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_陈圆圆

探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_陈圆圆

温州市瓯海区南仙实验小学 陈圆圆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占据主要地位,其教学成效的优劣对学生审美等能力的高低有很大影响。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长期影响,当前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普遍将诵读内容作为主要教学对象,未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本文就审美视野下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审美视野 ;小学语文; 诵读教学; 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可见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能力。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有色的活动,它对于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具有特殊的功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所谓朗读,就是出声地读,是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互沟通,眼、耳、口、脑并用,所以,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阅读训练。纵观古今,我们不难发现,“朗读”一直为众多教育家所青睐,尤其在儿童教育领域,更成为其教育的主要方式。我们不妨再从古代蒙养教育谈起(古代蒙养教育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小学阶段),从教材和教法的特点来研究一下朗读在当时的地位。

1、从教材来看

古代蒙养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类是识字教学材料。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第二类是诗文教学教材。主要有《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等;第三类是历史教学材料。如《历史蒙求》;第四类是名物教学材料。如《名物蒙求》。

统观这些蒙养教材,很容易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韵律自然,琅琅上口,易于记诵。这样的教材适合也需要以朗读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只有读,才能领略其韵律之妙;只有读,才能理解其用词造句之美。

2、从教法来看

我国的蒙养教育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早已形成其既定模式。而在所有环节中,“读”正是其最重要也是最多的教育形式。

首先是教书,即教师布置新课,教会儿童读书。点读分明,理解文意;第二步是范读,直到儿童能够正确朗读为止。然后是背书。古代蒙养学要求每读必背。从以上教育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对朗读已提出了明显要求,并充分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朗读的地位也已达到了相当重视的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 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先欣赏屏幕上波浪翻滚、? 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 感受自然美。 然后教师激情告白:“同学们,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无法与 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 山水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 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又如在教学《草? 原》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文中优 美的草原风光图:蔚蓝的天空,茫茫的绿色草原,洁白的羊群,柔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场面,充满着诗情画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如果再? 配上课文的朗读 录音,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入景、人情。情景交融之中,学生驰骋想象,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了, 情感的波澜也被掀起了,由此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风光的无限之美,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和学习的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愉悦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而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阅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含有学校、老师、桌椅等生字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在一首轻快的音乐中,画面中出现学校、桌椅等生字并伴有音频,让学生跟读,老师只是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里模仿刚刚听到的阅读课文。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要学习的生字。

参考文献

[1]李宗莹.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成才之路,2017(33).

[2]张盛铨.论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的运用方法[J].新课程(中),2017(10).

论文作者:陈圆圆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探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_陈圆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