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院须注意的中西药联合应用论文_杜俊峰

基层中医院须注意的中西药联合应用论文_杜俊峰

贵州省天柱县中医院 556600

中西药联合应用如今在各医院临床科室已普遍使用。因其明显的增效或减毒作用获得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肯定,但若盲目联用则可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甚至中毒死亡。基层中医院所使用的药物大都为常用药普通药及国家基本药。现分类列举临床上须注意的中西药联合应用。

1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

含钙的中药有石膏、龙骨、龙齿、牡蛎、珍珠、海蛤壳、瓦楞子、海浮石等,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乌鸡白凤丸等。含铁的中药有自然铜、代赫石、磁石、禹余粮,中成药有更年安、耳聋左慈丸、脑立清等。含汞的中药有朱砂、轻粉、升药等。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人丹、健脑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等.含铝的中药有明矾、赤石脂等。中成药有气痛丸、胃舒宁片等。含镁的中药有滑石、阳起石等。中成药有排石颗粒、牛黄解毒片等.含铅的中药有铅丹,中成药有黑锡丹。含钾的中药有金钱草、牛膝、泽泻等,中成药有金钱草颗粒、结石通、石淋通等。

1.1 含钙离子较多的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洋地黄类西药并用,因钙离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增强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含钙铁镁铝等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四环素类、异烟肼、左旋多巴类、红霉素、利福平、强的松、氯丙嗪等药合用,因中药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会与这些西药形成络合物,从而降低疗效。

1.2 含钾的中药及中成药不宜与安体舒通、氯化钾同服,以免出现药溶性血钾过高。含雄黄类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安宫牛黄丸等不宜与酶类西药如胃蛋白酶、淀粉酶等合用.因雄黄中的砷离子易与安基酸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抑制酶的活性,降低生物利用度。

2 含有基酸的中药

如:山楂、乌梅、五味子、木瓜、女贞子、山茱萸、陈皮、枳壳等,中成药有:乌梅丸、山楂丸、保和丸等。

2.1 不能与碱性西药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胃舒平、氨茶碱等西药同服因可产生酸碱中和反应,导致药效减弱或丧失。

2.2 不能与氨基糖苷类如硫酸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同用,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碱性尿液中抗菌力强,在酸性尿液中抗菌力弱。

2.3 不能与磺胺类西药同服.因为有机酸所致的酸性环境能使乙酰化后的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引起结石或血尿。

2.4 与红霉素合用,其酸性可破坏红霉素的化学结构,使抑菌力大减甚至无效.

2.5 不宜与东莨菪碱、咖啡因、颠茄、利血平等碱性西药合用,因会减少肾小管对这些药物的吸收。

三 含鞣质类中药及中成药中药

中药有: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虎杖、诃子、狗脊、大黄、侧柏叶、仙鹤草、儿茶、拳参、四季青等。中成药有大黄蛰虫丸、七厘散、陈香路白露、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等。

3.1 不宜与含金属离子的制剂如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钙等同服,因同服可在消化道内形成难于吸收的沉淀,影响药物吸收。

3.2 不宜与酶类制剂同服,因可与酶的酰胺键或肽键结合形成牢固的络合物而降低疗效。

3.3 不宜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类、利福平、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林可霉素、氯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同服,因可生成鞣酸性沉淀而降低各自的生物利用度。

3.4 与生物碱类西药如麻黄素、利血平、阿托品、士的宁可生成难溶性鞣酸盐沉淀,从而降低疗效。

3.5 与洋地黄等含强心苷类药物同服弈可生成沉淀。

3.6 不宜与VB1、VB6同服,能使VB1、VB6失效。

3.7 不宜与含氨基比林成份的西药如去痛片等同服,可产生反应生成沉淀,导致氨基比林不易吸收。

3.8 含鞣质类中药如;大黄、虎杖、诃子、五倍子等不能与磺胺类药物同服.因鞣质与磺胺类药物结合,影响排泄,导致血液与肝脏内磺胺药物浓度增高,严重者可产生中毒性肝炎。

四 含生物碱类中药及中成药

含生物碱类中药较多,如川乌、附子、槟榔、黄连、黄柏、苦参、马钱子、元胡等.中成药如大活络丸、小活络丸、人参再造丸、追风透骨丸、元胡止痛片等。

4.1 不宜与西药酶制剂如乳霉生、胃蛋白酶等同服,因可产生沉淀反应,使药效降低或消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与碱性较强的西药如碳酸氢钠合服能影响生物碱类中药的解离度妨碍其吸收。

