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的研究

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的研究

刘应柯[1]2006年在《脂脉宁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常累及心、脑血管等重要部位而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正呈上升趋势。因此,抗AS的研究已引起医学界的的高度关注。 本文从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三方面,采用细胞培养、动物实验及及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AS)观察对AS的有关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对脂脉宁胶囊抗AS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一、文献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与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是被公认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和确认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和三酰甘油、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感染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其他如细胞的增殖与凋亡,AS相关基因如LDL-R、Ox-LDL、VCAM-1、Ang Ⅱ、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等的异常表达皆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综合现代中医各家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中医学的痰证、瘀证,脉痹等范畴,多因嗜食膏粱厚味,脏腑功能失调,及先天禀赋等因素致使痰浊内生,壅塞脉道,血运不畅而致。辨证以痰浊、瘀血或痰瘀互结为主。治疗多以祛痰化瘀为主,或兼扶正,或理气,或清热等。 二、实验研究 1 脂脉宁对香烟提取物(CSE)诱导VEC-30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采用药理血清学方法,观察脂脉宁药物血清对CSE诱导VEC-304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率、细胞凋亡蛋白表达及细胞裂解液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用SD大鼠制备脂脉宁药物血清和空白血清。将VEC-304细胞分4组:①对照组:细胞加空白血清;②CSE组:细胞加空白血清加CSE;③实验1组:细胞加药物血清加CSE;④实验2组:细胞加空白血清与药物血清(各半)加CSE培养液。收集、裂解细胞检测SOD,GSH-Px,GSH,MDA的变化;提取DNA和制备细胞滴片,采用MTT法、免疫组化、TUNEL和Ladder等方法检测分析细胞生存率及凋亡率;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SOD、GSH-px、T-AOC、NOS活性及MDA、GSH含量。 结果:对照组细胞存活率91.3%,凋亡率11.2%;CSE诱导组分别为61.6%,

苏兆铎[2]2017年在《调脂通脉颗粒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重塑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占人类疾病死亡原因的前位,预后较差,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一种典型的心脑血管疾病,还是许多其他疾病的基础和先期症状,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学者们始终高度重视,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以期阐明疾病原理,并提高治疗效率。血管重塑理念的引入,对于认识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改善血管重塑的角度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更符合防治结合的治疗理念。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医学系统,对于改善血管重塑拥有独到的治疗效果,在改善血管内径和斑块稳定性上起到了一定作用。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调脂通脉颗粒的一系列作用,包括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脂水平的影响、对血管重塑相关因子的影响、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观察调脂通脉颗粒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用药及早期预防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高脂饲料饮食及球囊损伤术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54只兔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组(2.2mg/kg)和调脂通脉中药组(8g/kg);观察45天、90天两个时间点指标变化。在第45天与90天,对各组兔模型左颈总动脉的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和收缩期峰值流速采用超声测量;在实验开始、取材前行血脂测定。45天与90天处死并取材,对颈总动脉作病理学观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兔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计算斑块HIF-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MMP-1、MMP-2、TIMP-1、PD-ECGF、uric acid水平。整体动态评价调脂通脉中药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影响。结果:1.中药组和西药组通过相应药物干预,均能明显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P<0.01)。2.45天与90天两个时间点,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发现,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形成斑块。相比于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可减轻动脉内径的厚度,且仅可见少量的脂质沉着于动脉管壁。3.45天与90天两个时间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显示,模型组HIF-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调脂通脉中药组HIF-1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与阿托伐他汀组无明显差异。4.45天与90天两个时间点,通过免疫组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模型组兔血清中MMP-1、MMP-2、PD-ECGF、uric aci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TIMP-1低于假手术组(P<0.01)。调脂通脉中药组家兔血清MMP-1、MMP-2、PD-ECGF、uric acid 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TIMP-1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阿托伐他汀组无明显差异。结论:1.采用球囊损伤术合并高脂饲料饮食方法,可成功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HIF-1,血清MMP-1、MMP-2、PD-ECGF、URIC ACID、含量逐渐升高,TIMP-1含量逐渐降低。与硬化动脉血管形态学改变相关。3.阿托伐他汀和调脂通脉中药均可明显降低血清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减小斑块面积,提高斑块稳定性。4.超声图像显示,调脂通脉中药可减轻动脉斑块的大小,增大颈总动脉内径,减小内中膜厚度,加快颈总动脉流速,与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相吻合。5.调脂通脉中药可通过调节HIF-1,血清MMP-1、MMP-2、TIMP-1、PD-ECGF、URIC ACID、含量,TIMP-1含量上调,从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塑。

