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论文_李红

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论文_李红

李红

(达州市通川区双龙镇中心校达州635000)

【摘要】: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知识的传授,从而培养初中学生具有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文言文知识教学尝试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新课标下要求改变过去一直强调并广泛应用的“灌输式”教学,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并强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文言文教学,也要突出这种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要求,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且有效的尝试。

一、自主预习与主动参与的有效互动

过去,文言文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过程中也强调预习这一基本的教学环节,但要求学生预习的重点是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文言词语的积累,去试着疏通文章内容。新课改则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交还给他们,改变过去文言文教学中所用的“替”和“灌”的做法。自主预习除了传统教学的预习内容之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己使用有关的工具书,或通过网络等媒体去查找、筛选资料,去了解作者,以及与作者、作品有关的人或事,弄清楚文章的写作背景,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疑难问题,提倡同学之间把收集来的信息进行交流。这样不但能为深入学习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作铺垫,而且学生因为能主动参与而更有兴趣去学习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朗读与激发兴趣的有效互补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我认为,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不必先疏通字词,字词的意义可以在反复的诵读之中“悟”出来。朗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节奏,而且要读出轻重、读出语感,还要求学生能边读边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让自己能进入故事或情境之中。如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可以要求学生这样,以增进对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边进行适当的表演,如读《论语》可以让学生读得摇头晃脑,拖腔曳调,模仿“老夫子”的情状。读《醉翁亭记》可以让学生想象微醉的情景并模仿那样的声音来朗读。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读,而且老师也要进行流畅的有表情的诵读来进一步感染学生,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读背文言文的兴趣就会得到有效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着力检查与提高兴趣的有效融合

着力检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所做的这种检查不是像过去那样放在学习之后,而是放在了学习之中。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有了干劲,而且能掌握当堂的内容,也避免了往常纯听课的弊端。例如:学习一篇文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可以由老师提出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句。从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内容,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就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检查完成情况,不仅要能翻译,而且还要就这一自然段内的重要的知识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提问,抽学生回答,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已真正地掌握了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

四、品味赏析与情操陶冶的有效统一

文言文教学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积累基本的字词、语法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不能流于表面和形式,还要要求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所理解和赏析,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从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教学《岳阳楼记》,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宽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理性地对待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学习《与朱元思书》,通过课文的优美描写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和自豪感。一句话,要适当地挖掘出教材的人文精神,使之成为学生提升精神品味,加强人文修养,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这样做,还能接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不再觉得文言文与自己的生活无关,从而能吸引学生进行主动地学习。

五、拓展迁移与能力培养的有效升华

新课标下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文言文的考查,已不再满足于课内语段的阅读理解,而是延伸到了课外,从近几年的中考和高考走向看,重点考查的仍是课外语段的阅读理解,这就要求学生要形成知识迁移的能力,应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还是要立足于课内,学生只有牢固而灵活地掌握了课内知识,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拓展迁移的能力。首先,对于重要的、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必须牢固地进行掌握。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比较法,比较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等。其次,适当拓展,文言文知识的迁移拓展要立足于教材,尽可能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

如学习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后,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文章中的一篇或几篇,这样做,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同时,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选择的材料内容要短小精悍,故事性强,还要有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的兴趣进行充分地调动,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而且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李红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4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9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论文_李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