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资产的规模与结构_流动资产论文

中国工业资产的规模与结构_流动资产论文

中国工业资产的规模与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资产论文,规模论文,结构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业资产是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占用的劳动资料与劳动手段,它的配置状况,也就是规模的大小与结构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的效益与质量。本文以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我国工业资产的规模与结构问题。

工业资产配置:规模可观 分布不均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表明,1995年末我国726 万户工业企业拥有的资产总额达88374.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85年末增长8.2倍。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增长5.4倍,集体工业增长7.5倍,非国有经济中的“三资”工业增长442.4倍,乡镇工业增长11.8倍;按地区分, 东部地区增长9.9倍,中、西部地区均增长5.8倍;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工业资产增长8.6倍,小型工业资产只增长5.9倍。在全国工业资产不断增长的前提下,由于不同经济类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工业资产增幅相差较大,使工业资产的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从经济类型上看是国有工业资产所占比重下降,集体工业资产所占比重稳定,股份制工业、“三资”工业和乡镇工业的资产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1995年末,我国国有工业资产总额为47472.1亿元, 占全部工业资产的53.7%,与1985年末相比,该比重减少了20.9个百分点。非国有工业资产总额在1995年末已占全部工业资产的46.3 %, 比1985年末增加20.9个百分点,其中集体工业资产为21033.1亿元, 占全部工业资产的23.8%,这与1985年末的24%相差无几;股份制工业从无到有,1995年末拥有资产为4418.7亿元,占全部工业资产的5%; 个体和其他工业的资产分别为1679.1亿元和13786.4亿元, 在全部工业资产中分别占1.9%和15.6%,都较1985年末有大幅度提高, 乡镇工业和“三资”工业的资产发展尤为迅速,1995年末前者已达17940亿元, 后者为14316.7亿元,前者所占比重由1985年末的12%上升至20.3%, 后者由1985年末微不足道的0.2%上升至16.2%。

从工业资产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西部的工业资产规模差距进一步扩大。1995年末东部地区的工业资产占全部工业资产的62.4%,中部地区占24.5%,西部地区只有13.1%;与1985年末相比,东部地区所占比重上升了11.6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减少了7.8和3.8个百分点,资产规模的地区间差距有所扩大。

工业资产配置向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向大型企业集中,也是十年来工业资产变化的趋势之一。1995年末大中型企业的工业资产占全部工业资产的59.0%,其中大型企业占43.3%,与1985年末相比,大中型企业的比重上升了5.8个百分点;同期小型企业所占比重下降,1995 年末为41%。

工业资产在各行业的分布有所改善,但仍不够合理是工业资产分布变化的最后一个特点。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工业资产规模扩大,但所占比重并未显著提高。1985年至1995年间,我国基础工业的工业资产增长7.6倍,其中采掘工业增长5.1倍,原材料工业增长8.8倍, 基础工业十年间的资产增量占全部工业资产增量的36.1%,然而从工业资产的存量比重来看,1995年末基础工业为36.1%,与1985年末的36.2%相近。

加工工业在改革开放之初高速发展,随着市场供需的发展变化,目前其产品已由盲目的供不应求逐步发展为供求基本平衡甚至供过于求,于是加工业的发展渐趋平缓,其资产配置的规模和结构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85年至1995年间,加工工业的资产总额增加7.7倍, 略高于基础工业的增幅,但是它的资产增量在全部工业资产增量中所占比重高达63.9%,资产存量在全部工业资产存量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十年只上升了0.1个百分点。在加工业所属各行业之中,传统行业如纺织、 机械等,在全部工业资产增量所占的比重不低,然而它们的资产存量在全部工业资产存量所占比重已经趋于下降。与此同时,一些市场需求大的新兴行业,如医药、化学纤维等的存量资产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这种情况无疑适应于市场供求的变化。

1985年至1995年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工业资产增长了8.7倍, 高于一般加工工业的增幅, 它的资产增量占全部加工工业资产增量的18.6%,它的资产存量在1995年末已占全部加工工业资产存量的18.2%, 较1985年末提高3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加快。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和建筑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之后,这些行业资产规模明显扩大,除建筑业之外,其他5个工业行业的资产规模在1985年至1995年间增长了6.2倍,但是与全部工业资产增幅相比,仍低于这一水平。这必然导致主导产业工业资产在全部工业资产中所占比重呈降低趋势,从而不利于其发挥对整个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

