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论治女性面部痤疮临床分析论文_吴新华1,陈薇2

分期论治女性面部痤疮临床分析论文_吴新华1,陈薇2

1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哈尔滨市支队卫生队;2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

摘要:目的:对分期论治女性面部痤疮的临床治疗成效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40例女性面部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者的月经周期对其使用分期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患者月经前期对患者予以泻白散加减,在月经间期则使用柴胡疏肝散进行调理,通过其用量加减来实现对女性生理状况进行调节的目的;然后就是在行经期对就加味逍遥丸的使用,最后在月经期之后通过二至丸加减实现调理目的。结果:40为患者中有13位被完全治愈,有21位有明显好转的迹象,没有呈现出治疗效果的有六位,治疗有效率为85%。结论:分期论治女性面部痤疮临床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成效。

关键词:面部痤疮;分期论治;研究分析

痤疮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问题,属于毛囊发炎的一种症状,是慢性皮肤病的一种。这种病症多出现在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身上。造成面部痤疮的眼影有很多,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共同作用下才形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导致面部痤疮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失调,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是引起女性面部痤疮的最根本原因。这种皮肤炎症表现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会对女性面部容貌造成严重影响,轻者面部会出现少量青春痘,重者则会在面部出现囊肿、脓包等症状,对面部容貌产生严重破坏。

重度痤疮患者的若不尽快进行治疗,有可能会在面目留下痘坑或痘痕,对皮肤外观造成永久性的损害,所以痤疮患者应当及时接受合理的治疗。人体内分泌的状况会对痤疮生长的状况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女性面部痤疮的生长变化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女性面部痤疮的变化与其生理周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经过对前辈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以根据生理周期对女性的月经并和乳腺疾病进行治疗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笔者对根据生理周期对女性面部痤疮进行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就诊时间,选择在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的时间段内在某医院门诊接收的40例女性面部痤疮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选取患者的年龄区间确定为15~30岁,病程病程为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准则可以对痤疮患者的病症进行确认。痤疮通常指出现在患者面部的红色丘疹状颗粒,大小一般与小米粒相似,丘疹上端有可能会出现白色粉刺或黑头,其性状多为硬结形态,严重的会在皮肤表面形成囊肿,另外,这种病症多生在青春期男女的身上,一般情况下出现在患者的面部、胸部及背部。而女性患者往往会伴随着近期不调的形状。一般具有这种特征的痤疮问题多是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治疗方法

针对内分泌失调造成的痤疮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分期论治的方法进行调养和治疗。

在月经前,一般在在排卵期至行经期前的14d左右的时间段,要进行清热化湿治疗,实施清泻肺胃的调理。在实施这步调理时要采用泻白散加减的方法,选取桑白皮和地骨皮各十五克,另外还要选择黄芩、知母、麦冬、五味子等药品各十克,此外还要选用桔梗六克,并进行随证加减操作。

在经间期时段内,通常为月经周期的第14~16d,要对患者身体进行疏通肝气、清理淤热的调理,这就要求其选择柴胡疏肝散实施调理。香附各10g,赤芍、牡丹皮各12g,茜草20g,黄芩6g,夏枯草、丹参、白鲜皮各15g,另随兼证加减。

1.3.3行经期,通常为月经周期1~4d,疏肝清热、活血通经,方选加味逍遥丸加减,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8g,丹皮15g,桅子15g,薄荷6g(后入)随兼证加减。

1.3.4经后期,通常为月经周期的4~14d,滋补肾阴、调理冲任方选二至丸加减渔腥草15g,连翘,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知母10g,黄柏10g,桑白皮10g,蒲公英15 g,丹参30g,生地黄20g,枇杷叶15g,甘草6g,另随兼证加减。

一般将一个月经期作为痤疮调理的一个疗程,在两个疗程完成过后对其疗效进行总结。

1.4疗效判定标准

在皮肤上的脓包、囊肿消失,自觉症状得以消除之后可以视为痤疮症状治愈。自觉症状得到明显减少,皮肤囊肿症状明显减少且消失30%以上可以判定为好转。但是痤疮硬结及囊肿并没有消失或者消退不到30%则被视为治疗调理没有效果。

青春期女性多容易出现痤疮问题,但由于其发病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定论,所以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一病症的准确治疗方法,中药调理的针对性和安全性也很难保证。然而,有很多学者目前认为青春期痤疮的发病主因可能为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过盛是导致女性痤疮问题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从中医角度而言,先天肾阴不足,相火过旺,加之后天饮食肥甘,痰火疲毒内生是寻常座疮的基本病机特点,其病多在肾与肺胃,但对女性青春期后座疮而言,又有其他的证候特点。临床有统计分析显示87.5%的患者表现为月经前面部皮损加重或突发,或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脉弦等冲任不调的证候特点、对此型患者笔者提出分期论治,即经前5-6d及经期采用疏肝解郁、和血调经,经后采用益肾宣肺、解毒散结之法、经期前及经期主要以丹桅逍遥散加减,以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益母草和血调经,丹皮、炒桅子、甘草泻火解毒,蒲公英解毒散结利湿、经后以批把清肺饮合二至丸加减,以女贞子、旱莲草、冤丝子养阴益肾、调理冲任,桑白皮、批把叶、黄芬清降肺胃,白芷辛散温通、消肿排脓,丹参、白花蛇舌草活血解毒散结。其中丹参的主要成分隐丹参酮有较好的抗炎、抑制座疮丙酸杆菌作用以及温和的雌激素样活性治疗后治疗组辜酮水平基本正常,而对照组虽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辜酮水平并无明显改善甚至较前略有升高、中药复方具有多途径、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对性激素的调节可能是分期论治法治疗青春期后座疮的主要机理之一。

本研究表明对冲任不调型青春期后座疮,根据患者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给以恰当的立法和方药分期论治更能切中病情,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临床值得推广试用。

参考文献:

[1]于中蛟,王桂平,薛承岩,陆洁,段昕所,孙立新.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04)

[2]季江,施辛,孙晓栋,苏玉华,刘秀丽.丹参酮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10)

[3]吴新华(1973-12-26)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皮肤科。

论文作者:吴新华1,陈薇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分期论治女性面部痤疮临床分析论文_吴新华1,陈薇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