4.3 与重金属盐类西药如次碳酸铋、硫酸亚铁、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等联用,亦可产生沉淀反应,影响药物吸收。

五 含苷类中药及中成药中药

中药有:人参、三七、黄苓、大黄、龙胆草等,中成药有三黄片、人参再造丸等.与酸性较强的西药如:VC、谷氨酸、胃酶合剂等同服,在酸性过强的条件下可使苷类分解;含氰苷成份的桃仁、杏仁、白果、枇杷叶等组成的中成药与麻醉镇静止咳药磷酸可待因、吗啡、哌替啶、苯巴比妥、啊片制剂等联用,可加重西药的呼吸抑制作用:含强心苷类中药如罗布麻、杠柳、万年青、蟾蜍等与地高辛等强心苷类西药联用,因效用累加,易导致强心苷中毒,轻则心率失常,重则死亡。

六 含碱性成份较多的中药及中成药

中药有:硼砂、海螵蛸、瓦楞子,成药有行军散等。

6.1 与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同服,可产生络合反应,导致抗菌素溶解度下降,肠道吸收减少,从而降低疗效。

6.2 与青霉素类、异烟肼、乙胺丁醇、呋喃妥因等同服,可减少肠道吸收,降低血药浓度,减弱抗菌力。

6.3 与弱酸性西药如苯巴比妥、阿斯匹林、水扬酸钠、消炎痛、保泰松等同服,可使这些西药的离子化程度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从而降低了血药浓度与药效。

6.4 与氨基糖苷类西药联用,可使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吸收增加,排泄减少,虽然提高了抗茵力,但增强了耳毒性,可导致耳聋及行动蹒跚。

七 含甘草鹿茸的中药和中成药

7.1 与多元环碱性较强的生物碱西药如奎宁、麻黄素、阿托品等同服可产生沉淀,从而减少吸收;

7.2 因其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升高血糖,故也不宜与降血糖药物同用。

7.3 与西药排钾性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利尿酸、速尿联用可致排钾作用增强,引发低血钾症。

八 含丹参类中成药

复方丹参片与胃舒平联用,所含丹参酚与胃舒平中的铝离子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络合物,从而降低丹参的药效;丹参注射液不宜与VC注射液、VB6注射液、喹诺酮类注射液、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胃复安等注射液合用,因可产生沉淀,使液体变浑浊。

九 黄酒及酒制中药

有:国公酒,藿香正气水等。

9.1 不宜与苯巴比妥、苯妥因钠、氯丙嗪等中枢神经抑制药同服,因此类药物抑制乙醇代谢,使其分解缓慢,并与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叠加抑制作用。

9.2 不宜与降糖药同用,因乙醇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降糖作用。

9.3 不宜与酶制剂同服,因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酶制剂失效。

9.4 不宜与VB1、VB2同服,因乙醇可影响VB1、VB2的吸收和摄取,从而降低药效。

9.5 含乙醇的中成药不宜与缓释剂联用,因所含乙醇能使缓释剂溶解加速,药物提前放出。

9.6 中药药酒及所含乙醇的中成药不能与甲硝唑联用,因甲硝唑能阻断乙醇的氧化代谢过程,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昏、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9.7 不能与氯霉素、灰黄霉素、头孢羟唑等药联用,因这些药能抑制醛酶,阻断乙醇转化为乙酸的过程,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痛、面红等乙醛中毒症状。

9.8 不能与磺胺及呋喃类抗菌药联用,因乙醇能加重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毒性和这些药物能抑制乙醇在体内的代谢。

十 含麻黄的中成药:

如咳速停等。

10.1 与洋地黄类西药合用,因麻黄碱能兴奋β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从而增强强心苷对心脏的毒性;

10.2 与氨茶碱同用,虽都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但因作用环节不同,产生的毒副作用明显增强,并产生头痛、头昏、心率失常等症状。

10.3 含麻黄类中药不宜与解热镇痛类西药如APC、安乃近、去痛片等联用,因可使发汗作用重叠。

10.4 与糖皮质激素类西药如氢化可的松等同用,可升高眼压,诱发和加重青光眼。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西药联合应用越来越广泛。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加强学习,就能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药源性损害。

论文作者:杜俊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基层中医院须注意的中西药联合应用论文_杜俊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