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构建论文_张冰

 (威海市立医院 儿科;山东威海264003)

摘要:目的 探究和讨论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的儿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依据其结果,将患者分为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每组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情况和肺功能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控制组患者和未控制组患者的氧减饱和指数、平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时间在睡眠总时间中的比重以及用力肺活量在预计值中的比重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中患儿的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与未控制组中患儿的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控制对肺功能和减少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障碍;临床控制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绝大部分患者病情在夜间较为严重,而且有一部分患者发病仅仅发生在夜间。其发病机制则尚未清晰,涉及基因多态性、转录因子、气道上皮细胞的作用等等多个层面。而小儿支气管哮喘更是临床研究中更为关注的疾病。本次研究通过哮喘控制测试结合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等,分析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控制和睡眠呼吸障碍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放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病史等确诊为儿童支气管哮喘。以上患者年龄为6-12岁,平均年龄(7.9±2.3)岁。其中男孩40例,女孩20例。对以上患儿均进行哮喘控制测试(此项测试由专门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小儿无法进行回答的问题,由其家长如实作答),依据其结果,将评分结果小于等于19分的患儿作为未控制组,评分结果大于19分的患儿作为控制组。以上患儿均无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比例、家庭情况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指标 (1)测量以上患儿的夜间的血氧饱和度情况,记录平均和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指数等指标,两组进行比较。(2)肺功能测定,对患儿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肺活量等进行测量,并对两组患儿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多汗、打鼾、说梦话、睡眠不安和呼吸暂停等)的发生率。

1.3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夜间血氧饱和度及肺功能情况比较发现(见表1),控制组患者和未控制组患者的氧减饱和指数、平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时间在睡眠总时间中的比重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的夜间血氧饱和度情况(均数±标准差)

2.2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多汗、打鼾、说梦话、睡眠不安和睡眠呼吸暂停等)的发生率比较发现,控制组中患儿的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为26.7%(8/30),未控制组中患儿的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为33.3%(10/3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对患儿有着不良的影响,现已成为呼吸专业的研究热点。在本次研究中,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症状中多汗、打鼾及说梦话的发生率较高,这与罗雪梅[1]的研究结果相似。睡眠障碍可能是由于儿童的机体生长发育和环境失衡而导致,或是与呼吸、神经等躯体疾病有关,这将会直接对儿童的睡眠质量等造成不良影响,而间接的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造成了影响。在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这是由于睡眠时咽喉肌肉松弛、气道阻塞暂时性的阻塞时间大于10秒而发生。着可能导致人体内环境低氧、高碳酸,可能直接引起患者睡眠中止和破坏细胞,症状长期存在还将会间接影响到患者的注意力,脾气改变等。有临床研究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与哮喘经常合并存在,共有的易患因素是肥胖[2]。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每个患儿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症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哮喘临床控制组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患儿呼吸障碍可能与哮喘临床控制相关,这可能是由于睡眠呼吸障碍可能使患者夜间血氧降低,导致夜间支气管痉挛,使得哮喘发作,并加重其临床症状。本次的对两组患儿的夜间血氧饱和度情况的比较则显示控制组患者的平均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未控制组,也验证了以上结果。SaO2又是判断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重要的指标。同时,我们也可以反推出来,若是夜间呼吸障碍消除,将会对改善哮喘症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与张宝凤[3]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本次对患者的肺功能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控制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在预计值中的比重明显高于未控制组,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哮喘临床控制情况对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有影响。这与张宝凤的研究结果同样一致。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控制,与患儿夜间血氧饱和度、肺功能及睡眠障碍的相关症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若是患儿的哮喘临床症状不能很好的控制,可能与其合并有睡眠呼吸障碍有关,因此,可以针对此种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可能会对治疗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雪梅.学龄儿童睡眠障碍、行为问题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D].中南大学,2010.1-63.

[2] 刘盛国, 傅应云, 何正强, 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哮喘106 例临床分析. 山东医药, 2013, 53(2):79-81.

[3] 张宝凤.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1):82.

论文作者:张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构建论文_张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