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东北亚安全形势中的几个重要问题_军事论文

当前东北亚安全形势中的几个重要问题_军事论文

当前东北亚安全形势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东北亚论文,安全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谁是东北亚安全的主体

与欧洲一样,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有主体国和参与国之分。在欧洲,只有地理上属于欧洲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称为欧洲安全的主体。理由很简单,只有这些国家和民族才对地区的安全大环境有切肤之感,因而也最懂得安全对本国或本民族的重要性,从而用最适合本地区特点、最符合地区各国利益的手段来维护安全。在东北亚,只有地理上属于该地区的国家才是东北亚安全的主体。唯有这样,才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地区安全对话和制订信任措施。如果上述论断成立,则东北亚安全的主体国家共有6个,即:中、俄、日、朝、韩、蒙。这6个国家在安全问题上有平等的发言权,它们各自的安全利益理应受到地区其他国家的尊重。

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美国只能是参与国。这一地位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①美国不是东北亚国家,也不是亚洲国家。②美国在东北亚有足以影响东北亚安全形势的军事存在。由于不是东北亚国家,美国就不是安全主体国,在安全问题上没有与主体国平起平坐的发言权,更不能主导东北亚的安全事务。然而,由于有10万兵力的军事存在,美国理应成为东北亚安全事务的参与国。这一方面是考虑到美国的军事影响,另一方面也把美国驻军置于东北亚主体国的监督之下。但美国自己并不这样看。美国虽然承认自己离东北亚较远,在冷战后的地区事务中已难以起到过去那样的决定性作用,但它仍然视自己为东北亚安全的主体,想通过五个结盟(美日、美韩、美菲、美澳和美泰),以强大的军事存在来控制整个东亚的安全走向。这也是美国的思想库在冷战后所一再描述的美国在东亚的地位。〔1〕

二、东亚有没有“安全真空”

“安全真空”是冷战后的西方学者广泛使用的一个时髦用语,特指东亚地区在超级大国影响消除、特别是美国在军事上撤出该地区之后变成安全上的空白地带。空白意味着危险,意味着可能会有某一个或某几个具有军事冒险性的地区大国乘机填补真空,从而称霸一方。根据这个理论,有人就认为最有可能填补真空的是中国,其次是日本;认为只有美国维持它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才能“管住”中国和日本,东北亚乃至东亚的和平与稳定才能得到保证。鉴于这种奇怪的逻辑目前仍有广泛的市场,有必要予以澄清。

第一,安全无真空可言。说某一地区的安全出现真空就等于说该地区已完全不设防,处于无政府状态。就东亚或东北亚而言,这既不是事实,也是对这一地区所有国家的侮辱。如果说只有美国放10万军队在东亚,东亚才有“安全感”,那等于说美国是这一地区的安全太上皇,东亚只有享受“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才符合冷战后的“新秩序”。一个地区的安全是该地区所在国家共同维护的产物,东北亚的安全要靠前文所说的六国共同维护,东亚的安全则还要加上广大的东南亚国家甚至南亚国家。当两超争雄时,东亚的安全是一种格局;冷战结束,两超对峙的局面改变,东亚的安全格局必然是另一个样子。这里只有格局的替代(过渡期也是一种格局),而并不出现真空。美国之所以强调真空,是因为它害怕东亚国家最终会不欢迎这个外来者过多地介入东亚的安全事务。

第二,说防止中、日两国填补真空,实际上是防中国。西方说日本受着日美安保同盟的约束,还不可能超越美国而独行其是,而且据说“日本在霸权圈里已繁荣了90年”,对此已不很热衷,“而中国则整整一个世纪蒙受列强的屈辱”,“随着其人口越来越多,中国需要获得可靠的外部能源和食品的供应源”。〔2〕美国的克劳塞默说中国“很象19 世纪末的德国,发展得太大太强,以至它所在的大陆已不能容纳”。克认为必须遏制中国,而办法之一是把中国周围的国家都联合起来,首先要联合越南,因为越南“是中国的传统敌人”,要把越南变成美国的朋友。〔3〕为什么美国在东亚显示其军事存在,强行主导东亚安全, 西方舆论熟视无睹,而中国搞一点国防现代化,增加后的军费还不到美国军费的一个零头,而且并没有在中国的领土领海之外显示军力,反而要被指责为企图填补安全真空?这背后隐藏着超级大国只准自己君临东亚、不许东亚国家实行自主防卫的强权政治和谋取一己私利的阴暗目的。