乔艳雪[3]2016年在《祛痰化瘀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主要原因,如冠心病、脑卒中等,从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本课题拟从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两个层面,研究AS痰瘀互结证的生物学基础,并采用自组祛痰化瘀方药进行干预,观察其对AS痰瘀互结证的调节机制,为临床治疗各种与痰瘀互结相关疾病提供借鉴。方法1.复制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2.采用祛痰化瘀方干预,检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脂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及表面TLR4、血浆细胞因子水平(LPS刺激3h后)、主动脉细胞因子水平,评价祛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干预作用。3.复制代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三种不同分化阶段的单核-巨噬细胞模型: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4.采用祛痰化瘀方含药血清干预,鉴定三种细胞表型和功能,评价祛痰化瘀方对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成熟巨噬细胞进一步分型以及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1.祛痰化瘀方可以显著升高ApoE-/-小鼠外周血抗炎(定居型)单核细胞比例,同时降低炎性单核细胞比例。2.祛痰化瘀方抑制LPS刺激3h后ApoE-/-小鼠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如TNF-α、 IFN-γ、IL-12、IL-6、MCP-1。3.祛痰化瘀方抑制ApoE-/-小鼠血管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如IL-6、IL-1β、MCP-1、 TNF-α;同时促进血管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如TGF-β、IL-10、Arg-1。4.祛痰化瘀方含药血清促进单核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含药血清干预后,巨噬细胞表面M2型特异性受体CD206、M2型基因Argl的表达显著增加,M1型基因NOS2的表达显著降低。5.祛痰化瘀方含药血清促进已分化成熟的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含药血清干预后,CD206和Arg1的表达显著增加,M1型基因NOS2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体内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祛痰化瘀方可以降低ApoE-/-小鼠外周血炎性单核细胞比例,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同时,升高抗炎单核细胞比例,抑制全身炎性反应;升高主动脉血管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抑制动脉局部的免疫反应,纠正AS模型小鼠的免疫紊乱,达到抑制AS发生发展的作用。体外细胞模型发现,祛痰化瘀方含药血清可以促进单核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促进成熟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从而减缓、抑制高脂血症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林琦[4]2000年在《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脉粥样硬化(As)是影响人类健康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以细胞增殖,尤其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异常增生和迁移为特征。多年来医学界对SMC增殖的起因提出过各种学说,其中以Ross提出的损伤反应学说较有影响。自从癌基因发现以来,针对癌基因表达与肿瘤产生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鉴于As也是一种以细胞增殖为主的疾病,所以人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癌基因为探针对As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工作。结果发现As的发生与癌基因关系密切:动脉粥样硬化时,某些癌基因表达明显增强,一些诱发As的因素如内皮细胞(EC)损伤、胆固醇等亦可促进癌基因的表达。已经证明,癌基因sis、myc和fos在SMC增殖时表达增强,对As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内皮素(ET)作为一种促有丝分裂剂,可明显促进VSMC分裂增生。在人体As斑块中,增生的VSMC能产生丰富的ET,且VSMC增生的程度与ET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量和VSMC数增加之前先有c-fos和c-myc mRNA表达增加,说明ET可通过激活核内癌基因表达而促进细胞增生。此外,迄今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较密切的基因还有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链(PDGF-A)、过氧化物酶基因、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抑癌基因等。 从中医角度来看,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属本虚标实。心脾肾三脏为病之本,气滞血瘀痰积为病之标。由于心脾肾的亏损,导致气滞血瘀,痰积内生,脉络不通。治疗上以健脾益气、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以治其本,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食化痰、通腑化浊以治其标。中药抗A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依据上述理论所选的方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抗As作用。而且,随着对As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中药抗As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近年已有报道,某些中药或复方如血管通可通过抑制PDGF-A、c-myc mRNA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夫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的研究 毕业论文表达而抑制 SMC增生,阻止 AS形成。中药丹参和);l穹均有活血化瘀之功,而灵芝则有补益肝肾作用,三药均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AS的药物。本研究以上述的c。myc、ET为指标,分别观察三药对C-yC、ET m删A转录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此三药对AS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培养的新西兰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第4~6代,给予同步处理后,分别加入灵芝提取物(三砧类)侣0ng/ml;160ug/mlL丹参酮* a磺酸钠u0 11 g/il人盐酸)I!穹嗓*刀2%)及刺激剂血管紧张素* ( Allg 11,10“’mol/L),然后提取细胞总 RNA,利用 RT-PCR法,通过凝胶成像分析仪分析细胞内 C-iyC、ET 11:lltNA表达情况,从而观察药物的作用。结果发现:Aug 11能明显促进 SMC中 C-pC、ET tnRNA表达。盐酸川穹嗓、丹参酮 11a磺酸钠、灵芝提取物(5@类)均能抑制 SMC中小m以c、ET mRNA的过量表达,提示川穹、丹参和灵芝可能具有抑制SMC增殖作用。但三药的作用强度却不同:其中灵芝作用最弱,丹参和j!I穹的作用较强。

