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论文

“互联网+”思维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论文

“互联网 +”思维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白 俏

(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1)

摘 要: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大数据信息时代。各行各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升自身生产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公共服务模式注入新的生命力,推动公共服务的创新发展[1]。在“互联网+”的思维下,公共图书馆也应该吸取其精华,结合公共服务的特点以及读者的需求进行全方位变革与创新,从而提升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社会地位。

关键词: 互联网+;公共服务;图书馆;创新

“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行业间的联系愈加密切。激发了创新思维,给传统行业的上升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推动了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发展[2]。网络信息化时代给传统公共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动力,除了技术创新以及设备更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在促进公共图书馆各项工作共同发展的同时兼顾个性化发展与创新。

1“互联网 +”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

所谓“互联网+”是指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传统行业中不适应当下的社会背景以及生活习惯的模式,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广大群众。就传统图书馆而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同时,也给基层公共图书馆带来一定的困境与挑战。传统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功能边缘化,空壳馆、休眠馆现象普遍[3]。长期投入不足,经费匮乏。国家虽然对传统图书馆给予相关政策扶持,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图书馆的之后问题。受我国事业单位编制制度影响下,长期以来,图书馆内很少注入新鲜血液,传统图书馆缺少专业人才,很多老员工思想僵化,甚至计算机的简单操作都不会。制约着图传统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此次大会内容涵盖智能物流、云计算、大数据、机器智能、物联网(IoT)、区块链等一系列前沿科技领域。云南电网“云电智云”平台作为推进电网企业大数据应用研究的前沿科技,在大会亮相。

就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而言,主要采取人工服务的基本方式。工作人员工作主要包括:图书整理、借书还书的手续办理、读者的咨询等一系列工作。读者往往在找书的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并且在借书与还书的过程中由于工作效率或者其他外部因素出差错,造成无法满足读者的现象。在整个工作的流程中,任务繁重且复杂,出错的概率大,会导致经典藏书破损,服务质量低下等负面影响。而现代“互联网+”下的图书馆多采取人工智能的服务模式,工作人员通过职能的设备实时监控馆内的情况,对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复,保护公共资源不受破坏[4]。读者可以借助智能设备,快速找到目标图书,节省时间,许多不能带出馆的图书可以采取阅读电子版本的方式,满足读者的需求。人性化的服务,科学化的管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尊重读者的需求,优化了服务质量。结合“互联网+”而创新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对传统公共服务业的社会地位提升以及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逆境中,汤甲真先后两次被派遣到湘西山区沅陵县和凤凰县苗族聚居区做农村基层工作。其间,得到有关领导的关注。1974年秋,汤甲真调入当时正在建设的巴陵石化原洞庭氮肥厂工作。

2“互联网 +”下公共图书馆存在问题分析

信息传播随着大数据发展需要根据读者需求的做出转变,公共图书馆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创新发展其服务方式,精确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围绕读者至上的理念变革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移动互联网的模式下,服务的内容极为重要,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现读者的阅读爱好,不断扩充图书馆的建设资源,以资源共享的原则为基础,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SLA025采用迷人的哑光黑色“镀金”表盘,搭配金色外缘的指针和分钟轨道,几乎是1968型号的精确副本。表盘上的金色印花具有浓厚的复古气息,颜色与表圈上的标记色调相匹配,营造出低调而华丽的外观。

“互联网+”的影响下,信息的时效性以及服务的便捷性是每一位读者的基本要求。当下微博、微信、抖音、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等网络平台成就了各企业的传播于发展,并且也是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网络平台的可移动性、便捷性、多样性维持着于万千读者的联系,公共图书馆更应该利用网络平台,强化自身的资源,给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互联网 +”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发展与创新

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下,导致人们陷入焦虑之中,人们越来越缺乏耐心和专注力。对于读物,无论是书籍、期刊、报纸、杂志等,仅仅是停留在其表面的浅薄阅读。具相关数据统计,碎片化、跳跃性的浅阅读象限在人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越普遍,网络信息的海量传播,导致转变阅读方式的,传统的纸质媒体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变化为利用当下的手机、电脑的网络化阅读时代,通过互联网,信息便不再单一的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人们更加喜欢也更适应当下便捷的阅读方式,阅读实现了由原来的“纸”到“屏”的转变[5]

3.1 采纳读者意见,提高服务主动性

对于流量测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数据要素:测量点流速、垂直平均速、过水断面面积,而流量的计算公式为:河道的流量Q=A×V(式中,A为过水断面面积;V为断面平均流速)。

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能否实现和发挥,主要还在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是服务创新的执行者,是直接提供服务的人,也是连接图书馆内部资源与读者之间的纽带。传统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整理书籍的日常工作外,更多的是解答读者的问题帮助读者查找书籍。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读者可以采取网络检索等更便捷的方式查找图书的位置,公共图书馆可以设置网络平台客服或者智能机器人来解答读者的疑惑和问题,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的良好运营离不开工作人员专业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利用互联网的便利给工作人员节省的时间,可以做更多专业性的学习和管理,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专业人才的储备上要兼顾各种学科的背景没发挥专业优势,构件服务人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的梯度,为打造优质图书馆的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8]

图书馆还可以与社区、学校、孤儿院等制定联动服务,根据“互联网+”建立公益性服务平台。加强与社会和群众的联系,设置相应的客服人员实时监管平台讯息,关注社会动态。主动为学校提供书籍,解决学生课外读物的相关事宜,为孤儿院定期提供读物,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服务决策,例如:送书上门、在线预约借书、提醒还书日期、在线查阅书籍等人性化,便捷化的优质服务。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和同学相互合作、学会分析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快乐的学习。但根据现阶段的学习模式而言,知识主要是靠教师和书本来传播的,效率低、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将现代信息技术带到课堂,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高效快速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地球表面”一课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机房,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能使学生主动去接受这些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2 利用网络平台,制定个性化服务

