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研究与分析论文_贾素云

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研究与分析论文_贾素云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新世纪中学 256620

摘 要:学习音乐,可使学生的左右大脑平衡发展,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操,提高学生的听觉感受,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学会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通过那美妙的旋律来感受美好的生活,使学生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则是学生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可见,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乐感对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会受益终生。

作为一门艺术,音乐是用来传达各种情感的媒体,并不是简单的听觉艺术,而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感官能力,一般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力速感,音色感,调性感,结构感,和声听觉,旋律感和对音乐形象和想像的感知等等。那么,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在掌握基本音乐常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乐感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呢?对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加强视唱练耳教学,培养学生的乐感兴趣

1.注重节奏感的培养。节奏相对来说比视唱要好掌握。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掌握音乐常用的节奏型,使学生能够按照节拍准确分辨出各种节奏型。音乐学习中的乐感问题,是困扰学生学习的大问题。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生来乐感好,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有的学生却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做为音乐教师应该把那些音乐天赋一般的学生通过后天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将学生引进音乐的大门,

2.从唱准单音过渡到旋律。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会听,而且要会唱。唱和听缺一不可。可先唱准音阶,然后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模进的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中更好的把握每个音的音准。其次让学生通过听辩单音,对音高、音准进行识记和巩固练习,把所听的旋律记下来进行视唱,这样听唱兼顾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音准的掌握。

3.从体态的律动方面着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的特点是好动,遇到较难的节奏,先进行体态律动的训练再过渡到演唱,这样迎合了学生的特点,他们会立即感到容易并很快能贴切地表达出来。那些乐感较差的学生,只要正确引导他们借助于自身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可以有效的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唱好视唱,必须要养成从视新谱开始就把各方面做到位的好习惯。首先要有音准、节奏、发音的听辨能力,做到精确和完美,产生错误后做到及时纠正。其次,对于所唱的旋律要有乐句的整体感,要明白旋律中的音不是孤立的,音与音之间是有联系的。总之,视唱练耳是一门较为复杂、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的课程,要很好的掌握它,必须经过不断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训练。

二、聆听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乐感兴趣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通过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人与音乐的最初接触就是听觉。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听音乐,在头脑中树立一个审美标准和分辨优劣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用心的体会,发展与建立内心听觉。并且大量的去聆听各类音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反复聆听,音乐素质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产生良好的内心听觉。如在听完齐秦的《北方的狼》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感悟歌曲描述的情感内容,在了解了歌曲的感情之后,再让学生聆听其他类型的作品,使其能够根据自身体验和感知对作品内涵有正确的理解。

三、重视节奏,培养学生乐感的表现力和想像力

音乐的表现力就是要以准确的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曲调特点,在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术水平的范围内,适当的向学生揭示乐曲的艺术形象。如在欣赏法国音乐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首乐曲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学生们就兴趣大增,因为生动活泼的音乐旋律把各种不同的动物“狮子”“鸡”“大象”“鸟”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他们感觉到非常形象,贴近生活。另外,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通过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针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形成由感性到理性良好外部环境的优势。去进一步实践音乐感性教育的目的,完善音乐感性教育的途径。学习不同的乐器和学习演唱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而且也可以通过他们更加具体和专业化的训练来增加感性经验的储备,并随着这种感性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使得他们的感受能力更加接近艺术的实质。

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

音乐乐感的训练应该说是音乐教学中最困难的过程。乐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短短的课堂教学,除了搞好课堂教学外还应搞好第二课堂的教学,让学生参加合唱队、乐队、舞蹈队及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及观摩,让其在不同的场合去学习、磨练。让学生走出课堂,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感受音乐的情感,通过感知的认识逐步飞跃到理性的认识。很多人这样认为,乐感是天生的,后天很难培养。但乐感是完全可以经过科学的训练而获得。但勤学苦练是必须的,因为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同时必须重视上述几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论文作者:贾素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研究与分析论文_贾素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