张璐[5]2017年在《Rho/Rock信号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的影响及调脂通脉颗粒干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一直是全世界两个最大的死亡因素,它们的"背后推手"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当脂质代谢紊乱,脂质斑块堵塞动脉壁时,血液流动困难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中风发作。AS病因复杂,它所涉及的炎症学说、脂质代谢紊乱学说仍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深入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AS形成的病理基础,防止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相结合,以脂质代谢紊乱为切入点,观察细胞内两条脂质代谢途径:PPARy-LXR-ABCA1和自噬-溶酶体途径,探讨Rho/Rock信号通路与它们的相关性,并观察调脂通脉颗粒对于脂质斑块的治疗效果,阐释调脂通脉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1.实验一:采用高脂饮食加球囊拉伤新西兰大白兔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AS模型,分为5组,分别是: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调脂通脉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2个治疗组灌胃给药,其余3组以相同容量的蒸馏水灌胃。选择治疗6周、12周为观察点。分别在两个时间点,超声观察AS模型建立情况;血脂测定;H&E染色观察颈总动脉、肝脏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血栓烷素(TXA2)水平;RT-PCR方法检测兔模型颈动脉中性胆固醇酯水解酶(nCEH)、Adipophilin mRNA表达情况。评价调脂通脉颗粒对AS病变内皮细胞标志物和胆固醇转运蛋白的影响。2.实验二:采用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分为5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Con)、泡沫细胞模型组(Mod)、泡沫细胞+R0CK抑制剂组(Mod+Y-27632)、调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组(TZTM)和阿托伐他汀含药血清组(Atorva)。CCK8法确定最佳给药浓度、给药时间、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油红0染色鉴定泡沫细胞形成情况;AnnexinV-FITC双标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含量,计算胆固醇酯(CE)/总胆固醇(TC)比值;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PPARγ、LXR、ABCA1蛋白表达水平。观察调脂通脉颗粒对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3.实验三:采用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分为6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Con)、泡沫细胞模型组(Mod)、泡沫细胞+自噬诱导剂组(Mod+Rapa)、泡沫细胞+自噬诱导剂+Y-27632组(Mod+Rapa+Y-27632)、调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组(TZTM+Rapa)和阿托伐他汀含药血清组(Atorva+Rapa)。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自噬体形成情况;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Beclin1、p62、LC3II、Rab7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法检测各组Beclin1、Bcl-2蛋白结合情况。探讨Rho/Rock信号通路与细胞自噬的关系及调脂通脉颗粒调控自噬的分子机制。结果1.实验一(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TC水平下降(P<0.05),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发现,调脂通脉颗粒在12周时表现出了最佳降低高脂血症的效果(P<0.05)。(2)6周,H&E染色结果显示中药组和西药组的颈总动脉斑块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病变较轻,提示治疗有效。12周时模型组颈动脉斑块几乎布满整个管腔,形成了典型的脂质斑块。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仅见少量脂质沉着,病变较轻。肝脏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细胞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但未见肝内炎症现象和纤维化改变。(3)血清ELISA结果:2个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T-1、TXA2含量明显升高,eNOS、PGI2水平下降,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ET-1、TXA2含量下降,eNOS、PGI2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1)。(4)RT-PCR结果:2个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CEH含量下降了20.81%和40.35%(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nCEH的含量上升了 2.08%和5.69%(P>0.05)。阿托伐他汀组nCEH的含量上升了 20.61%和29.48%(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颈总动脉Adipophilin表达升高了 26.94%和37.15%(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Adipophilin的含量下降了 6.93%和10.28%(P>0.05),阿托伐他汀降低了 Adipophilin 的表达(P<0.05)。2.实验二(1)CCK8结果:与对照孔比较,模型组OD值显著降低(P<0.01)。调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浓度在5%时,细胞存活率在70%-80%之间。调脂通脉颗粒5%浓度含药血清在给药24h细胞存活率最显著,最终确定调脂通脉颗粒的给药浓度为5%、作用时间24h。