三、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是非

(一)美国是主要不安定因素

朝鲜半岛问题之所以成为东北亚安全的热点,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南北对峙的局面是冷战的产物,人为地把一个本来统一的国家一分为二,本身已埋下了不安定的种子。其次,先不说朝鲜在核问题上有没有责任,既然冷战已经结束,朝韩也已开始进入和平统一进程,为何美国仍不放弃冷战时的军事部署,仍要在东亚大量驻军,而且继续把韩国作为其主要的军事驻在国?3.6万多人的驻韩美军虽然数量不大 ,但加上驻日美军的4.6万人和美韩、美日军事同盟, 其针对性就十分明显。美国太平洋部队30万人和庞大的第7 舰队的主要作战任务就在东亚,而朝鲜是其主要作战对象,这已不是秘密。美国要想长期在东北亚呆下去,就必须不时制造一些紧张空气,为其军事存在寻找借口。北朝鲜的核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年3月, 美国刚离任的驻韩部队司令加里·勒克说:“北朝鲜的核问题(即怀疑他们有生产4 件核装置的能力)现在仍然没有证实。但是北朝鲜拥有一批化学和生物武器以及投放这些武器的手段。”〔4〕美国抓不住朝鲜的核问题, 就转而抓所谓的生化武器。可见所谓核武器问题是次要的,而维持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才是美国的本意。去年2 月美国发表的东亚安全战略报告说得更明确:即使美朝框架协议完全执行,朝鲜和韩国在一系列分歧上达成广泛和解,美军仍要留在韩国,“继续保证该地区的稳定”。看来,只有南北朝鲜最后完成统一,美国才会失去在朝鲜半岛驻军的理由。以此推断,最不愿看到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是美国。从这一点上说,美国的军事存在是东北亚主要不安定因素。

(二)胡罗卜加大棒政策

美国一方面向朝鲜施加军事压力,另一方面又频频发动外交攻势,用软的一手来拉拢朝鲜。这种胡罗卜加大棒的手法反映出美国更深层的企图,这就是美国希望在不改变目前军事现状的条件下,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长期维护两个朝鲜的局面,以利于美国在南北之间搞平衡,使南北朝鲜同时接受美国的影响,从而获取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最大利益。

今年4月16日,美韩两国提议就朝鲜半岛问题进行四方会谈, 美朝关系顿时活跃起来。美韩又宣布了“把朝鲜半岛和平问题同朝美对话分离”的原则,使传统的美韩关系发生了突然变化。为了这个原则,美朝可以在韩国不介入的情况下单独接触。〔5〕5月1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美国正认真考虑解除已经实施了46年的对朝鲜的禁运,并暗示美国政府将增加对朝鲜的援助,以缓解粮食严重短缺的局面。〔6 〕在此之前,美驻韩大使莱尼又呼吁韩国改变它对朝鲜的威慑政策,以确保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7〕5月下旬,美众议员理查森对朝鲜进行了三天访问,与朝方讨论了实施美朝核协议、发掘和送还侵朝美军遗骸和举行四方会谈的问题。美国防部发言人说:“在我们看来,与最近几年相比,北朝鲜发动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准备状况大大下降。”〔8 〕西方报刊评论克林顿政府的这些行动时说,这是为了大选的政治需要,也说明美国缺乏一个首尾一贯的东亚政策。笔者认为:这两种因素固然都有,但克林顿政府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倒是没有偏离美国冷战后的东亚安全战略思想。东亚安全战略的重点之一是对朝鲜进行遏制。美国目前对朝鲜的绥靖政策不过是一种策略上的调整,目的在于以有限的和解来换取朝方对协议的实施和对美国的好感。美国对朝鲜的军事压力和美韩军事同盟并没有因美朝关系的这些变化而有所减弱。

四、美日安保联合宣言意味着什么

东北亚的安全形势在冷战后的这几年,总的来说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多元格局正在形成。东盟地区论坛的召开不但有利于东南亚地区信任措施的建立,而且其影响所及,已引起东北亚各国的重视和积极参与。这就有希望在整个东亚范围内逐步形成安全问题上的某些共识,为进一步在东亚建立安全机制打下基础。

但是今年4月18 日发生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签署《日美安保联合宣言》一事却成了东北亚安全形势的逆转点。这份宣言是日美携手主宰亚太的行动纲领,是美国帮助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一宣言的实施必然会导致东北亚和整个东亚现有安全格局的变化,从平衡走向对抗,也必然引起东亚各国的严重不安。

美日两国对安保条约的“再定义”至少使日美安保体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日美安保对象的改变

