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在基层卫生院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张文萍

张文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卫生院 255144)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4年3月治疗的1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诊疗措施,包括中药、饮食指导、穴位按摩、传统体育锻炼、精神调摄。均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6.67%,观察组9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MI、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标本兼治,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在提高疗效、调节血脂、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社区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血压控制;基层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059-02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死因。2004—2005年全国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83%的居民死于慢性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重要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2014年3月我院治疗的180例高血压患者,均为常住居民,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心、脑、肾并发症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男5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8.6岁;平均病程8.68年。观察组男46例,女44例;平均年龄59.2岁;平均病程8.1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采用西药降压治疗。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诊疗措施。

1.2.2.1中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首诊对不同证型和兼症患者选择不同的方药,复诊时根据证候变化及时调整,保证理法方药的一致性。肝阳上亢型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大便秘结可加用当归龙荟丸,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遗精疲乏可用大定风珠。气血亏虚型可用归脾汤、人参养荣汤等,食少便溏酌加茯苓、薏苡仁、泽泻、砂仁,形寒肢冷、腹中隐痛可加桂枝、干姜。肾精不足型偏肾阴虚用左归丸,阴虚内热加鳖甲、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等;偏肾阳虚用右归丸。痰浊中阻型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脘闷不食者加白蔻仁、砂仁,耳呜重听加葱白、郁金、菖蒲。水煎早晚饭后服,日1剂。

1.2.2.2饮食指导阴虚阳亢可食用葛根粥、菊花粥,饮用菊花茶、苦丁桑叶茶和菊楂决明饮;气血两虚可食用当归炖猪蹄、归芪蒸鸡,饮用龙眼红枣茶、党参红枣茶;痰瘀互结可食用马兰头拌海带、绿豆海带粥,饮用降脂益寿茶、陈山乌龙茶;肾精不足食用桑葚粥、首乌豆枣香粥,饮用杞菊茶、黑芝麻茶;肾阳亏虚可食用复元汤、杜仲羊肾汤,饮用杜仲茶、胡桃蜜茶。

1.2.2.3穴位按摩每天坚持按揉太冲、太溪和曲池,每次5~10 min,以感觉压痛酸胀为宜。阴虚阳亢可加三阴交、风池、内关;气血两虚加气海、血海、中脘、合谷;痰瘀互结加中脘、丰隆、足三里;肾阳亏虚加关元、三阴交、百会;肾精亏虚加肾俞、命门、气海。

l.2.2.4传统体育锻炼 散步,每日锻炼2~3次,每次30~40min。

1.2.2.5精神调摄根据不同体质及症状给予个性化的疏导,包括清静养神、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

均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及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舒张压下降程度≥10 mm Hg并降至正常范围内,或下降程度≥20 mm Hg;有效: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有所改善,舒张压下降程度<10mm:Hg,但降至正常范围内,或下降程度在10~19 mm Hg;无效: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压未下降或反而升高。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48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4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前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BMI、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从降压效果看,西药起效快,疗效确切,可是症状改善不明显,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大;单纯运用中医药治疗,不良反应小,能改善临床症状但却没有可靠的降压作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以全科为主,关注的是居民的健康而不仅仅是疾病,全科医生提供的是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整体效果满意。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主要目的,因此除了必要的降压治疗外,重点应放在改善患者的体质:中医认为本病皆因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内生风、火、痰、瘀而成。治疗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使人体气血协调、阴平阳秘而达到血压稳定的状态,同时消除临床症状。现代医家用天麻钩藤饮、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对不同证型高血压进行治疗。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情志不畅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根据不同证型,予以个体化膳食调养,“寓治于食”可以达到扶正祛邪、调整机体、平衡脏腑的作用。太冲、太溪、曲池分别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的重要穴位,经常刺激可以缓解因肝气升发太过、肾阴亏虚造成的血压升高。八段锦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简单易学,易于掌握,不受场地、器械设备的限制,长期练习,可使血压平稳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3个月后,观察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治疗后观察组BMI、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证明在西药控制血压的基础上,利用中药、饮食指导、穴位按摩、精神调摄等纠正机体阴阳失调所导致的自觉症状,同时又以八段锦等运动锻炼巩固疗效,可以达到控制血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医药在社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诊疗方法还是价格和疗效,易被居民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标本兼治,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在提高疗效、调节血脂、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家庭慢性病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

[2] 李建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试试社区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0,16(14):32-33.

[3] 郑明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4):33.

论文作者:张文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在基层卫生院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张文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