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法学教育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论文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法学教育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论文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法学 教育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谢 晖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摘 要 ]以移动互联网络为基础的教育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移动互联网络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我国在新世纪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它实现了从“学生被动性学习”向“学生参与性学习”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构建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络环境 法学教育 实践技能 培养模式

以移动互联网络为基础的教育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为人类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平台。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教育领域也应该基于移动互联网络进行教育改革,将移动互联网服务于教学,作为学科课程教育的工具与手段。移动互联网络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新举措,是将传统的学科教学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相融合,是对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但该教学模式也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1]研究与实施以移动互联网络为基础的教育,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一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 讨论式教学模式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讨论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移动互联网络平台上,通过使用讨论软件进行问题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负责建立所学课程的讨论主题,学生围绕讨论主题与同学、老师在网上进行分析讨论,老师参与并监控整个讨论过程,以防止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在传统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们面对面的讨论时彼此容易相互干扰,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起到人人参与并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学生们的顾忌会较少,不用担心其他同学怎样看待自己,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就自己的观点踊跃发言,论述自己的观点,充分地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移动互联网上有很多实现讨论式教学的软件,如学习通、QQ、BBS、MSN、微信等,这些软件有多种功能,可以在线讨论,也可以离线讨论;可以语音讨论,也可以文字讨论;可以传送文章讨论,也可以发图片或发视频讨论,形式多种多样,能充分地实现讨论的功能。在离线讨论模式下,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能够精心准备发言的内容,然后以留言的方式提交自己的发言,发言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图片或者视频等等。在在线讨论模式下,学生发言是实时的,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发言内容一般很简洁,和我们平时交谈类似,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求老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实时参与学生发言的点评。

daoh.any2000:《金 粉 世家》是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集中展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的儿子金燕西偶遇平民女子冷清秋,不惜一切代价苦苦追求,而学生身份的冷清秋虽内心清高、孤傲,但囿于对金燕西的绝对信任,与他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于是和金燕西演出了一场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感情悲剧。与此同时,另外一条线索也贯穿其中,金燕西的父亲国务总理金铨在官场上的跌宕起伏,到最后的突然离世,暴露了北洋军阀时期官僚们骄奢淫逸、勾心斗角的丑恶嘴脸。这是一部长途跋涉的连载作品,1926年在北京《世界日报》上连载,至1932年刊完,近乎6年。

在区块链技术日益被广泛关注和逐渐蓬勃发展应用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肉类食品为例,从传统供应链出发,分析了传统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对接的不足,说明了区块链技术的优点,并与供应链进行结合,解决传统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对接效率低等问题,研究了区块链与供应链结合的新管理模式与如何实现产品溯源、防伪验证等技术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区块链在供应链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时期,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对区块链在供应链上的应用多加研究,将理论方面的创新实践到实际生活中,才能让区块链技术有更大的突破。

在移动互联网络上开展讨论时,老师要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密切注意每个学生的反应,实时参与学生发言的点评,针对学生的发言解答学生的疑问,进而提出新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引导。老师要像伯乐一样,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内容,并及时给予鼓励。教师也要以恰当的方式指出每个学生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当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或陷入僵局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与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在讨论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要整理讨论的过程,进行学习小结。

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于法学专业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庭陈述和辩论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讨论式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进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多彩的讨论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 问题专题型教学模式

