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分析论文_胡碧波,罗敏,欧阳庆,苏瑶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过留置导尿的280例,分析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引起泌尿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2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41例,感染率为14.6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导尿管留置时间≥5d、导尿次数≥3次、术前未应用抗生素、护理人员职称及住院时间≥14d为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导尿次数、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及抗生素应用为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导尿次数,并规范抗生素的应用,对于年龄大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有加强监视,以降低泌尿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泌尿感染;危险因素;防控措施

留置导尿管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基本操作之一,是观察尿量、治疗排尿困难的基本手段。由于留置导尿管属于侵入性操作,因此容易引发尿路感染。由留置导尿管而引起的尿路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例较大,是各大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重点[1]。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的患者约占2%-4%,死亡率高达13%-30%[2-3]。尿路感染的发生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在导致医疗资源浪费的同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不利于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预后较差,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留置导尿管所引发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成为院内感染控制的难题之一[4]。在本次研究中旨在探讨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过留置导尿的280例患者,其中男178例,女102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49.8±4.9)岁。400例泌尿外科患者的疾病主要为前列腺增生、肾肿瘤及肾结石等。

1.2 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抗生素应用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次数、插管时间、置管人员职称、住院时间,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发放,在患者填写问卷前,由护理人员进行填写指导,问卷共发放280份,回收280分,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对回收问卷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均以率的形式表示,经x2检验分析,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以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选取的2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41例,感染率为14.6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导尿管留置时间≥5d、导尿次数≥3次、术前未应用抗生素、护理人员职称及住院时间≥14d为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单因素分析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膀胱、尿道自身的抵抗和保护能力,致病菌难以进入膀胱及尿道,不容易引发尿路尿路感染,但是留置导尿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由于机体对导尿管会发生相应的排斥反应,使得膀胱、尿道对致病菌的抵抗能力减弱,进而增加了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性[5-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80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41例,发生率为14.64%,与以往研究报道相近[8-10]。在对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导尿次数、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及抗生素应用为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多合并较多的慢性疾病,体质较弱,对外界的抵抗能力下降,当存在有创治疗时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对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营养紊乱,自身的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也较弱[11],在进行侵入性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引发内源性或外源性感染。导尿次数越多及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容易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导尿次数的增多,对患者膀胱及尿道的损伤也随之增大[12-13],进而增大了病原菌侵入的危险性,容易引发尿路感染。最后发现,在术前应用抗生素可显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这可能与抗生素具有预防感染的作用有关,进而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14]。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笔者认为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老年患者抵抗能力较弱、身体状况差,对各种侵入操作的耐受性较弱。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在进行留置导尿管时应严格根据留置导尿管术的操作指南进行,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予以选择,必要时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导尿次数和留置导尿管时间则应根据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使得的尽早拔除导尿管,放置因导尿次数过多和留置时间过长而增加对尿道和膀胱的损伤。对于伴发糖尿病的患者,则应积极给有慢性病治疗,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加强营养支持。本次研究还发现,在术前适当的应用抗生素有助于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这提示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可在术前合理规范的应用抗生素。除以上措施外,还要对置管后患者清洁及常规护理进行强化。要加强对留置导尿管患者的监视,保持导管的通畅,并及时更换导尿管[15]。由于女性患者的尿路结构较为特殊,应注重尿道口的清洁和消毒护理[16]。在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中显示,护理人员职称也影响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还应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而改善护理质量。

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导尿次数,并规范抗生素的应用,对于年龄大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有加强监视,以降低泌尿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汤莉伟,吴佳敏.留置导尿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相关途径及护理现状[J].全科护理,2015,13(8):691-693.

[2] 李友芳,张亚萍,张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20-121.

[3] ]LO E,NICOLLE L E,COFFIN S E,et al.Strategies to prevent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2014 update[J].Infect Cont Hosp Ep,2014,35(5):464-479.

[4] Chenoweth CE,Saint S.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Infect Dis Clin North Am,2011,25(1):103-115.

[5] 苏美如,骆安德,梁琼,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9):803-805.

[6] LEE N G,MARCHALIK D,LIPSKY A,et al.Risk factors for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a pediatric institution[J].J Urol,2015,195(5):1-6.

[7] 黎华连,伍秀儒,郑明英.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19-121.

[8]Yi S H,Baggs J,Gould C V,et al.Medicare reimbursement attributable to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inpatient setting:a retrospective cohort analysis[J].Med Care,2014,52(6):469-478.

[9] 俞惠艳.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526-2527.

[10] Chen Y Y,Chi M M,Chen Y C,et al.Using a criteriabased reminder to reduce use of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s and decreas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Am J Crit Care,2013,22(2):105-114.

[11] 张 悦,夏 玲.规范管理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1930-1933.

论文作者:胡碧波,罗敏,欧阳庆,苏瑶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分析论文_胡碧波,罗敏,欧阳庆,苏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