及病情观察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早期护理干预:①治疗前护理。用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对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进行了解,确定是否存在高血压,如果患者的舒张压>120mmHg,且收缩压>200mmHg,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并且暂时停止治疗,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同时,对患者近期是否运用过华法林、肝素、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了解,对于运用过抗凝药物的患者,应该避免采用静脉溶栓治疗;②用药期间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查看患者的牙龈、口腔黏膜是否出血,并且对患者的尿液颜色和大便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由于一些患者合并脑出血病史,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瞳孔、神志意识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视盘水肿、呕吐以及头痛等症状,应该警惕为再出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③预防再灌注性脑损伤。脑水肿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所以溶栓后6-24h,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压、意识、脉搏、呼吸以及瞳孔变化等进行密切观察,查看患者是否出现了呕吐、头痛、视乳头水肿以及恶心等症状,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摄入量过大容易使脑水肿进一步加重,要注意平衡24h出入量,并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了脑水肿征象,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并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运用激素、自由基消除剂、维生素C以及脱水药等,控制病情发展。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下出血、穿刺部位淤血、一过性血尿以及牙龈出血等,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来进行表示,运用X2检验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一过性血尿、2例皮下出血、2例牙龈出血、6例穿刺部位淤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2%;而对照组4例皮下出血、10例穿刺部位淤血、3例一过性血尿、5例牙龈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44%,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当前临床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静脉溶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能够使闭塞的血管保持通畅,使脑血流恢复,使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从而有助于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2]。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虽然早期行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超早期运用溶栓药物容易诱发诸多并发症如血管再闭塞、再灌注性脑损伤以及颅内出血等,所以溶栓治疗期间,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3]。在早期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语言、神志、感觉功能、瞳孔以及运动等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同时,溶栓治疗前,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对患者运用抗凝药物的情况进行了解,治疗期间,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对出血症状进行观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护理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临床上将早期护理干预运用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能够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使治疗效果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允香.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护理干预[J]. 吉林医学,2010,12(1):130-131.

[2]何玲玲,唐世春,黄钊燕.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5,31(9):256.

[3]付迎菊. 护理干预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8(8):269-270.

[4]刘春艳. 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3):354-355.

[5]吴建萍,曹东晖,刘琳,廖丽萍,廖向丹. 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12(5):116-117.

论文作者:孟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孟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