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南谯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

滁州市南谯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

社会救助资金管理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方社会保障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秩序,该资金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救助资金管理也日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从南谯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现状分析,提出了如何规范区级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传统的交通肇事罪的责任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但在无人驾驶时代,无人驾驶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的制造商或供应商也可能成为交通肇事罪的责任主体,而这个制造商或供应商往往是“法人”实体。

滁州市南谯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

◎项右静

一、南谯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现状

南谯区是滁州市的一个市辖区,辖区内共有8个镇1个社管中心,人口约25万人,没有福利院、救助站、殡仪馆等,民政管理职权不够完整。全区2018年涉及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社会救助人群20000余人,发放社会救助资金总量8000余万元。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5项社会救助资金属于民政部门管理,全年资金收支总计约6500万元,占全部社会救助资金的80%以上;教育、就业及住房救助资金管理分别属于教育及人社等部门职责范畴。从目前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现状来看,南谯区已然形成了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互相结合紧密联系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框架体系,资金来源渠道通畅,程序管理规范高效,监督制度管理严格。

父母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的倾向,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听话的孩子。如果他长大以后很多体验都没有尝试到,有一些该犯的错误没有犯过,也没有经历过挫败,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的。

二、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救助资金报表体系衔接不力。社会救助从传统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生活救助,逐步延伸到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方方面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施行,《办法》中所提及的“救急难”临时救助更是一种对老百姓而言相对灵活的救助方式,高效、有序、便捷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部门协作机制,也为基层老百姓申请救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整个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也从各司其责、专款专用逐步过渡到以社会救助资金大指标下达,由各地根据本级社会救助项目资金支出情况进行自行分配。社保专项基金决算、部门决算等相关收支报表体系却没有跟着社会救助的资金指标分配方式改变,由于当年对救助大指标细分时,只能根据每个社会救助项目上年支出情况进行划分,年终资金决算时,往往造成社会救助项目资金有的结转结余过大,有的资金还有缺口等贫富不均现象。这也是导致基层部门在决算报表上报时往往出现与财务数据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2.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是与普通老百姓零距离、面对面的交流窗口,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代表了部门甚至政府的形象,他们对社会救助政策法规等相关业务的熟练程度,也是预申请救助的困难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救助政策的一个最重要的来源渠道。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收入结构的日益多元化,对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核查也越来越困难,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的加强就更加迫在眉睫。区镇级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或调剂编制的方法,不断充实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拓宽基层人员岗位上升渠道,提高社会救助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民政、教育等相关救助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救助专项岗位业务培训力度,提高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专项业务及政策理论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质量。

1.建立健全社会救助资金统筹管理机制。社会救助资金属于社会保障资金范畴,资金筹集来源渠道的主体理应是财政资金,但社会捐赠捐助资金完全可以发挥良好的补充作用。除财政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加强社会资金与人员互助、家庭成员之间自救,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捐赠捐助。让慈善组织成为社会救助体系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救助主体,让社会捐赠捐助等慈善资金成为社会救助资金的一个重要补充。本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等慈善组织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打造社会救助资金的多元化筹措模式,整合社会救助资源,促进社会救助资金发挥更大效用。

三、对策和建议

3.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社会救助工作与基层的老百姓直接打交道,按照城乡低保分类施保、定期核查,动态管理的制度要求,除新申请救助的人群镇办要100%、区级要30%入户核查外,每月每季、每半年及一年对所有城乡低保救助对象,均要分保障类别进行入户摸底核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及城镇人口流动性均大大增加,家庭收入来源结构的日渐多元化,加之网络科技发展及支付手段的多方式化,对每个社会救助对象的收入界定和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就更加的不好明确,这样就更进一步加大了社会救助具体经办科室及基层站所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目前区镇两级,民政职能机构均不够健全,人员配备力量严重不足,大部分镇办仅有1-2名民政干部,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室也仅有3人。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对所从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大,也造成了基层民政人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全区9个镇社管中心,近两年已有6个镇的民政工作人员调整岗位,甚至有3个镇办已更替了两轮。基层民政社会救助工作人少事多的状况已经给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2.社会救助资金筹集机制不完善。以南谯区为例,2018年全区社会救助资金共投入8000余万元,财政资金几乎占了100%,只有少量的福彩及体彩公益金作为补充。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占到80%以上,省级及市区级分别占比10%左右,慈善性等社会性资金数据基本为0。从以上资金结构比例可以看出,我区社会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基本上全部来源于财政资金,且高度依赖于中央财政资金。相比地方经济总量,市区两级财政对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比例偏少,慈善性社会捐赠捐助资金对社会救助领域几乎没有投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过度依赖于中央财政。

3.完善社会救助资金报表体系。社会救助资金报表是为各级主管部门提供社会救助资金收支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部门决算报表及社会保障基金报表是由财政部门牵头逐级报送的一套报表体系,比较综合全面的反映了各级社会救助资金的收支结转信息。将社会救助资金报表体系与“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部门协作机制相对应,与决算报表和社保基金报表相结合,真正如实反映社会救助资金的总盘子管理模式,各部门统一建立完善收入不分,支出细分,结转结余资金不分的社会救助报表体系,真实有效反映基层财务社会救助资金收支结转情况,提高社会救助资金报表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效率。

4.提高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化进程。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综合性的信息管理共享系统,将救助人群的相关信息供政府各级救助主体进行共享,将救助信息与求助信息实现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纵向跨地区、横向跨部门系统联网,不断适应人口流动性和收入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进程。充分利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提供政府等相关主体救助信息的同时,对救助人群的房产、工商、税收、公积金、银行存款等相关经济情况实现有条件共享,建立预警信息,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化进程。

金川集团2012年开始接触夏日哈木项目,到2016年三方达成合作意向,经过多次考察学习和交流,目前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各方管理和技术人员付出了极大努力。目前,夏日哈木项目全面开工,按计划有序推进。金川集团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资源综合利用,坚持绿色开发、注重环境保护,从人员培训、采矿、选矿、技术支持等各方面对项目建设开发给予全方位支持,协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种技术难题,促进项目全面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受益,尽早回报股东、造福社会、为青海省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5.加大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社会救助资金从区级层面直至国家层面来说,资金总量都较大,内容涵盖较多。无论从资金总量还是从资金结构上来讲,都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资金使用和管理部门、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基层救助资金使用范围、内容及具体救助项目开展实施情况等进行走访核查审计监督,建立健全信访举报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要通过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加大对社会救助资金领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披露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督作用,使社会救助资金真正行之有效,为基层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简介: 项右静,女,会计师,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民政局财务科长、地名办主任。

(作者单位:滁州市南谯区民政局)

标签:;  ;  ;  ;  ;  ;  ;  ;  ;  

滁州市南谯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