问题专题型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驱动,把学生放在问题情境中,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解决问题,以合作实现共赢。学生在构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以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问题专题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诊所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通过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络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法律案件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法律案件,学会处理案件的方法与策略,掌握处理法律事务的技能。[3]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问题专题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法律知识的建构,其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问题专题型教学模式给学生预留了广阔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学习。老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在互联网上借助学习通等软件,构建不同的问题情境,学生进入有关问题情境后,首先鉴别问题情境,然后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予以实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协商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学生解决问题的每个步骤都被记录在移动互联网络学习通软件里,教师可以在学习通软件里查看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5.回顾与展望。老师还可以介绍一些与该问题相关的学术前沿,介绍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与进展,为学生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1.分组。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告知分组学习的基本要求。然后让学生在一起相互认识了解,为开展下一步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低碳混凝土是指水泥用量较低而大量使用粉煤灰和矿粉等工业废渣粉配制的混凝土.因水泥用量少,因此呈现出低碳特点.随着国内工程和房地产规模的不断增大,矿粉的价格也不断攀升,使低碳混凝土的成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我国高岭土资源总量丰富,达到190亿t,仅次于美国、英国,且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高粘结性、抗酸溶性、耐火性等理化特性,经济成本低.近几年,有报道高岭土粉作为掺合料应用于混凝土 [1-6],以改善混凝土的内部微观结构,提高混凝土适用性,同时可降低混凝土成本.本文采用煅烧高岭土粉作为掺合料替代矿粉,研究了其对低碳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后续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2.构建问题。老师针对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各种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老师也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构建问题情境。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针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提出自己关注的和感兴趣的问题。为了防止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教学的目标,老师可以在课程学习之初,介绍这门课程教学大纲对知识点的要求,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点通过查阅资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促进当地的发展。近年来,国家通过一些列的措施来解决贫困地区的交通、住房、水电、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问题,使当地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由于国家持续在这些方面的投入起到了“以工代振”的作用,给当地提供了就业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从而刺激了农村的经济。

3.解决问题。问题构建以后,老师应将问题设置为一个个真实的情境,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解决一个个问题。如果学生发现文献资料对该问题争议较大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讨论,讨论不清楚的还可以辩论,一直到问题被解决。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理解了法律条文背后的理论,又领会了法律条文背后的政策,还培养了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

4.总结问题。解决了问题之后,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讨论和辩论过程进行点评,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报纸行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在报纸编辑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优势的利用。对于报纸刊物来讲,在编辑新闻稿件时,明确的主体、清晰的条理、精练的语言、科学的结论缺一不可,必须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实效性、权威性和价值性。与新媒体编辑相比,报纸编辑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在生产新闻时,要保证言论的精辟,并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将整个新闻事件呈现给公众,利用报纸刊物的媒体公信力,扩大报纸新闻的影响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五原县长张广明就试验示范情况,特别是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在大会上进行交流,他表示,五原积极引进河北硅谷、蒙草、中储草等32家企业,采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集中流转土地,进行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园区建设。盐碱地改良后,以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为重点,建立优质牧草产业区,在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区实现粮饲、经饲轮作,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饲草保证,2018年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耕地4500亩,地力提升2个等级,人均年增收7300元,5年综合增收可达投资总额,并能持续发挥效益。

法律诊所教育是最早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法学教育方法,是借鉴美国医学院培养医生的模式,让学生亲自办理案件,在办案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和职业技能。老师只是指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美国之所以采用这种法律诊所教育模式,是因为美国的法律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法律诊所”课程的设置是以培养学生的律师执业技能为目标。而我国的法律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是一种知识教育,而非职业技能教育。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诊所案件教学模式,教师主要是在互联网上虚拟出一种“诊所”情境,来完成教学的功能,学生在互联网“诊所”里“诊断”的案件都是司法实务中的真实案件。“法律诊所”中的“当事人”都是案件的真实当事人,例外情形下也可以由学生们来“扮演”。

2.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设置的问题情景与社会现实情景相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到今后工作中类似问题的解决中。