调脂通脉颗粒对未受ox-LDL刺激的巨噬细胞无影响,提示无细胞毒性作用。作用24h后,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抑制剂组、调脂通脉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含药血清5%)的细胞存活率上升(P<0.05)。(2)油红0染色结果:80μg/ml 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可见脂滴遍布视野,被染红的细胞在50%以上,符合巨噬细胞泡沫化的特征。模型+Rock抑制剂组可见遍布分散的脂滴。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的脂滴较少,细胞膜内侧红色脂滴颜色浅,以分散的小脂滴为主。(3)AnnexinV-FITC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调脂通脉颗粒组和模型+抑制剂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13.2± 1.68%和18.2±0.73%)(P<0.05),阿托伐他汀组的细胞凋亡率也减少(11.9±0.73%)(P<0.05)。(4)TC、FC、CE/TC比值结果:调脂通脉颗粒组TC含量降低,FC含量升高、CE/TC比值为38.19%(P<0.05)。在阿托伐他汀组中,TC、FC的含量和CE/TC的比值较模型组均有特别显著的差异(P<0.01)。(5)免疫蛋白印迹结果:Rho、Rock蛋白巨噬细胞中表达较少,ox-LDL诱导后,Rho、Rock蛋白水平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PPARγ-LXR-ABCA1蛋白表达增加(P<0.05)。3.实验三(1)免疫荧光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泡沫细胞+雷帕霉素组细胞间隙变大,荧光强度增加;泡沫细胞+雷帕霉素+Y-27632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绿色颗粒增多。和模型对照组相比,调脂通脉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增强。(2)免疫蛋白印迹结果:RhoA、Rock蛋白在泡沫细胞中表达上升,调脂通脉颗粒干预后,蛋白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泡沫细胞+雷帕霉素组和泡沫细胞+雷帕霉素+Y-27632组Beclin1蛋白表达上升20.4%和29.1%(P<0.05);LC3II蛋白表达上升了 30.2%和 43.9%(P<0.05);p62 蛋白表达下降了 31.7%和 47.3%(P<0.05);Rab7水平升高了 10.0%和15.7%(P<0.05)。与泡沫细胞+雷帕霉素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Beclin1蛋白含量上升19.8%和23.4%(P<0.05);LC3II蛋白表达上升了 29.8%和 35.5%(P<0.05);p62 含量下降了 41.9%和 36.8%(P<0.05);Rab7 蛋白水平升高了34.9%(P>0.05)和 16.4%(P<0.05)。(3)免疫共沉淀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eclin1和bcl-2结合程度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泡沫细胞+雷帕霉素组、泡沫细胞+雷帕霉素+Y-27632组蛋白结合程度明显降低(P<0.05)。与泡沫细胞+雷帕霉素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组蛋白结合程度也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使两种蛋白结合程度降低(P<0.05)。结论1.调脂通脉颗粒通过调节内皮细胞标志物ET-1、eNOS、PGI2、TXA2水平,修复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皮细胞损伤,调节胆固醇转运途径的相关蛋白,改善AS斑块。2.抑制剂Y-27632能够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减少自噬起始时bcl-2和beclin1的蛋白结合,增加细胞内自噬体活性,促进自噬发生,从而减少泡沫细胞形成。3.调脂通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PPAR γ-LXR-ABCA1、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从而增加自噬-溶酶体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胆固醇从泡沫细胞中流出,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起到防止AS的作用。

田维毅[6]2015年在《基于M1/M2型Mφ极化及炎症调控效应探索黄连解毒汤干预AS的作用与机制》文中指出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本文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索清热解毒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基于M1/M2型巨噬细胞(Mφ)极性分化(极化)及炎症调控效应干预AS的作用与部分机制,为完善中医药基于炎症反应认识AS的“邪毒”理论积累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黄连解毒汤等清热解毒中药基于炎症调控效应防治AS的作用与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体内实验:1)采用家兔制备AS模型,从6周开始分别以黄连解毒汤水煎剂大、中、小剂量灌胃干预,在造模第6、10、14周结束时,收集模型动物血清检测AS的重要驱动因素血脂、AS最具代表性的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和M1/M2型Mφ各自具有代表性的炎症因子TNF-α (M1的主要诱导因子与活性产物)/TGF-β1(M2的主要诱导因子与活性产物)的动态变化及黄连解毒汤的影响。2)在第14周实验结束时,采集模型家兔主动脉壁组织,检测黄连解毒汤对实验动物AS组织病理变化和损伤局部M1/M2分布状况的影响。2.体外实验:1)细胞与含药血清的制备:采用M-CSF诱导培养C57BL/6小鼠骨髓源Mφ,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纯度;采用ox-LDL诱导培养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诱导效果;采用C57BL/6小鼠制备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MTT法筛选其对Mφ及其泡沫细胞数量无明显影响的加样浓度。2)检测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Mφ及其泡沫细胞极化和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1)流式细胞术检测含药血清对Mφ及其泡沫细胞极化的影响;(2)ELISA法检测含药血清对Mφ及其泡沫细胞释放TNF-α和TGF-β1的影响。3)检测与Mφ炎症调控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表达:(1)RT-PCR法检测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2)Western blot检测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TLR4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体内实验:1)血清检测:(1)血脂:在AS形成过程中,模型家兔血TC、TG、LDL,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或P<0.001),各剂量黄连解毒汤对此无显著干预作用(P>0.05);血HDL在前期(6周前)上升(P<0.001)、后期(6-14周)平稳(P>0.05),各剂量黄连解毒汤能持续提升模型动物血HDL水平(P<0.05或P<0.001)。