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结合梁连续刚构钢混结合段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张列东

张列东

中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0053

摘要:钢混结合段施工是混合梁连续刚构施工的关键,钢混结合段的定位浇筑,标志着连续刚构合拢间隙确定,其定位误差直接影响到合拢误差。本文以省道S364十水线改建工程小榄水道特大桥为例,介绍钢混结合段施工技术。

关键词:钢混结合梁;定位控制;吊装

一、工程概况

小榄水道特大桥位于中山市东凤镇沙口大桥下游约3.5km处的广珠城际快速轨道小榄水道特大桥的两侧,小榄水道特大桥主桥为跨越小榄水道的一座混合梁连续刚构桥,跨径布置为98+220+98m,主桥采用混凝土箱梁和钢箱梁两种形式,中跨节段依次为64m混凝土梁段+2.5m钢混结合段+2.5m钢箱梁连接段+82m钢箱梁节段+2.5m钢箱梁连接段+2.5m钢混结合段+64m混凝土梁段,82m钢箱梁重800t,采用整体吊装工艺,允许误差为20mm。

钢箱梁包含了PBL剪力键、钢格室、剪力钉、普通钢筋、横纵向预应力,构造错综复杂,如图1。

二、施工重点及难点

钢混结合段重约96t(含吊具及骨架),在进行钢混结合段工艺设计时,其施工难点和技术要求有:

1、小榄水道为内河I级航道,船只过往频繁,需尽快减短施工时间,降低通航安全威胁;

2、吊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刚度要求,并满足无吊装设备的情况下操作,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钢混结合段定位完成后,标志着中跨合拢间隙已确定,但钢混结合段定位后,还需经历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浇筑、边跨15#节段浇筑、边跨16#节段浇筑、边跨合拢及合拢预应力张拉、钢箱梁起吊等施工工况,在上述工况下,钢混结合段的转角和位移也会发生改变,需找出影响精确定位的影响因素(温度、结构自身变形、不均衡浇注工况下的地基刚度系数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钢混结合段定位控制理论研究

1、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吊挂系统因混凝土自重变形;

2)钢混结合段安装和钢箱梁吊装时隔4~6个月左右,钢混结合段安装温度和钢箱梁吊装温度不同,对间隙的影响。

3)钢混结合段施工完成后,需经历一系列的不对称施工,桥址处淤泥质覆盖层厚度为30~40m,不对称施工将造成桩土共同作用,如何获得准确地基刚度系数。

4)钢混结合段定位完成到钢箱梁起吊后,悬臂端的位移和转角变化,以及钢箱梁起吊后钢箱梁段的位移和转角变化。

2、挂篮变形测定

通过两种方式获取挂篮的变形量:

1)、理论计算,模拟钢混结合段的混凝土荷载,不计吊架自重和钢箱梁自重,采用Midas计算钢混结合段在混凝土自重作用下的位移:

2)、通过13’#及14a’#节段的浇筑观测和重量换算算得到挂篮施工的非弹性变形值。

3、安装温度测定

小榄水道特大桥主跨为220m,钢箱梁长度为87m,混凝土梁长度为133m,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合拢口间隙及钢箱梁的长度变化,温度对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取1.0×10-5m/℃,温度对钢结构的热膨胀系数为1.2×10-5m/℃,故温度对钢混结合段安装时预留长度的偏差值为:

△L1=133m×(T1-T3)×1.0×10-5+87m×(T2-T3)×1.2×10-5

T1----钢混结合段安装时的温度。

T2----钢箱梁预拼时的温度。

T3----预计钢箱梁吊装时的温度,从上表查出。

4、地基刚度系数测定

由于本桥地处软基地带,且施工时存在不平衡施工,地基刚度系数对模拟桥梁各施工工况的变形有重要意义,在每个悬臂端10#块施工时,进行了不平衡施工加载试验,以确定地基刚度系数。

试验方法:在10#节段浇筑时,用混凝土进行不均匀加载进行试验,分3级加载,并在悬臂端布置6个观测点,每加载一级,测量悬臂端的标高及位移变化。

根据加载重量及位移观测的结果,输入力学计算模型,以反算地基刚度系数。

3.4 桥梁结构变形计算

1)通过模拟计算,钢箱梁在自然状态和吊装状态,其端头发生的转角为R1=0.23°(0.00401rad)。

2)通过带入3.3中的地基刚度系数,计算得到钢混结合段定位到起吊钢箱梁期间一系列工况后,对悬臂端产生的位移和转角:

△L2=6mm R2=0.119°(0.00208 rad)左端逆时针

3.2.1.5 施工坐标值确定

通过上述控制参数的确定,得到钢混结合段的定位坐标值,在施工控制时,为便于施工控制,将转角转化为高差进行控制,采用经纬仪和水准仪精确定位钢混结合段的坐标。

四、钢混结合段施工

1、施工顺序

结合钢混结合段的结构特点及施工环境条件,为节约吊装时间,优化工艺流程,采用施工挂篮主桁架进行钢混结合段吊装,在挂篮设计时,充分考虑挂篮后退功能,加长挂篮前上下横梁及后下横梁,给钢混结合段腾出吊装空间,主要工艺流程为:

