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探讨论文_余磊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探讨论文_余磊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更好的匹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也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扩张与扩展,而在城市轨道交通规模日益扩大的过程中,与此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它是一个涉及到众多运行主体、实时资源调配以及安全信息汇总分析的联动系统,它需要城市轨道交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系统的协调一致和通力合作。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运安全管理的协同机制入手,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内涵、意义、现状以及技术依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参考启示,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内涵与意义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内涵

具体来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指的是在当今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协同合作”的理念,通过相关的组织架构的构建,以信息数据的共享,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为基础,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时间、空间、资源、制度、人员等多方面的实时协同,通过协同机制,把城市交轨道交通管理中的每一个细微要素和微小环节都纳入到安全管理机制之中,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反思的全过程管理模式,有效预防和杜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是一种出于保障交通运行安全的目的,对交通运行的全过程和全要素进行的全面化的系统管理工作,通过对轨道交通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效监管,及时的发现轨道交通运行中的潜在问题,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尤其是由于设备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如蓄电池亏电、交通设备老化、轨道出现裂痕等,同时通过对处于运行状态的城市轨道交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实现在紧急事故中对故障点的有效定位,从而有针对性的施行故障修复。在减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交通安全事故的应对和处理效率。

二、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除了为大众所周知的轨道行车安全和乘客乘车安全之外,还包括城市轨道运行相关的消防安全,治安安全、作业安全等。而这些安全问题的产生大体会受到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三者的相互影响,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运用情况不够乐观,存在着以下几个固有缺陷。

1、空间架构的局限性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为了有效的平衡城市各区域的交通压力,布局一般较为分散,同时为了节约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环节城市路面交通的拥堵,一般采用的都是空间布局形式,较多的采用地下或者空中资源,如建设地铁交通,搭建高架轨道等方式来扩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

在这种空间布局之下,城市轨道交通可利用的有效空间就非常有限,地下轨道交通的通风照明条件也相对不佳,地铁线路需要长年累月的开设照明灯和排风扇。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轻轨,因为高速快捷、票价适宜、准点准时的客观原因,往往会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城市轨道交通会容纳高密度的乘客群众,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救援疏散的难度很大,加大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施行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管理制度的形式化

当前我国许多的地区的城市轨道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形同虚设,没有切实的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起到应有监督和管理作用,陷入形式化的误区。许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乘客不遵守乘车规范、乘务人员不执行标准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也不够及时,没有建立起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

三、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技术依托

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是当前我国较多轨道安全协同机制的技术核心,城市轨道部分通过该系统对轨道列车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动态的跟踪分析,得出全面而有效的运行数据,实施的掌握轨道列车的运行状态,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能力。该技术的信息分析模式主要有一下三种。

1、安全预警与事故扩散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营,来实现对轨道列车运行的网络化精细管理,把现有的城轨有线监控数据,与GIS分析数据相结合,通过两组数据的叠加对比,对安全事故频发的重点线路和较为容易出现拥堵与群体性事件的的重点区域进行有效的监督预警。同时对事故的规模进行有效的预估,对后期所需的救援资源进行量化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后续救援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空间定位与事故分析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虽然遍布全城,但是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不会轻易改变,把GIS系统运用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把城市轨道交通的每一个站点和线路的位置进行精准的空间定位,同时通过与城市轨道部门的人员组织架构配对,把不同线路的乘务人员的数量与不同地区的线路位置进行叠加,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人员要素和线路要素的双重管理,当某一区域发生紧急安全事故时,城市轨道单位可以通过GIS系统快速定位事故发生的空间位置,同时获取事发地乘务人员的位置,有利于就近进行救援人员的安排。通过GIS系统监测事故规模的大小,进行事故实际数据的检测,了解事故的破坏力和修复难度。定位事发时,各个相关乘务人员或乘客人员的具体位置,为后期安全事故的问责与赔偿,提供原始数据支持。

3、资源调动与路径优化模型

通过GIS技术在城市的轨道交通部门还可以建立起城轨资源线路和轨道线路中不同数据的有效互通,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强度。利用CIS的定点分析功能,把列车轨道线路上的配套资源,例如消防器材、逃生通道等的具体位置进行数据化的采集。同时还可以对地铁线路上不同列车的行驶车次和行驶时间进行汇总,当城市轨道某一区域发生火灾时,可以及时的告知乘务人员消防器材与逃生通道的位置,加快人员的疏散和火灾的控制。同时还要对相应的地铁线路进行停运处理,调动线路运行的整体数据,寻找临时的线路运行补救方案,实现对地铁线路的实时优化。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路面交通的有力补充,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市民出行质量方面起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出现,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呈网络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协同机制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康婷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建设[J]. 内江科技,2017,(01):14+97.

[2]管春艳.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 黑龙江科学,2016,(18):50-51.

[3]胡韬.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6):92-93.

[4]吕佳.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281.

论文作者:余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探讨论文_余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