(2)CRP:在AS形成过程中,模型家兔血CRP总体呈大幅度上升趋势(P<0.01或P<0.001),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能持续抑制模型动物血CRP水平(P<0.05或P<0.05或P<0.001)。(3)TNF-α:在AS形成过程中,模型家兔血TNF-α总体呈大幅度上升趋势(P<0.001),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对实验动物血TNF-α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或P<0.05或P<0.001)。(4)TGF-β1:在AS形成过程中,模型家兔血TGF-β1总体呈下降趋势(P<0.001),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对实验动物血TGF-β1具有显著提升作用(P<0.05或P<0.05或P<0.001),在10周左右尤其明显。2)组织检测:(1)肉眼与镜下病理检查显示:在第14周时,模型家兔粥样硬化损伤明显,大、中剂量黄连解毒汤对AS进程和损害程度具有明显缓解作用;(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第14周模型对照组动物的粥样斑块中,CCR7+M1细胞主要分布在斑块中心区,CD206+M2细胞主要分布在斑块边缘;大剂量给药组CD206+M2细胞的分布扩展到整个斑块,CCR7+MI细胞明显减少;中、小剂量给药组CD206+M2细胞的分布较模型对照组广泛。2.体外实验:1)细胞与含药血清:M-CSF诱导C57BL/6小鼠骨髓源Mφ纯度高达94.37%,ox-LDL诱导培养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形态典型,可作为本实验研究用细胞;MTT法检测显示,含药血清在终浓度为20%以内时对实验细胞数量无明显影响。2)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Mφ及其泡沫细胞极化和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1)对Mφ及其泡沫细胞极化的干预作用:在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干预下,巨噬细胞CD16/32分子阳性比例(12.1%、17.8%、13.3%)与正常对照组血清(11.7%)接近,而CD206分子阳性比例(35.8%、14.0%、18.5%)最高的大剂量干预组(35.8%)是正常对照组血清(11.7%)的3.1倍;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CD16/32分子阳性比例(34.8%、37.1%、49.6%)与正常对照组血清(46.9%)比较呈双向波动(但下降趋势更为明显),CD206分子阳性比例(27.3%、19.9%、20.2%)与正常对照组血清(21.4%)比较也呈双向波动(但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对Mφ及其泡沫细胞释放TNF-α和TGF-β1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比较,一定剂量含药血清能促进Mφ分泌TNF-α(P<0.05)和TGF-β1(P<0.001),但对后者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比较,一定剂量含药血清能抑制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释放TNF-α(P<0.05)、促进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释放TGF-β1(P<0.05或P<0.001)。3)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Mφ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比较:不同剂量的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TLR4和NF-κB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或P<0.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或P<0.001)。结论:1.在体内实验中:随着动物AS进展,血脂严重紊乱、促炎的TNF-α因子释放增加、抗炎的TGF-β1因子受到抑制、以CRP为指征的炎症反应不断增强,一定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具有调控炎症因子释放、限制炎症发展的作用;同时,一定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可延缓或减轻AS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该方促进AS局部组织内抗炎的M2细胞分化、限制促炎的M1分化有关。2.在体外实验中:一定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可促进Mφ向M2型分化、促进抗炎的TGF-β1分泌,可双向调节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的极性分化、抑制促炎的TNF-α分泌、促进抗炎的TGF-β1分泌,这可能是该方在体内调控炎症因子释放、限制炎症发展和干预AS局部M1/M2分布的重要原因;一定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可抑制Mφ炎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TLR4和NF-κB的表达,这可能是该方在体内外基于Mφ途径干预AS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王创畅[7]2016年在《清热、活血中药调控TLR4信号干预AS大鼠模型及AMI热毒证候病因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实验研究一脂多糖慢性炎症刺激对大鼠AS模型的影响目的:本部分主要探讨反复肌肉注射脂多糖诱导慢性炎症反应对大鼠AS模型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在高脂饮食与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传统AS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定期肌肉注射不同剂量脂多糖模拟慢性感染性炎症过程,以三因素强化干预方式建立大鼠AS模型,观察脂多糖对AS大鼠主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以及血脂水平、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一种快速、稳定、经济AS大鼠造模方式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定期肌肉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在高脂饮食复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的大鼠体内诱导一个持续性的慢性感染性炎症反应,以促进大鼠主动脉AS病变。根据处理因素不同分为4个组,每组8只大鼠(雄性SD大鼠,SPF级,180g-220g),具体分组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腹腔注射维生素D3)、低剂量组(模型组造模基础上+低剂量脂多糖注射)、高剂量组(模型组造模基础上+高剂量脂多糖注射)。在第10周实验结束后采用腹主动脉采血休克法处死动物留取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脂CHOL、TG、HDL-C、LDL-C水平;胸主动脉标本组织行HE染色并在光镜下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积分评价。结果:1.干预组以及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血清CHOL、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提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建立。低剂量组与模型组血脂水平差异不大,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CHOL、LDL-C、TG水平明显升高(P<0.05);2.