1)钢混结合段前一个混凝土节段施工完成后,拆除挂篮前端的工作平台及吊杆、将内模及骨架拆卸、下放翼缘板模板至前下横梁;2)拆除挂篮前后横梁内侧吊杆,用最外侧吊杆吊起底模及翼缘板模板,挂篮退回至上一节段,用锚杆锚住底板平台;3)挂篮主桁架前行至钢混结合段指定位置,用2台连续千斤顶起吊钢混结合段至工作面,安装临时骨架,并锁定。4)挂篮主桁架退回上一节段,将底板吊杆重新安装在前后横梁上,行走至钢混结合段底部,锚固挂篮后锚;5)安装挂篮前后横梁吊杆及吊带,收紧吊带,让钢箱梁贴死挂篮底板;6)卸载临时骨架,让钢箱梁放于挂篮底板上,开始进行精确定位调整,以及钢混结合段施工。

2、钢混结合段吊装

钢混结合采用两点吊装,起吊设备为2台200t千斤顶,配备8-φ15.24钢绞线,利用计算机同步提升系统起吊。在钢箱梁腹板处安装吊耳,吊耳与钢箱梁采用螺栓连接,与钢绞线上的吊点采用销子连接。

3、钢混结合段劲性骨架设计

钢混结合段劲性骨架作用在于,将钢混结合段起吊后,锁定骨架,将其重量转换到骨架上,卸载挂篮上的千斤顶,让挂篮后退吊挂上底模系统及侧模系统再行走到14b’端头,劲性骨架采用竖向承载骨架和横向稳定骨架。

竖向承载骨架采用2[22槽钢组焊件(N1、N2)作为受力杆,N3节点采用18颗D30高强螺栓与钢混结合段的锚板连接,N5节点采用预埋4-φ70×16钢套筒,用φ48自制螺栓连接,N6节点采用预埋钢板组焊件,与劲性骨架N2节点板焊接,节点板与杆件之间采用φ70销子连接,如图2所示:

横向采用桥面的水平骨架进行定位,防止竖向骨架在横向上失稳,钢箱梁顶面用[12槽钢作为“八字撑”,与钢箱梁端采用螺栓连接,与14a’预埋件之间采用焊接。

4、钢混结合段定位控制措施

4.4.1 接缝处理及预拼装

钢混结合段与钢箱梁接缝间隙为20mm,为便于钢箱梁正常起吊和对位安装,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考虑钢箱梁吊装会发生向内的转角,钢箱梁与钢混结合段的接缝在制造时,制造成竖直缝,起吊后,在重力作用下,钢箱梁顶面伸长,底面缩短,更有利于钢箱梁的起吊到位。

2)钢箱梁及钢混结合段在厂制时,匹配制造,进行预拼装后方可出厂。

4.4.2 精定位调整

将挂篮放置在挂篮底板上后,拆除劲性骨架,通过调整吊挂系统实现左右、上下调整,调整完成后,将横向平面位置用劲性骨架锁定,并将挂篮后下横梁用锚杆打紧。标高和位移控制以横、纵坡为主,定位误差控制在2mm内

5、混凝土浇筑及控制措施

钢混结合段钢筋密集,钢筋、预应力、隔板等较密集,构造复杂,且钢混接头容易存在较多死角,混凝土的下料及振捣工作是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的关键工序,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性能要求:首先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中掺入矿粉以减少水泥用量、掺入微膨胀剂补偿收缩、掺入聚丙烯晴纤维以增强混凝土抗裂性,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好后,进行浇筑试验,要求入模坍落度在180±之间,且流动度。

3)浇注腹板、底板时,为避免混凝土与钢筋碰撞造成混凝土离析,在腹板顶板布置8个下料点。

4)顶板浇注时,由于钢混结合段存在顶钢板,易造成钢混结合段顶板浇注不满或不密实,因此,在顶板浇注时,制作一个50cm高的料斗,料斗略大于浇筑孔,料口与钢混结合段钢板贴紧,混凝土从料斗口进入,用捣固器振捣,时混凝土在顶板混凝土上形成负压,钢格室角上的排气孔冒浆时,表明混凝土已浇筑饱满。

结束语

1、钢混结合段施工工艺可操作性强,结构安全可靠,变形可控,混凝土浇筑变形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2、从钢混结合段起吊到劲性骨架安装完成,施工时间均控制在10小时内,施工过程进行航道管制,确保了通航安全。

3、通过对温度、桥梁结构变形、地基刚度系数等因素的研究,为钢混结合段精确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整体钢箱梁施工时,高精度合拢。

论文作者:张列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

标签:;  ;  ;  ;  ;  ;  ;  ;  

钢混结合梁连续刚构钢混结合段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张列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