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承志《北方的河》论文_李海燕

试论张承志《北方的河》论文_李海燕

李海燕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110148

张承志是新时期涌现出的一位创作风格比较独特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常富于粗犷强悍的气势、绚丽浓重的色彩和丰富沉实的底蕴。他的作品反映的也不是一己的苦闷、追求,更多的是反映一代人共有的理想、追求、欢乐和苦恼,尤其以青年大学生为主角。被人们称为“大地和青春的礼赞”、“青年奋击者的壮美诗篇”的中篇小说《北方的河》,更以广阔的艺术视野、深沉的历史感、雄浑的气势、强烈的时代精神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一、崇高的风貌

《北方的河》中描述的是自然领域中的崇高在艺术领域里再现出的雄浑粗狂强悍的力的崇高。深不可测的无定河谷,河谷两侧千沟万壑,“像个一览无余的庞大沙盘”,使人仿佛置身于沟壑梁鍪的波峰浪谷里;陕北高原边的道道沟壑,笔直地跌向迷朦的巨大峡谷,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从天尽头蜿蜒而来,迷朦辽阔,威风凛凛,这就是北方的第一大河——黄河。小说描写了雄越激昂的自然风貌,在这苍劲雄伟的大自然中,作者着力描写了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义无反顾地选择更艰苦、更富有牺牲精神的专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就像那些北方大河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定地朝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小说的主人公毅然改变专业,报考更对他口味的、注定要经历艰苦跋涉的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他不惜自费考察河流,奔走于无定河、黄河、湿水之间,他要用实地考察得来的知识信心十足地“轰炸”那张考卷。就连徐华北都能从那张《河的儿子》的照片上看到他与黄河血脉相通的东西:“这是——他。”“他就是这样,干什么都不顾一切,瞧,他又朝着他的目标冲上去了。”他艰苦奋斗、脚踏实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正是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对祖国江河大地的向往、对“河的精灵”的探索、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对祖国美好未来的追求。他没有一味地沉浸在额尔齐斯河的流连、永定河的烦恼、湿水的沉思中,没有让女友的离异、朋友的隔膜、事业的曲折打掉他前进奋斗的勇气,而是“让黄河托浮着”,被黑龙江送向那辽阔的人生入海口。他理解生活就像那湿水边破碎的彩陶罐不会尽善尽美,懂得了生命的永恒就在于人类的不断繁衍,因而,他没有被不幸所压倒,没有被软弱所屈服,他在自己的经历中,也从历史、人民及永远奔腾不息的“北方的河”中,找到了自己的根,自己应该为之奋斗、为之献出毕生精力的崇高目标。

二、深邃的象征意义

《北方的河》所体现的博大、雄浑的自然美,就是一种“人化了的自然”,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小说的每条河流都包含着复杂而深邃的象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古老的黄河,在“他”的眼睛里变得真切生动:“……河水隆隆响着,又浓又稠,闪烁而颤动,像是流动着沉重的金属。”这是强烈的主观抒情与自然交相融汇的黄河之图,它吸引我们的不单是黄河雄奇瑰丽的景象,更重要的是被人格化了的黄河。在他的心目中,黄河不只是沉重浓稠的流体,更像他的父亲——一位热忱、勇敢、坚毅、胸怀博大的父亲。他在黄河父亲那里得到了宽容和庇护,在不觉之间,黄河把勇敢和热忱、粗野和温柔、传统和文明同时注入了“河的儿子”的血脉之中,造就了刚强、自信、强悍的“河的精灵”。这是来自生活寓有深意的概括,更是对伟大的中华民族及其悠久的历史最炽热、由衷的赞颂。

三、鲜明的个性差异

社会的动荡养育了一代青春早逝而性格早熟的青年人,“他”、徐华北和女记者,都曾经历了沉痛的历史,可“岁月不会为你而停止流逝”,历史也不会为了一代人的命运而停滞。

小说中塑造的“他”的形象是一个新时代带有强烈理想色彩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他的生命流程中充满了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事业的诚挚热爱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他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而选择更艰苦、更富于挑战性的专业为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凭着一颗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为了中华民族科学事业的崛起,拼命地追回被历史耽误而流逝的青春,在他的身上洋溢着热情奔放的时代气息,他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维系在一起,这就使他的奋斗、追求与徐华北和女记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人公“他”与徐北华之间的对立,正是历史中的伟大和渺小、生活中的崇高与卑劣的对立。徐北华才华横溢,却阴差阳错地在一家小食品厂当秘书,为此,他的内心充满了愤世嫉俗的强烈不满。他总在愤慨,总在追求,剥夺他正当的追求是不公平的,压抑他的才华也必然会引起反抗。他认为自己事事不顺,想干的全干不成,他嫉妒主人公“他”的“顺”,所以,他才会不无讥讽地说:“今天,你不是给你导师烧香去了吗?”话虽不多,却惟妙惟肖地活化了人物的灵魂,亮出了庸俗的本质。

女记者则是社会生活中浅薄、天真幼稚、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的形象和典型。她认为徐华北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扶持了她:“华北,他多像我在泥泞长旅中的温暖呀!”她甚至觉得徐华北更理解奋斗中的女性,更机智和更善于斗争,而实际上,“他”并不是不支持他、不扶助她、更非常不理解奋斗中的女人,只是对人生的看法不同,对她的期待不同。所以,当他们三人面对同一帧彩陶照片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对照片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和由此而显现出的人物的不同现实关系,不仅确证了不同的个性,而且披露了他们个性的本质。

《北方的河》像黄河一样充满壮美、雄浑的气势,文笔酣畅、一泻千里,给人们以激情和美感。在美学追求上,体现了强悍的大自然的崇高与人的精神崇高的完美统一;在艺术手法上,北方的各条大河包含着复杂而深邃的象征意义,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论文作者:李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试论张承志《北方的河》论文_李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