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中的应用论文_杨昌星

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中的应用论文_杨昌星

武汉市华中科技到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2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下周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在心理方面,生活习惯,疾病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干预。结果:大部分患者在护理干预下,可较好的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55例患者好转出院,5患者放弃治疗出院。结论:有效的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对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的疼痛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疼痛;下肢动脉闭塞症;健康教育

在周围血管中,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的形成,可以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是肢体出现慢性或者急性缺血症状,这种疾病被称之为动脉硬化闭塞症。【1】然而目前,根据我国调查报告,60岁以上人群中的我发病率高达79.9%;70岁以上为100%。【2】此病起病急,发展快,疼痛则是患者来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利用护理干预,综合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 1月至2014年 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43-80岁,平均60岁。这些患者均经过血管彩超或者血管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

2.方法

2.1 疼痛的评估 采用0-10级线性视觉评分法【2】,,在标尺的两端,标有从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越疼痛。使用前,详细向病人解释0代表不痛,1-3分代表不影响睡眠的轻微疼痛,4-6分代表已经影响睡眠的中度疼痛,7-10分代表完全无法入睡的重度疼痛。最后了解病人此时疼痛在什么程度。结果轻度疼痛18例,中度疼痛35例,重度疼痛7例。

2.2 护理干预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疼痛的患者通过心理方面,药物方面,疾病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以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

2.2.1 心理干预

(1)肢体动脉栓塞的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以及患肢的剧烈疼痛,都可能表现出焦虑,恐惧,这种心理造成患者只想通过尽快手术来减轻痛苦,我们要帮助向患者发放疾病知识宣传卡片,床边宣教,专科知识健康大讲堂等等,让其加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使其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接受必要的治疗。【3】

(2)多接触患者,认真听取患者的诉求,重视交谈,善于倾听,让患者倾诉内心的痛苦体验,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3)通过握手,眼生交流,微笑等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以达到减轻患者无助感。

2.2.2 音乐干预

音乐有刺激和分散注意力的作用,还有镇痛和松弛的作用。指导患者并鼓励患者听一些安静舒适优美的音乐,可以达到“忽视”疼痛的感觉,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4】

2.2.3 环境干预

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舒适,整洁美观,可以使患者感到舒服并可以得到充足的睡眠,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痛阈值。

2.2.4 药物干预

(1)抗凝药物 患者连续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或者阿加曲班抗凝及抗炎治疗,并口服阿司匹林,拜瑞妥或者华法林等抗凝祛聚药物,因此应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向患者解释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严格掌握用药的剂量。经常查看皮下及黏膜、牙龈有无渗血。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及排泄物的颜色,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倾向。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汇报,防止意外发生。【5】

(2)抗感染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维持血液中的有效浓度,防止伤口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疼痛药物 护士用线性视觉评分法及词语描述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针对原因,对症治疗护理。轻度疼痛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中度疼痛选择曲马多片或者针剂,中度疼痛选择杜冷丁、吗啡等药物肌肉注射。并且护士随时评估患者的止痛效果。

2.2.5 患肢干预

(1)患肢的保暖 患肢保暖可使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患肢的疼痛。且寒冷的天气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发季节,病房温度应保持在25-28摄氏度。且患肢应穿厚棉袜或用被褥覆盖,以减少寒冷刺激,但患肢禁止冷热敷。

(2)体位 端坐患肢下垂时可增加其下肢的血流量,所以当患者患肢疼痛时应该给予端坐患肢下垂的体味,疼痛可显著减轻。反之,患肢太高高于心脏水平则患肢疼痛会加剧。

(3)患肢的运动 指导患者做Buerger运动【6】方法为:患者平卧,患肢抬高45,维持1-2分钟,然后双足下垂于床边4-5分钟,同事双足和足趾向上、下、内、外各个方向运动十次,再将患肢放平休息2分钟,如此反复5次,以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此方法每日可做数次。能够行走的患者可以指导患者近距离走动,适当运动患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已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2.2.6 饮食干预 根据各个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调节饮食,供给低脂高热量少含维生素k的食物,且禁烟酒,防止因为研究刺激导致的外周肢体动脉收缩和痉挛造成的患肢疼痛。

2.2.7其他干预 根据患者的个人文化程度、年龄以及兴趣,指导通过看书、交谈、看电视剧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3.结果

本组60例患者中,经过护理干预及药物的治疗,55例患者术后患肢疼痛减轻,肢端动脉搏动恢复,肢端皮温血运正常。5例患者则术后患者疼痛仍不能缓解,且肢端温度恢复差,自动放弃治疗出院。

4.讨论

4.1 评估时疼痛处理的第一步,根据病人的疼痛强度选择正确的镇痛方法。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多数是老年患者,采用非药物的护理干预镇痛,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潜在的副作用。

4.2 从结果看,对于轻中度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如患肢保暖,患肢下垂等主要是通过促进患肢的侧枝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减轻疼痛。音乐疗法等等也对于缓解疼痛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重度疼痛的患者,药物护理干预要比非药物护理干预效果好。

4.3 根据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绪体验。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由于疼痛,已经有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再加上,疾病的影响会产生不良的复杂情绪,良好的护理干预,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在提高患者情绪,信息及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5.小结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时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被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4个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长期的疼痛,会对机体造成一种难以忍受的影响,因此,减轻患者的疼痛是医务工作者任务之一。【3】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度,对于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段志泉,张强.实用血管外科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00.

[2]王黎红,何华.癌症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89-490.

[3]蔡锦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

[4]蔡芙蓉.疼痛教育对患者疼痛感受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7,6(9):581-583.

[5]冀洪峡,高建华,张燕,杨俊峰.动脉闭塞性脉管炎围介入护理干预.当代医学,2010,16(11).

[6]张伯根.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5-676.

论文作者:杨昌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中的应用论文_杨昌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