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胸腔镜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护理疗效观察论文_刘淑香陈晓红

内科胸腔镜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护理疗效观察论文_刘淑香陈晓红

刘淑香陈晓红

(大庆市人民医院护理部163000)

【摘要】目的:对于护理路径方法应用到内科胸腔镜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98 例难治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49 例患者,分别是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护理路径方法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同时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路径方法应用到难治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是一种提高护理效果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难治性气胸;护理路径;胸腔镜治疗;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64-02

所谓的护理路径方法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开始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一高完整的、适合个人的护理计划,对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临床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路径方法能够使护理人员主动地、有预见性的参与到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同时也能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中。这种护理方法能够很好的实现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协作,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为了对护理路径方法应用到难治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我院针对2013 年1 月到2014 年8 月收治的98例难治性气胸患者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为对比实验法,现在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 年1月到2014年8 月收治的98 例难治性气胸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肺大泡切除术或者是隔膜固定手术进行治疗,98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8 例,女性患者有40 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15 岁,最大的为72 岁,平均年龄为45.6岁。患者的病情情况为单侧气胸患者有78例,双侧气胸患者有20例,上、下肺气胸患者分别为66例和32 例。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患者,观察组49例患者为采用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法以及病情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从患者入院开始采用护理路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

(1)护理路径的制定,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检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天,向患者及其家人介绍医院的环境、一些设施的使用方法和规定、患者自身的病情以及拟采用的治疗方法。在患者入院第二天到患者接受手术的前一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采取多种心理疏导方法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手术之后到患者之前,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控、抗感染护理,同时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促进肺功能的及时康复,并且知道患者及时下地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锻炼。患者出院的时候,协助患者办好各项出院工作,提醒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体,戒掉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出院之后1 个月来院复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路径的实施,周密的计划之后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责任护理应该定期对护理路径中制定的护理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的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其中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方法(SAS)进行评价,评分为百分制,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对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软件SPSS18.0 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如果得到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P<0.05,则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

在护理之前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分(SDS)以及抑郁自评分(SAS)分别是56.42±10.51和50.86±8.82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两组评分情况分别为45.16±9.91 和40.53±10.11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护理之前对照组患者的两组心理状况评分分别是56.57±10.35 和50.42±8.81 分,护理之后心理状况的两组评分分别是55.46±8.54 和49.76±10.08分。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对比

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是2.21±1.08 天,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是5.32±2.11 天,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8.06±1.69 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0.22±3.13天,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49 例患者中对于护理非常满意的有26 例,满意的有22例,不满意的有1 例,总体满意了为97.96%,对照组49 例患者中对于护理非常满意的有17例,满意的有26例,不满意的有6例,总体满意率为87.76%,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难治性气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其治疗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手术的效果,同时还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状况、临床护理的效果。为了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路径方法被应用到临床中。本本文根据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49例患者,分别是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护理路径方法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次研究可以得到对于难治性气胸患者采用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术后的康复速度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P<0.05)。

因此,护理路径方法能够显著的提高难治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值得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莲,温梦玲,谢小冰.临床护理路径在气胸病人闭式引流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1):1450-1451.

[2] 毛建林,郑喆,毛卫华.电视辅助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152-155..

[3] 裘华兴,夏瑞明,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与X 线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5(7):42.

[4] 吉玲,陈丹,李智瑞.新生儿气胸危险因素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2,8(2):253.

论文作者:刘淑香陈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  ;  ;  ;  ;  ;  ;  ;  

内科胸腔镜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护理疗效观察论文_刘淑香陈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