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实施策略研究论文_王庆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实施策略研究论文_王庆

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张星学校 265403

随着《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的课堂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会多少知识,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寓德于教。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数学德育资源,丰富数学德育载体,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全科、全员育德的良好局面。

一、《纲要》引领,精心研教材,挖掘德育内涵

为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中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精神,我们课题组成员对《纲要》进行了认真学习,梳理出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德育点,指导教师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教师在实践与学习中成长。

1.深入钻研教材,落实德育教育

教师不仅要吃透每一单元、每一信息窗的教育内容,而且要通读整册教材,了解整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并根据《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中的德育范畴,细化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背后相对应的育人价值,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德育内容,把德育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以达到数学教学全面育人的德育效果。

2.巧抓情境插图,渗透德育意识

现行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鲜明,尤其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情境图,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既紧扣课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寓含一定的教育意义。巧妙利用情境图,充分挖掘情境图中的资源,是教材育德教育的一个亮点。

3.妙用数学史料,强化德育教育

教材中还有“你知道吗”的弹性教学内容,其中多数是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华罗庚“黄金比”、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祖冲之“圆周率”等,教师要充分地重视和发挥这些数学史料的作用,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立足课堂,捕捉巧时机,德育浸润心田

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利用精选的教学素材,捕捉最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将会事半功倍。

1.精挑细选,有机渗透,促进德育内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德育功能的素材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德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执教五年级的《圆的周长》时,让学生猜想验证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结论大都是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我告诉大家:“一个结论的得出,需要大胆的猜想,更需要多次的试验,反复的论证,需要一种科学的实验态度与精神,来不得半点虚假。”从而引导学生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然后介绍约2000年前,我国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这比同时期的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学生纷纷表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真了不起,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为祖国争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促进学生德育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巧抓时机,细心捕捉,提升德育实效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对学生进行德育乃是塑造人的灵魂,也必须注意时机,只有准确把握教育的时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记得曾经有个学生板演习题,她思路清晰,但简单的算数出错,别的同学都嘲笑他。我发现她脸涨得通红,面露惭愧的神色,我意识到这不就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好时机吗?我说:“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一点,而不说她分析这题的思路很透彻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更多地要看他的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的缺点。”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掌声,相信这些话让学生都接受了一次教育。是啊,当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在课堂中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这是不是比任何灌输式德育都要高明得多呢?

三、巧用《读本》,找准结合点,催化德育养成

我校将校本教材融入教学实践,研究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读本》,或课前一分钟,或导入,或课中,或贯穿教学环节,自然而又和谐地将德育阅读内容融入在课堂教学中。

1.课前预读,读中创设德育氛围

课前让学生朗读数学名人名言,讲数学故事等,创设德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受到德育熏陶。

2.课中共读,读中升华德育情感

课中阅读,要求读、思、议、练相结合。对于教材设置的数学情景,我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读本》里的相关科学家故事、数学史料等,了解中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了解数学发展史中那些辉煌灿烂的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3.课后自读,读中延伸德育情感

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后推荐学生阅读《读本》的相关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德育目标的内外贯通。

《纲要》引领下数学教材的深入研究,立足课堂最佳教育时机的捕捉,运用《读本》催化德育养成的探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了学习道德品质。德育渗透为数学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达到了最终的德育目的。

论文作者:王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实施策略研究论文_王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