最后目前的工业各行业增量资产分布与存量资产分布均与行业的效益和资产获利能力不相衔接,也就是资金利税率高的行业的资产增量在全部资产增量中所占比重不高,而资金利税率低的行业却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这对资金的使用并不有利。

工业资产结构:负债偏高,流动资产占用较多

工业资产就其来源而言可分为借入资产和自有资产,也就是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种。那么以总资产为分母,以借入资产为分子可计算负债率;以所有者权益为分子可计算主权资产率。这两个指数反映了资产的来源结构,其高低直接说明企业资产的稳定性与合理性。一般来说,负债资产率低,主权资产率高,说明企业的自有资产比重高,经营稳定,对债权的保证程度也高。不过由于负债利息一般低于股息,所以资产负债率过低,则意味着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对于企业而言不有利。总之企业的负债资产和主权资产应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才能使企业既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又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融资,进而扩大和安全经营。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企业的自有资产与借入资产之比以1∶1为宜,这也就是说,负产资产率和主权资产率各为50 %, 西方国家的企业负债资产率在80年代为60%—70%,90年代以来已降至50%—60%。

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的负债资产率为65.3%,这比1994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 但是仍有六成以上的工业资产为债权人提供,表现出过度负债经营的特征。

从经济类型来看,集体工业的负债资产率最高,达71.7%;其次是国有工业为65.8%;以下依次为:联营工业64.4%,其他工业60%,“三资”工业59.7%,私营工业58.6%,股份制工业55.1%,与1994年相比,各类型工业的负债资产率均有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其他工业和国有工业,分别减少了9.7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

从各地区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工业企业负债资产率为65.3%,中部地区为66.6%,西部地区为67.6%。与1994年相比,负债资产率都有所下降,但东低西高的格局未变。

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型企业的负债资产率高达69.8%,小型企业为68.7%。相形之下大型企业为61.4%,接近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这说明大型企业的稳定性远高于中小型企业。

判断负债资产率合适与否还要看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和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的利润率高,资产流动性强,其负债资产率即使高一些也无妨;反之其负债资产率就应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利润总额是反映企业盈利状况的重要指标,它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净收入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主营业务的利润,它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是反映企业盈利稳定性、持久性的指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衡量,比值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强,反之则是偿债能力弱。以下我们就用这三项指标来分析工业各行业的负债资产率是否合适。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表明,1995年我国工业企业的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为77.9%,流动比率为1.00,速动比率为0.63。37个行业中没有一个行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达到2和1这一合理水平。某些负债资产率超过70%的行业,如纺织、食品加工和造纸业,它们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还低于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从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变动来看,就整个工业而言,该比重1995年比1994年下降了4.2 个百分点,这表明工业盈利中易于受市场波动影响的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净收入所占份额增加,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受到影响。总而言之,目前我国企业的盈利状况和资产流动性已难以支撑如此高的负债资产率了。

以上我们着重分析了我国工业资产的来源结构,由此所得出的结论是负债过重,影响企业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下面再从资产占用形态来分析资产的运营质量。从资产的占用形式来看,它可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递延及其他长期资产。1995年末,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是79233.9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 38444.3亿元,占48.5%;流动资产35861.0亿元,占44.9%;长期投资 2445.4亿元,占3.1%;无形资产799.1亿元,占1.0%; 递延及其他长期资产1828.3亿元,占2.3%。与1994年末相比,固定资产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 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比重分别上升0.1和0.2个百分点,递延及其他长期资产则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就我国工业资产的占用结构来看,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过大,降低了工业资产的收益性。1995年全部工业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比为0.93,在电气、电子、机械、交通设备等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这一比例竟高达1.4以上,这是不合理的。 因为流动资产占用过多,必然会挤占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配置,导致这些行业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再加上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一般低于固定资产,所以它所占比重过高必然会影响工业资产的盈利水平。

其次就流动资产本身的占用结构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货和应收帐款占用较多, 而速动资产占用较少, 降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 1995年末,我国工业流动资产中,存货占37.3%,应收帐款占20%以上,速动资产所占比重不到40%,众所周知,存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差,应收帐款由于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也很难及时、全额收回,这两项资产占用过多,必然会缩小速动资产的规模,降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减缓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致使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均低于合理标准,导致企业难以在高负债的条件下安全运营。

标签:;  ;  ;  ;  ;  

中国工业资产的规模与结构_流动资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