3.问题必须学生感兴趣。问题要是学生关注的,能够吸引学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去自主的探索学习,去创造性的学习,并最终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在网上实时监控学生问题解决的进程,及时地反馈评价学生问题解决的效果,促使学生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问题专题型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在网上构建问题情境,在网上有效引导学生,监控学生和评价学生。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与对学生的评价挂钩,让问题式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分工,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探索学习,完成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分工。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打开思路,集思广益。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和提问,可以在学生的问题上提出新的问题,把问题引向更深的层次,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认可与鼓励,调动学生参与探索性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以服务学生为教学的宗旨。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问题专题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可以采用判例案例教学法。判例案例教学法深受美国法学教育的重视,在美国被普遍适用,其优越性已经被实践证实。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法律事务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像律师一样的思考问题。当前,我国许多高校法学院也采用案例教学法,但在讲授的过程中,都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中心,学生没有参与其中。这与美国的案例教学法完全不同。[2]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判例案例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课前老师应该先在网上构建案例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研读案例,归纳出案例的争议问题。课堂上,老师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方法,和学生直接交流,如果学生对案例的争议问题把握地不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案例的每一个争议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当案例所有的争议问题都讨论完以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揭示案例问题背后的法律原理和法律政策。学生对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促成下一个新问题的构成,在这样一个推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 诊所案件教学模式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问题专题型教学模式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来构建问题情境,学生在网络模拟的真实情境中,以组为单位围绕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最后总结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问题的构建—问题的探索—问题的解决。

在诊所案件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选择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这里的“案例”与问题专题型教学模式下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诊所案件教学模式中的案件都是法律实务中的真实案件,而问题专题型教学模式中的案件既可能是真实也可能是虚构的。在移动互联网络教学系统中,学生借助移动互联网络软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件讨论与方法探讨,讨论案件所涉及的原理与问题,学生应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点拨者和引导者,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移动互联网络教学系统中,诊所案例教学模式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办理教师事先选择的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的真实案件,获得处理法律案件的各种知识和技巧。形成对法律实务流程及技巧的感性认识,从而实现在能力与方法上的创新。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问题专题型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笔者认为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问题必须能够涵盖教学大纲的所有知识点,要符合教学目标对学生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的要求。围绕教学大纲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的要求,设计各种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学生在网上直接以律师的身份参与“法律诊所”案件的办理,比在传统的教室单一的听老师讲课,更能掌握律师的工作技巧。学生在网上“法律诊所”中可以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后以律师身份会见当事人,了解案情,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由于学生处理的都是真实的案件,所以老师要在网上通过“法律诊所”软件,实时指导学生的会见行为。如果学生的法律服务出现差错,将由老师承担责任。学生以律师身份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完成诉讼文书的写作、阅卷、取证等活动,并为当事人的诉讼活动提出建议。学生在“法律诊所”中,还可以为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人提供法律援助。

打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中国商标网,在相似商标国际分类第一类中,随意输入国内一线的化肥商标,就可以查询出诸多相似商标,多数仅一字之差。记者以“红四方”商标为例,查询时发现,与之一字之差的商标还有“四方”“四红方”“红方”“红遍四方”等多个与之类似的商标,这些商标多数用于化肥行业。除了“四红方”与“红四方”的申请人均为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相似商标的申请人则是不同的公司和个人。再以“史丹利”进行搜索,则发现一字之差的商标依旧很多,如“史丹臣”“史沛利”“绿丹利”等,这些商标均属于不同公司。

传统法律教学都是以已知案件为素材,案件的分析都是建立在虚拟想象的基础上,“法律诊所”的法律教学都是以真实的案件为素材,案件材料和当事人都是真实的。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办理真实案件,熟悉办案流程,了解办案细节,掌握办案技巧,培养法律职业素养,理解律师角色的社会职责。

“法律诊所”教育在美国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成功的学习方法,目前,“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已被我国法学教育界广泛认可,已成为我国法学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模式。“法律诊所”教育把学生置于“律师”的角色,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办理真实案件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四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虚拟法 庭情境教学模式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虚拟法庭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三维的虚拟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使用专门设备,在模拟的法庭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实施不同的操作,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虽然模拟法庭教学现在在高等政法院校被广泛采用。但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虚拟法庭情境教学并没有被广泛实施。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的模拟法庭软件为学生提供了虚拟法庭情境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直接播放庭审现场,学生在观摩的基础上自己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实践能力。教师在移动网络模拟法庭软件平台上公布理论界、实务界或自己对案件裁判的观点。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案件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还可以在课堂上培养程序意识,熟悉庭审流程。学生在移动互联网虚拟法庭软件上模拟审判,担当不同的法律角色,实施不同的程序操作。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模拟法庭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师只需要倾听、指导和点评。只有在这样的互动氛围中,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学的目的。

