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_互联网论文

免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_互联网论文

免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商业模式论文,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免费,是互联网服务行业的最大特征之一。在电子商务、网络门户、网络社交、分类信息网站、地方门户、网络游戏、电子邮箱、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等互联网领域,面向大众的互联网服务均采用免费的策略吸引用户,再以流量和用户规模为指标衡量网站或服务的市场价值。可以说,没有免费的策略,就没有今日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数亿的庞大互联网用户群。没有免费,也就不可能产生新浪、搜狐、网易、盛大、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巨头。

为什么互联网各种服务都将免费作为进入并迅速打开市场的法宝?为什么免费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必然选择?免费的策略究竟是一时之需还是互联网行业的必然特征?

让我们从商业模式、营销策略等角度来分析互联网行业的免费特征的必然性和免费模式下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战略选择以及对其他行业的借鉴意义。

商业模式孕育的免费模式

从电子邮件到电子公告板,从门户网站到电子商务网站,从社交网站到分类信息网站,大多数互联网服务都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即使收费类服务其前提也是拥有庞大的免费用户基数。互联网行业的赢利模式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服务销售收入、第三方付费收入(主要指广告收入)、中间性收入(主要指网络支付等服务的手续费)。

互联网行业直接服务收入所涉及的服务主要包括恋爱交友类服务、商品或服务信息发布类服务、特定信息类服务、特定内容性服务、部分商业社交类服务、部分网络游戏类服务等。

在直接收费的服务领域,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征,一是属于特定对象的需求,比如恋爱交友类网站;二是属于交易性需求,比如商品或信息发布类;三是属于转移成本较高的服务,比如高端商务社交类服务或网络游戏类服务。

除了第三种外,前两者的共同特征是解决了网民或企业现实中的需求,将现实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率实现。这是互联网行业收费得以实现的基础。

通过第三方付费形式维系的互联网服务,则大多具有满足网民虚拟网络需求而非现实需求的特征,或者服务以信息存在而不需要现实的物质基础。比如电子邮件服务,曾经在2000年前后网络泡沫大崩溃时有个别服务企业启动了收费策略,但最终收费无疾而终。这个原因就是因为电子邮件以信息形式存在而没有实物的参与。还有就是门户网站,是肯定不可能向浏览的用户收费的。

互联网的大多数服务都采取第三方付费的形式,这就是互联网网站普遍赖以存活的广告收入。我们今天可以使用搜索引擎、BTOC、BTOB网站、社交类网站等,获取信息的一方并不付费,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发布信息的一方也不付费。

在电子商务网站、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等服务中,可能同时存在着付费服务和免费服务。

中间性收入则存在于网站本身的服务不收费,而是为了实现网站服务的一种附加功能而收费。这种形式的例子是CTOC网站的支付工具的收费。淘宝网和支付宝就是这样一对组合。

在互联网服务行业,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无论是信息发布群体还是信息获取群体,都是无须付费的,只有少数比例的用户需要为自己的需求付费,严格意义上讲,实际上是少数人为多数人付费。

互联网行业的免费模式,是建立在互联网行业特殊的竞争环境和要素基础上。

首先,用户群体规模是互联网服务生存的关键。没有足够的用户数量,就没有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和生存空间。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超前于需求,网络服务超前于用户习惯,培养用户成为互联网企业必须经历的过程。这就是免费商业模式产生的根源。

其次,互联网行业虽本质的特征是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产生收入的价值来自于规模、便利、快捷,信息规模是服务的前提,为了吸引用户发布大量信息,就采取免费的方式。

最后,互联网行业发展初期,服务的复制在没有庞大黏合力很强的用户基础时非常容易,为了快速树立竞争壁垒,互联网企业不得不免费。

综观互联网服务行业的发展,免费是商业模式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而信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是核心。

营销策略催生免费策略

在互联网行业,大多数收费服务的基础来自于对信息服务分类、呈现效果的排名或者服务特定性。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全部的付费服务都是建立在免费服务基础之上的。而在付费和收费之间的第一个联系存在于信息搜索数量的几何级增加产生信息呈现排名的价值进而产生收费的环境。比如BTOC网站,面向企业的收费来自于呈现页面的顺序或特定的服务保障。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收入即产生在这种环境下。

免费和付费的第二个联系来自于免费服务基础上的优先服务或追加服务,比如众多网站划分会员级别的形式,就是对不同级别提供不同的服务,用服务的项目区分免费和付费,付费用户可以享受到区别于免费用户的更优质的服务项目。免费网络游戏中的道具收费、升级收费也属于这种。电子商务网站也属于这种情况,比如阿里巴巴有着诚信通付费用户以及大量非诚信通非付费企业用户。

免费和付费的第三个联系来自于用户基数的增加和用户黏性的提高产生的第三方收入。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互联网服务的营销策略是以用户规模为核心,无论是信息发布方还是信息获取方,互联网企业先以免费为敲开市场的法宝,进而针对免费的用户群体通过一定的策略实现向收费的转化。