“互联网+”下的信息时效性强,读者对信息更新的节奏要求也就更高,而很多的图书馆单只重视馆内公共环境的保护,欠缺适宜的沟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当下时代,大部人更加原意通过网络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传统的纸质资料查找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新媒体行业多样化的进步与发展,精准的分析读者的兴趣爱好,丰富读者的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进一步实现流量转化促进自身的发展。相对而言图书馆只关注共性发展,没有关注到读者的个性化需求[6]。面对新形势下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公共图书馆自然也受到了读者的质疑,传统的服务意识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传统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服务观念,结合“互联网+”的意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积极寻找“互联网+”与图书馆相匹配的应用。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重新建立与读者之间的联系,进而给读者供高质量的服务。

目前,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说明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平台架构仍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将图书馆的现有资源与读者创建数据关联,为读者提供统一的公共图书馆互联网检索平台,集中管理所有资源,针对不同的用户,开放不同的接口,实现互联网平台数据资源的采集、整合、存储、加工和发布功能,对于不同层次的资源进行集中检索,读者在输入检索信息时,通过系统处理,把综合分析后的结果呈现给读者[9]。实现资源的高级检索,从而降低读者在资源检索过程中出现不耐烦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图书馆以人为中心,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评价。

公共图书馆的首要任务给读者提供更好的资源,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从而促进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馆应结合当下读者的需求和心态设立服务制度,并在服务的构成中与读者建立沟通关系,发现欠缺的问题及时改正。可以采取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对读者提出的建议进行整体的分析[7]。同时主动去了解读者的兴趣爱好,保存读者的信息,让读者在馆内更好的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利用网络平台统计收集读者的信息,并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化检索系统。根据读者的搜索,记录关键词,进而节省读者搜索的时间,给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精准推送与之相关,相匹配的信息。比如说图书馆可以根据各种节日,在网络平台上介绍其渊源以及风俗习惯,并设置有奖励的参与性活动。激发读者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此外在资源的建设上,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图书馆除了有为社会提供一定的文化娱乐资源,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更需要重点展开图书馆深阅资源建设,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作用。借此互联网的背景下,在网上的内容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学习为辅,并且这些栏目资源大多数没有深度,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宗旨相违背。深度阅读对于加深人们的文化底蕴,名族荣誉感,传统文化传承等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加强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生产水平以及创新创造都起到重大意义。

3.3 整合平台资源,建立数字化图书馆

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纸质媒体的缺点也逐渐显漏,体积大,不方便携带,易破损,不能随时随地阅读等缺点。虽说网络上有海量资源,为了维护知识产权,很多图书的电子版仍需要一定的费用[10]。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可以对馆内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原有的纸质书籍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行电子存档,对每一数据资源,设置其独有的标签。结合当下读者的需求以及统一化的标准,构成图书馆独有的资料库。

以读者为中心的是图书馆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利用互联网技术,现代化通讯工具,建立自动化一体化完全自助的服务系统。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一些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亟需解决。因为缺乏系统性建构性的标准模式,使得我国数字化图书馆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各个图书馆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存在,没有进行资源共享,从而不利于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整合。

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更好的满足广大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将图书资源借助网络平台的载体,按照应有的模式呈现给读者。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对技术本身的整合,保障资源整合的基础。比如说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属于公共图书馆自己的手机APP,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掌上阅读器。将图书馆阅读经典书籍和文献的程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和阻力,促使图书馆的智能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在数字化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中,只有不断发展利用新技术,将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进行统一的整合,才能进一步推荐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4结束语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图书馆的服务建设应该以人为中心展开,注重服务的过程与反响,针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善于利用新媒体运营的手段,建立与读者的良性互动,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创新与发展,推进图书馆的智能化,无疑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预期。虽然“互联网+”的发展给图书馆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有力条件,但也不可以过渡依赖网络,规避网络风险,找到适应读者以及公共图书馆的正确道路和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 马书琴,梁欣.“互联网+”时代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4):138~143.

[2] 郭晓蕾,张凌浩.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设计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8,287(5):79~85.

[3] 郑之敏.“互联网+”思维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J].农业网络信息,2017,(4):70~72.

[4] 张蔚然.“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探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1):65~68.

[5] 赵敏玲.基于“互联网+”新模式下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工作的探讨——以鄂州市图书馆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广全民阅读为例[J].图书馆工作,2017,(1):47.

[6] 宣璐.“互联网+”环境下浙江省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9):134~135.

[7] 涂世文,金武刚.“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公共图书馆法》“线上线下相结合”要求研究[J].图书馆,2018,286(7):14~18,87.

[8] 刘学英.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公益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6):141~144.

[9] 严贝妮,张彤,解贺嘉.“互联网+”时代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样本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7):70~75.

[10] 许真.“图书馆+”开启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让阅读无处不在——以大连市中山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7,(10):68~71.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9—0132—03

收稿日期: 2019-05-27

基金项目: 广西桂林图书馆2018年科研课题项目“桂林图书馆自助借还设备管理研究”(项目编号:GTKT201807)成果。

作者简介: 白俏(1981-),男,广西灵川人,研究生,中级职称,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图书馆自动化。

标签:;  ;  ;  ;  ;  

“互联网+”思维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