新零售彻底颠覆了传统零售的经营理念,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零售出售的是实体商品,新零售则是向市场输出消费体验和生活方式。新零售的本质就是从商品属性到经营内容,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转变。在新零售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消费者及商品信息进行提取并精准分析,使各方面合作过程中的流通损耗不断降低,从而对传统零售的价值链进行彻底变革。新零售不但是本行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一次业态创新,更是实现各行业有效供给的重要桥梁,对实现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虚拟法庭情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案件,分析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运用法学理论解释法律规定,虚拟法庭审理,实现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目的。[4]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虚拟法庭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能动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网络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由于其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有趣的过程,能充分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发挥学生的参与性。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虚拟法庭情境教学是一种实践教学,在开展虚拟法庭教学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教师应该在移动互联网虚拟法庭软件上挑选典型案件,组织学生分析归纳案件争议的焦点,明确教学目的,策划虚拟庭审内容。

1.虚拟法庭情境教学的目标。虚拟法庭情境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案件纠纷的能力。证据是庭审的核心,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案件的事实通常是复杂的、千头万绪的,只有依靠证据才能正确的认定案件事实,能够甄别证据并准确认定案件事实,这是对一个法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要求。学生要具备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的能力,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法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学生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前提是理解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通常是概括的、抽象的,而案件是具体的、复杂的。如何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运用于具体的案件中,如何运用法学原理分析案情,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案件,也要教会学生从案件中归纳理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庭审应变能力、庭审表达能力、法律文书制作能力等。

2.虚拟法庭情境教学的准备。开展虚拟法庭教学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案件。案件要有讨论的空间,涉及的知识点要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开展虚拟法庭活动,分析案件,解释法规,加深学生对法规和法学理论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法院、律师事务所和中国裁判网等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媒体关注的案件作为虚拟法庭教学的案件。

3.虚拟法庭情境教学的过程。开展虚拟法庭教学,首先要进行角色分配,分配学生模拟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让学生围绕自己模拟的角色,进行庭审前的诉讼活动准备。庭前准备好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庭审过程的演练。演练的过程教师要进行点评,学生要结合自己的演练感受,进行认真的总结,教师归纳庭审涉及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点,及时发现、纠正和指出学生演练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措施。虚拟法庭教学结束后,老师应该要求学生撰写虚拟法庭实践报告,进行庭审总结。通过虚拟训练,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实体法的理论和程序法的流程。

(3)鳴鍾擊鼓,遊行乾坤。收伏惡鬼,摧破魔群。(《太上玄天真武無上將軍籙》,《中华道藏》30/583)

4.虚拟法庭情境教学的总结。虚拟法庭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逼真的模拟环境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平面的文字叙述,而是三维的立体互动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身临其境,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但虚拟法庭情境教学需要强大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因此应加快移动互联网络建设的步伐,为虚拟法庭情境教学提供最基本的硬件和技术保障,法学院要建设网络主服务器和优质的虚拟法庭平台,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在“孟德尔定律”的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进行列表(表1)比较讨论,从而了解孟德尔提出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是对情况一的研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情况二、三进行分析与推理,并设计实验证明。这种形式的复习课可以使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拓展学生的求知空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虚拟法庭情境教学模式,代表了教育的未来与发展方向。虽然现在国内政法院校还没有普遍采用,但它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市场。它很好地融合了其他几种模式的优点,我们可以预测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虚拟法庭情境教学模式将成为新时代法学主流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志攀. 大学法学教育与网络的互动性[J].中国大学教学,2003,(4):17.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高文. 教学模式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中图分类号 ]G 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473(2019)01-0109-05

DOI :10.16162/j.issn.1672-3473.2019.01.028

[收稿日期 ]2018-11-20

[基金项目 ]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法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Y2018013。

[作者简介 ]谢 晖(1978-),女,湖北文理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降小宁 ]

标签:;  ;  ;  ;  ;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法学教育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