干预组以及模型组较空白对照血清TNF-a、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提示脂多糖刺激后大鼠机体处于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在高脂复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基础上给予不同剂量内毒素诱导可以诱导慢性炎症反应,提高血清TNF-a、IL-6等炎症因子水平,以高剂量组诱导炎症反应作用最为明显(P<0.05);3.主动脉HE染色,模型组可见血管内皮结构紊乱,内膜明显增厚,主动脉壁节段性硬化斑块,可见脂质斑块、泡沫样细胞以及钙质沉积,斑块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狭窄;低剂量组较模型组内膜增厚明显,内膜下泡沫细胞聚集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多处形成动脉粥样硬性斑块;高剂量组主动脉病变改变明显,血管内皮连续性受损害,内膜增厚,大量脂质斑块以及泡沫样细胞积聚,蓝色钙化病灶,炎症细胞局部浸润,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部分斑块破裂出血,管腔内有混合性血栓,多处有动脉粥样斑块向管腔内突起管腔狭窄明显,主动脉染色等级积分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1.高脂饮食+腹注维生素D3可使AS大鼠TC、TG、LDL-C水平升高,叠加不同剂量脂多糖注射的作用下可进一步协同提高TC、TG、LDL-C水平,以高剂量脂多糖组加重血脂代谢紊乱明显。2.高脂饮食+腹注维生素D3可使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脂多糖刺激可加速这种炎症反应进程,进一步提高TNF-α、IL-6水平,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3.脂多糖促AS可能机制为促进炎症反应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炎症细胞大量释放激活后损伤血管内皮以及形成泡沫细胞吞噬脂质,加剧脂质氧化代谢紊乱以及脂质沉积从而进一步促进AS斑块形成或斑块不稳定。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二清热、活血中药对AS大鼠的血脂、炎症因子水平以及TLR4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脂多糖注射建立大鼠AS模型,选用清热、活血中药双黄连、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干预复合因素所致的大鼠AS模型,从血脂,IL-6、TNF-α、P-selectin,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比较两者的疗效,同时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双黄连以及丹参多酚酸盐干预AS的可能机制,为清热、活血法治疗AS及其相关疾病提供基础依据。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SPF级,180-220g,试验性喂养3天后随机分6组(n=8),具体分组为丹参多酚酸盐(丹多酚)低剂量组(20mg/kg)、丹多酚高剂量组(60mg/kg)、双黄连低剂量组(750mg/kg)、双黄连高剂量组(2250mg/kg)、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除了空白对照组,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的造模方法按照实验部分一中高剂量脂多糖注射(150ug/Kg,1周/1次,共6次)、70万IU/Kg维生素D3一次性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进行复合造模,实验第6周开始,采用腹腔注射双黄以及丹多酚注射液进行干预,每日1次(共6周),空白对照组以及模型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注进行腹注。第12周实验结束后采用腹主动脉采血休克法处死动物留取标本取材进行相关指标检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P-selection水平;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脂CHOL、TG、HDL-C、LDL-C水平;主动脉标本组织分别行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情况以及水平。结果:1.双黄连、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均能不同程度降低AS大鼠血脂水平,在CHOL、TG、LDL-C方面,高、低剂量的双黄连以及丹参多酚酸盐较模型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低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在降低TG水平方面优于低剂量双黄连组(P<0.05);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降低LDL-C水平略优于双黄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双黄连、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均能不同程度降低AS大鼠血清TNF-a、IL-6、P-selectin水平,在TNF-α水平方面,低剂量双黄连、丹参多酚酸盐组较模型组下调不明显(P>0.05),高剂量的双黄连以及丹参多酚酸盐组较模型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在IL-6水平方面,低剂量双黄连组水平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双黄连组与低、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下调IL-6水平优于低剂量组,双黄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丹参多酚酸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s水平方面,低、高剂量双黄连组较模型组有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s水平(P<0.05)。3.免疫组化与WB检测主动脉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空白对照组主动脉未见斑块形成,主动脉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为阴性,模型组主动脉斑块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呈强阳性表达;采用不同剂量双黄连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干预后均能不同程度减少斑块内TLR4、MyD88、NF-κB蛋白的表达,低剂量双黄连与丹参多酚酸盐组较模型组均能有下降动脉粥样斑块组织TLR4、MyD88蛋白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双黄连与丹参多酚酸盐组较模型组则显著降低TLR4、MyD88表达,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NF-κB蛋白,高、低剂量的双黄连以及丹参多酚酸盐组较模型组下降NF-κB蛋白的表达(P<0.05),且两个药物的高剂量组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4.主动脉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模型组血管内皮连续性受损害,内膜增厚明显并可见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多处有粥样斑块形成,斑块内可见脂质斑块和泡沫细胞积聚,蓝色颗粒钙化灶,炎性细胞聚集,管腔可见斑块破裂,混合血栓,主动脉管腔明显狭窄:低剂量双黄连注射组较模型组主动脉斑块改善程度不够明显,高剂量的双黄连以及低、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较模型组从内膜增厚程度、泡沫细胞、炎症细胞浸润、脂质沉积以及斑块大小程度均有有所改善,提示双黄连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复合因素导致的大鼠AS模型能够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减少泡沫细胞以及脂质沉积,延缓并稳定动脉粥样斑块,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略优于高剂量双黄连。