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分析论文_张建彪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分析论文_张建彪

张建彪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骨科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手术对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我院近三年来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发病因素、病程以及影像特征进行综合性分析。所有患者都进行颈椎前路减压以及椎间植骨融合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再对术后6个月—到2年10个月进行随机检查,平均19.6个月。结果:术后颈椎病有着明显的缓解效果,脊髓功能明显恢复的有82例,占比82%。术后4~7个月的椎间植骨融合率高达100%,并且术后无断裂以及滑脱。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对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195-01

脊髓型颈椎病英文简称CSM,是一种目前非常常见的骨科疾病,它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对于如何分析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迫在眉睫,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是因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椎间关节退变为基础,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导致的脊髓压迫[2]。收集我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的脊髓型颈椎病100例患者数据,并且均采取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记录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疗效十分明显。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与性别 本次分析数据共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他们的年龄在31~70岁之间,平均50.2岁。

1.2 发病与病程

本次100例患者均为随机选取,其中无明显诱因缓慢发病的有63例,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病的有22例,外伤后发病的有15例。发病后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本次患者的病程最短的有一个星期,最长的达到15年,平均18个月。

1.3 临床症状与特征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都是缓慢发病,因为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长期积累,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下肢发麻、四肢无力,最后到行走困难,走起路来像踩棉花感。同时上肢也会麻木,做不了精细活。脊髓型颈椎病100例患者中单纯的上肢功能障碍有30例,下肢功能障碍有20例,除此之外,有15例出现了大小便功能障碍。检测身体部位:颈部有压痛感,其中活动受限的有25例,四肢肌张力增高,生理反射亢进有75例。身体四肢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共40例。

1.4 影像学检测

100例患者均常规拍摄正规的颈椎正侧位影像片,均作MRI检查。根据影像影片的结果来看,75例侧位片清晰可见生理曲度变化,其中36例合并项韧带骨化。62例患者椎间隙变窄,并且伴随着骨刺增生,30例患者存在颈椎不稳的征象,其中3例可见椎体间明显脱位。其中这些征象在MRI上都能表现出不同程度颈脊髓受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手术治疗

本次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均采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采用颈前横行切口,从胸锁乳突肌内测缘进入,保护颈部血管,切除椎间盘,并且椎间移植自体骨块2例,椎间Cage植入48例,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入50例,手术100例患者均采用钛合金钢板进行内固定。手术后24小时进行专业护理,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常规采用抗生素以及脱水药,在手术后的3天可以在护士帮助下佩戴颈托进行活动,通常7天后进行拆线,并且颈托固定三个月左右,出院前以及术后半年要在我院进行影像影片复查。

2.结果

对于本次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进行随访,其中最短的是6个月,最常要达到三年2个月,平均是在19.2月。

2.1 临床分析

术前100例患者都伴有颈部压迫感,本次手术之后,症状明显缓解,其中脊髓功能恢复很好的有82例,占比82%,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的有18例,占比18%。术后恢复状态十分良好。

2.2 影像学评价

出院前以及出院后半年门诊复查颈椎影像,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良好,钛合金钢板内固定可靠,钢板无断裂,螺钉也无脱落,手术效果良好。

3.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它在各种颈椎病中的危害是最大的,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所以早期发现并且及时进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按时进行体检是十分必要的,身体出现不适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检查,诊断脊髓型颈椎病要注意,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会因为病症程度不同,表现的有所差异,必要时要进行辅助检查,最准确的是进行影像学的拍摄鉴定,这些医学手段是颈椎病早期诊断的依据。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研究对象,一直尚未明确。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1)机械压迫: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主要是由间盘组织以及椎小关节对脊髓的压。(2)颈椎不稳:颈椎伸屈活动时,脊髓的反复摩擦,不稳定的椎节之间交感神经受刺激,致脊髓局部供血不足。(3)血液循环障碍:脊髓自身血液循环存在障碍,导致脊髓压迫。[3]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指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来自一个或两个节段的压迫,而不伴有发育型颈椎管狭窄者。(2)颈椎间盘突出者。(3)颈椎不稳定而需要行融合术者。(4)局限性椎管狭窄。(5)陈旧性颈椎脱位不能复位者。(6)孤立性OPLL者。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是通过手术进行减压的,该病症的外科手术价值是得到肯定的,多年来,很多医学者都进行了该病症的临床观察,得到一致结论,基本都认为解除椎管内对脊髓的压迫,是进行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最有效的方式[4]。本次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了颈椎前路手术对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侯铁胜,马胜忠.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其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

[2]贾连顺,袁文,陈雄生,陈德玉,叶晓健,倪斌,肖建如.脊髓型颈椎病外科干预及其影响因素[N].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02).

[3]吕碧涛,袁文,王新伟,张竞,徐蕾.钛质外科网和自体髂骨块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07).

[4]许天明,陈建明,张成程,文景,李勇,张志辉,李占清,昂建华.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处理[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

论文作者:张建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分析论文_张建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