日美安保对象(作战对象)从过去的对付前苏联转为明确地对中国(也许还有朝鲜)进行“牵制”。牵制或强制是一个时髦的新名词,在英国的中国问题“权威”杰拉尔德·西格尔的近著中有详细的阐述。西格尔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只有对中国保持压力,中国的政策才会变得温和一些。牵制中国,就和当时对待苏联一样,目的是让中国知道,要是中国守规矩,国际社会就给以奖励;要是行为不好,就要进行威胁;威胁不成,就进行惩罚,这样才能保护外部世界的利益。〔9 〕安保宣言认为亚太地区的稳定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立场,即中国不能对美国的利益构成威胁。如果中国不答应这个要求,就只能对中国进行牵制。〔10〕尽管美日官方一再否定宣言有针对中国的意图,但只能是欲盖弥彰。美国报纸透露:这次克林顿访日,把军事合作放在突出地位,是因为担心中国此前在台湾海峡举行的军事演习会使东北亚的态势改观。日本根深蒂固的“台湾情结”和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惶恐心理也促成了安保对象的最后界定。

(二)日本防卫范围的改变

日本的“和平宪法”明文规定“放弃国家交战权”,日本的防卫范围只限于日本本土。后来,美日安保条约把防卫范围定于“远东”,而且声明远东并不包括中国和朝鲜。〔11〕去年,日本政府发布新的防卫计划大纲时,却偷偷地把“远东”改为“日本周围地区”。这一次再定义时,又出现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新概念。这说明日本的防务已突破宪法的规定而极大地扩展了。今年5月17日, 日本政府又决定把“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中的“远东有事”改为“日本周围地区事态”。日本政府说,这是指比远东更广泛的地区,可以“包括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的中东、马六甲海峡和南沙群岛等”。日本官房长官本尾山于5月21 日又宣布日本在其领海外也可以行使个别自卫权,“不能因为是在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的规定以外就说完全不可以”。〔12〕这样, 宪法对日本防务的约束力无形取消,日本自动抹掉了战败国的痕迹,可以理直气壮地重新干预亚太的安全事务。

(三)日美合作方式的改变

过去,日本一直保持着“美日安保是为了日本的防务”的立场,因此日本只向美国提供经费和基地。美军在亚太地区的行动只需事先与日本协商就行,亚太安全似乎与日本无关。这一次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日本军方在宣言起草过程中起了特殊的作用,他们迫使日本通产省批准了允许日本在和平时期直接支持美国军事力量的协议,〔13〕即所谓“交叉服务”协议。交叉服务的含义是指亚太安全是日美两国的共同需要,维护亚太安全是日美共同的义务。有了这样的协议。日本在亚太安全问题上从此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美国减轻了负担,日本的军事地位明显上升。

当然,日美加强安保合作目前尚停留在宣言阶段。执行这一宣言在日本国内外尚有很大阻力。但由于宣言继承的是冷战精神,逆时代潮流而动,它必然会对今后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起到破坏的作用,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由于本文并不是全面论述东北亚的安全形势,对于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俄罗斯和蒙古两个主体国家没有专门进行探讨。从本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东北亚或东亚的安全如果由地区国家自己负责,情况可能要比有一个超级大国插手其中要好。美国作为“外来者”插手东亚安全事务,本身就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是历史形成的,但历史形成的东西随着形势的变化必然要成为过去。美国现在要考虑的不是如何与别的“盟友”一起来主宰这一地区的安全,而是承认自己“外来者”的身份,不要再干扰亚洲人的安全。目前美国在东亚安全问题上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美国如果真正关心东北亚安全,首先就应该放弃而不是加强双边同盟,撤除地区多极化的障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对话和合作的问题。

注释:

〔1〕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吉尔伯特·罗兹曼文章《对东北亚问题的地区立场》,美《奥比斯》季刊1995年冬季号第80页

〔2〕柯明斯《何谓太平洋世记》一文的观点, 引自丹尼·饶义《评价亚太“力量真空”》

〔3〕克劳塞默文章《为什么我们必须遏制中国》, 美《时代》周刊1995年7月31日

〔4〕《印尼观察家》报1996年3月20日

〔5〕韩国《东亚日报》1996年4月27日文章《四方会谈使韩半岛展开外交角逐》

〔6〕法新社华盛顿1996年5月13日电

〔7〕法新社汉城1996年5月12日电

〔8〕路透社华盛顿1996年5月28日电《五角大楼说平壤战略状态下降》

〔9〕杰拉尔德·西格尔文章《东亚和“牵制”中国》, 美《国际安全》季刊1996年春季号第134页

〔10〕韩《东亚日报》访谈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拉德·柯蒂斯

〔11〕新加坡《联合早报》1996年4月21 日文章《美日安保滑入危险道路》

〔12〕日《世界日报》1996年5月22日

〔13〕美《华尔街日报》1996年5月15日

标签:;  ;  ;  ;  ;  ;  ;  

当前东北亚安全形势中的几个重要问题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