结论:1.复合因素复制的AS大鼠模型中,TLR4、MyD88、NF-κ0蛋白表达升高,TNF-α、IL-6水平升高,提示高脂饮食以及脂多糖刺激通过激活TLR4信号,经过MyD88依赖途径激活NF-κβ蛋白促进下游炎症因子释放,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2.双黄连、丹参多酚酸盐均能降低AS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抑制AS进展,丹参多酚酸盐还可通过下调Ps进一步稳定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3.双黄连、丹参多酚酸均能降低AS大鼠模型血脂水平,其中丹参多酚酸盐降低LDL-C、TG效果略优于双黄连注射液;4.双黄连、丹参多酚酸盐通过不同程度干预TLR4/MyD88/NF-κβ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稳定动脉粥样斑块;5.丹参多酚酸盐在抗大鼠AS进程以及促进斑块稳定上优于双黄连,这与丹参多酚酸盐在降低TG、LDL-C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Ps的方面略优于双黄连注射液有关。第三部分临床研究AM I热毒证候病因探讨的临床回顾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 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为研究对象,对我院近几年AMI患者的中医证候,冠心病危险因素、理化检查、血管病变情况、住院病情以及并发症等进行调查分析,并重点对可能揭示AMI热毒证候病因的要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筛选分析,为探讨冠心病热毒证病机、指导清热、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单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以符合纳入标准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证候与病情调查表》对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候、冠心病危险因素、理化检查、住院病情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重点对可能揭示AMI热毒证候病因的要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筛选。结果:1.本研究中总共纳入322例研究对象。AMI中医证型以实证,虚实夹杂为主,证候分布频次以血瘀、热毒、痰浊、气滞等实证为主,单纯以某一病理因素为主的实证证型比例较少,实证之间多有兼夹,其中以热毒血瘀、痰瘀互结两者在实证中所占比例最高;在虚实夹杂证中,以血瘀、痰浊兼夹气虚证多见,热毒证组在本研究中的AMI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为42.20%(136例),非热毒组所占的比例为57.8%(186例)。2.本研究中,男性是AMI的高发人群,比例高达82.9%,心肌梗死中吸烟人群占37.2%,合并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心脑血管家族史比例分别为51.8%、36.6%、64.9%、12.4%,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AMI热毒证患者多为吸烟、辛辣厚味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人群(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三个因子是预测AMI热毒证候病因的独立要素,OR值分别为1.755、1.637、1.483。3.本研究中AMI热毒证与非热毒证病情以及预后方面,在病变血管数上,热毒组的三支血管病变数目以及平均病变血管数目较非热毒组多(P<0.05),在PCI术后并发症与合并症方面:泵功能水平、低血压状态、机械并发症、肺部感染的组间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住院期间死亡的终点事件上非热毒证组(4.3%)高于热毒证组(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非热毒证组高于热毒证组(P<0.05),这也是非热毒证组死亡率稍高于热毒证组的主要原因;无创心功能评估方面,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标上,热毒证组均差于非热毒证组(P<0.01),提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患者远期预后可能较差,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可能性更大,具体结果需要完善随访调查研究以进一步得出严谨结论。结论:AMI中医证型以实证,虚实夹杂为主,证候分布频次以血瘀、热毒、痰浊等实证为主;AMI热毒证候患者为吸烟、辛辣厚味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人群,其中吸烟、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三个因子是AMI热毒证候病因的独立要素,AMI热毒证组冠脉血管病变总体程度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方面严重于非热毒证组,提示AMI热毒证患者远期预后可能较差,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可能性更大,提示临床对一些长期吸烟、血脂水平异常升高的冠心病患者应加强戒烟宣教,合理改善膳食结构,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增加清热解毒活血中药方剂的使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远期预后。

马文静[8]2008年在《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对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验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是对血管壁损害的反应和修复过程。P38MAPK信号转导系统是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反应的一个关键点,阻断P38MAPK级联能减轻炎症反应。本课题通过系统地研究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RAW264.7细胞中P38MAPK表达的影响,从中探讨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信号转导调控机制。实验方法:1.制备当归补血汤煎液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并将提取部位相互配比排列组合分组后制备成含药血清。2.制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3.细胞常规培养;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用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及检测不同浓度对照血清、含药血清对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4.免疫印记法检测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激活RAW264.7细胞中P38MAPK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1.