在电子商务网站对于免费和付费的关系可以看得很清楚。阿里巴巴有着超过3000万的中国国内商品展示企业用户,大多数用户是简单注册的非付费用户。阿里巴巴的收入增长来自于从免费到收费的转化率,而转化的绝对值前提是免费的用户群体。

这个特征在大多数互联网服务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在互联网行业,用户规模迅速扩大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同时产生远远超过传统行业服务集中度“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市场竞争规则,在双重游戏规则之下,获取服务领域第一用户规模往往是互联网企业是否能够生存的核心。

在互联网服务初期以免费的游戏规则迅速扩大用户规模之下,互联网企业能够支撑的基础在于风险投资庞大的资本供应以及取得市场名列前茅的预期用户规模之后而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收入。

这就是从免费到付费的通道。什么是免费到付费的临界点呢?这只能是来源于不同服务市场竞争态势和互联网企业的认知。

在互联网行业中,免费同时是打败竞争对手、后来者居上的一种很重要的战略。淘宝网和ebay易趣的竞争就是真实的写照。

1999年8月,邵亦波和谭海音两位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在上海创办易趣网。2001年7月,易趣宣布网站开始对卖家登录物品收取登录费。2002年9月,易趣开始对卖家网上商品成交后收取商品交易服务费。易趣开始进入了电子商务平台非免费运营的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03年6月,ebay投资1.5亿美元,收购易趣(美国)公司的股份。易趣公司和ebay展开全面合作。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上线。同时宣布全站免费。2004年2月2日,易趣正式调低了自己的商品登录费用,这是易趣采取收费策略后第一次“降价让利”。2005年5月1日,易趣网再次宣布登录费、月租费下调。2005年10月20日,淘宝网宣布将继续免费3年。2006年5月10日,淘宝网正式推出B2C业务——淘宝商城,并同时推出竞价排名服务“招财进宝”,在宣布继续免费3年之后,这项有偿增值服务被认为是“变相收费”,成为淘宝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2008年4月,淘宝B2C平台正式上线。与此同时,淘宝将对该B2C的“品牌/商城”业务收费,此举被认为是提前收费,违反了淘宝2005年10月宣布的继续免费3年的承诺。

2008年5月5日,易趣宣布,用户到易趣上开店,易趣将终身免收包括高级店铺和超级店铺在内的店铺费,并免收商品登录费、店铺使用费等传统收费项目。这意味着,易趣这一国内首家收费的C2C网站,在经过若干年的收费探索后,开始转向全平台免费使用的模式。

从易趣和淘宝网的争战中可以看出,一方是从收费被迫向免费转变,另一方则是后来者居上,从免费的有利局面向着逐渐收费方向发展,而市场份额就在这两个不同的模式下此消彼长。

2008年8月易观国际研究结果表明,淘宝网在线商品规模占整个市场的比例超过85%。

免费模式打败了收费模式,而免费模式最终成为了收费服务项目的平台。这就是互联网行业免费模式的威力。

免费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都不敢轻易尝试从免费到收费的转变,另一方面经营成本的巨大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创造新兴的赢利模式。商业模式创新频繁发生在互联网行业,推动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成长。

互联网行业的启示

免费是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专有特征?广播等大众传媒也是基于内容免费而创造巨大广告收益的。同时,DM媒介也是免费提供内容从而实现特定的规模性受众而产生广告价值。然而,互联网并不能简单地以传媒定义,比如电子商务平台、网络游戏、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服务。

那么,互联网行业的免费模式对其他行业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探究互联网行业免费模式的本质,其之所以产生免费模式的三点核心:用户增加的零边际成本、用户规模庞大带来的第三方付费收入、优先服务产生的商业价值,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被其他行业借用的可能性。

在传统行业中广泛应用的嫁接营销可以被看作是互联网行业免费模式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形式。

首先,大量的传统行业的企业纷纷与互联网行业结盟,借助于互联网企业拥有的庞大用户群进行产品的推广,或者利用互联网服务品牌吸引青少年网民消费。比如,消费品企业推出带有互联网服务品牌的产品,或者在互联网网站内推广产品,或者联合举办线上线下的互动推广活动。

消费品行业内的一些企业拥有着庞大的推广资源,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这些企业发现自身的推广资源可以承载其他行业企业的品牌和产品,结果就建立起来跨行业的嫁接营销合作联盟,比如可口可乐与联想、与任天堂、与微软XBOX、与索尼等企业。

有众多的企业尝试着通过与不相同行业的企业合作推广产品或服务,并尝试在不增加消费者消费成本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这就是嫁接营销中的促销嫁接。即为利用另外一种产品为自身产品的促销品,这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第三方付费的免费模式。

通讯行业也做过免费模式的尝试。用户免费获得手机并免费通话,条件是在通话前收听若干时长的广告。当然最后这样的尝试被证明是失败的,在于用户难以接受。

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是价值体系的颠覆或渐进式革命,未来是否会产生更多类似于互联网行业免费模式的其他行业应用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  ;  ;  ;  ;  

免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_互联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