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当归补血汤煎液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制备成含药血清。2.将冻存的细胞株复苏后,细胞常规培养。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95%,可用于实验。用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选取传代后细胞培养至第四天待细胞生长稳定进行后续实验,每组均选取同样生长条件的细胞从而减少细胞本身的组间差异。兔血清本身对于细胞细胞有一定的营养作用能促进细胞生长,实验中应该尽量减少血清本身对细胞的影响,高浓度的兔血清对细胞生长不利,故选取10%兔血清浓度进行后续实验。3.免疫印记检测结果显示:P38MAPK蛋白免疫印记检测结果显示:Ox-LDL组蛋白条带光密度比值为5.3167±0.1616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说明Ox-LDL刺激RAW264.7细胞能够明显激活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增强P38MAPK的蛋白活性;抑制剂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说明抑制剂SB203580对P38MAPK蛋白活性有抑制作用。当归补血汤和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A组、B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说明当归补血汤和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有抑制P38MAPK蛋白活性作用:与Ox-LDL组比较有差异,说明当归补血汤与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A组、B组能下调P38MAPK蛋白活性;与抑制剂比较有差异,说明抑制剂较当归补血汤与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组下调P38MAPK蛋白活性作用强。当归补血汤与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A组、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在P38MAPK蛋白的表达中无差异。磷酸化P38MAPK蛋白免疫印记检测结果显示:Ox-LDL组蛋白条带光密度比值为5.3767±0.3663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Ox-LDL刺激RAW264.7细胞能够明显激活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增强磷酸化P38MAPK的蛋白活性;抑制剂SB203580组(1.7233±0.1101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SB203580对磷酸化P38MAPK的蛋白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归补血汤和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A组、B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说明当归补血汤和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有抑制磷酸化P38MAPK蛋白活性作用;当归补血汤组(2.8567±0.34559)和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A组、B组与Ox-LDL组比较有差异(P<0.05),说明当归补血汤与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能下调磷酸化P38MAPK蛋白活性:与抑制剂比较有差异,说明抑制剂较当归补血汤与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组下调磷酸化P38MAPK蛋白活性作用强。当归补血汤组与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A组、B组比较有差异(P<0.05),说明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各组均能下调磷酸化P38MAPK的蛋白活性,当归补血汤的作用较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A组、B组明显。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说明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下调磷酸化P38MAPK的蛋白活性无差别。实验结论:100μg/ml的Ox-LDL刺激RAW264.7细胞15min后,可明显激活RAW264.7细胞内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增强P38MAPK总蛋白和磷酸化P38MAPK的蛋白活性;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P38MAPK的活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能够抑制P38MAPK蛋白的表达,对磷酸化P38MAPK的活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当归补血汤的抑制作用较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明显。本实验证实了当归补血汤可以通过下调P38MAPK的活性从而阻断该通路的级联作用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所以,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可能通过下调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以调控相关致炎因子的表达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阻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脂脉宁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D]. 刘应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2]. 调脂通脉颗粒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重塑影响的研究[D]. 苏兆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 祛痰化瘀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D]. 乔艳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4]. 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的研究[D]. 林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0

[5]. Rho/Rock信号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的影响及调脂通脉颗粒干预机制研究[D]. 张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6]. 基于M1/M2型Mφ极化及炎症调控效应探索黄连解毒汤干预AS的作用与机制[D]. 田维毅.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

[7]. 清热、活血中药调控TLR4信号干预AS大鼠模型及AMI热毒证候病因的研究[D]. 王创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8]. 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提取部位组合物对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作用的研究[D]. 马文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