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法国的经济增长模式_法国经济论文

论现代法国的经济增长模式_法国经济论文

论近代法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国论文,经济增长论文,近代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代法国的经济增长常被人们视为落后和缓慢的,遭至很多的批评,并据此认为法国的工业化是不太成功的典型。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近代法国的经济增长从长时段来看,其表现并不比英国和德国差。看似缓慢的法国经济增长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增长模式,即渐进的但却是相对持续的增长。重新认识法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对我们正确理解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为我们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很有裨益的,本文愿意为此尽绵薄之力。

一、没有“起飞”的经济增长:渐进模式

一般研究工业化的理论认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总有个经济起飞的阶段。作为工业化第一阶段的“工业革命”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着飞跃和质的变化的意思,用“革命”一词强调它激烈变化的性质。本世纪60年代,得克萨斯大学的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出版了《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主义宣言》,明确提出了“起飞”(take—off )的理论。

根据罗斯托的观点,“起飞”阶段是任何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这是传统的、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性时期。这一阶段大约经历20—30年,它的特征有三:A.投资率大幅度增长,从国民生产总值的5%提高到10%。B.先导部门发展, 成为带动工业发展的龙头。英国为棉纺织业,俄、国日本和德国为军火工业等。C.有一个推动生产扩大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的机制。据他推论,英国的起飞时期是1783—1802年,德国是1850—1873年,美国是1843 —1860年,法国是1830—1860年。

此论一出就引起了广泛注意和争论。人们后来发现,要找出完全满足全部三项标准的时期,在许多国家都存在困难。而且发生明显变化的时间也未必都是20年,有更长的,也有更短的,而且在一些逐渐加速的国家,人们常常难以确定具体的时间。但似乎大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各国经济发展确有一个决定性的变化时期,由此开始了工业化不可逆转的进程。更多的时候人们只将它看作是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

但法国工业化起于何时,终于何时?法国的“起飞”阶段究竟该定在哪个时期?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法国的经济学界和史学界。法国经济史学界曾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首先是以法国存在“起飞”阶段为前提的,结果对“起飞”时期一共提出四个假设时段:一为旧制度后期(长期增长的起点,现代工业核心开始出现);二为拿破仑时期(近代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三为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工业增长明显加速);四为1895—1914年(新工业的出现与发展,法国进入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注:让—夏尔·阿舍兰: 《法国经济史》 (Jean—Charles Asselain,Histoire économique de la France)第1册, 巴黎1984年版,第12页。)。其实法国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在探讨起飞问题时是十分谨慎的。马尔泽乌斯基没有在19世纪找到这样的起飞阶段,他只区分出19世纪存在着三个经济增长的加速时期:1796—1844年,1855—1884年,1895—1913年,中间间隔着减速的时期,最高的工业年增长率为3.52%,集中在七月王朝时期。但在整个19世纪投资的增长幅度不大。所以19世纪的经济增长是规则的和周期性的,没有起飞的迹象。他认为如果一定要确定一个起飞时期,他倾向于18世纪,整个18世纪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9%,而在1750年至1785 年间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加速,所以起飞的时间也许可以定在1750年。另一位经济史学家马可维奇的结论更为谨慎,他坚持1815年至1845年是法国19世纪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但他拒绝将之认定为起飞。经济史学家勒维—勒布瓦耶则断然否认法国有起飞阶段,他认为法国在19世纪存在着两个经济增长的快速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世纪初至1860年左右,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2.5%—3%,接着出现萧条,然后是第二个经济快速增长期,时间为1890年至1913年。表明法国的经济转型是分两步走的,第一阶段的工业化是以传统的农村市场为依托的,铁路将这个市场统一起来;第二阶段则依赖城市市场,从1880年起城市开始大量吸纳乡村人口。所以法国不存在一个特定的起飞阶段(注:帕特里克·凡尔莱:《工业革命》(Patrick Verley,La Révolution industrielle),巴黎1985年版,第228页。)。

这些假设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这种起飞时期假设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实际上反映了法国起飞阶段的模糊性。我们可以就此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法国工业化不存在明显的起飞阶段。第二,既然19世纪大部分时间都有可能被认定为经济增长加速的时期,那么,从总体上说, 19世纪是法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时期,整个19 世纪法国经济有规则地增长,这是一种平稳的、渐进的、没有大起大落的发展。

法国经济增长的渐进模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法国经济增长业绩的评估。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他们对这种经济的渐进增长不太容易觉察,而当英国、德国这些邻国在某一时期突飞猛进时,他们却很容易感觉到。这种特定时期的比较,明显不利于渐进者,使得处在渐进过程中的人们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失落感。人们常常会抱怨法国经济的发展缓慢,所以这种看法长期导致了人们对法国经济的消极评价。但是和其他国家作长时段的比较时,这种渐进模式就有了它的优势,也能得到比较公允的评价。

二、19世纪法国经济增长轨迹

法国19世纪的经济相对稳定和渐进的增长并不等于说法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始终如一,也不是说只表现为上升的直线运动,法国的经济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一样也有波动,也呈现一定的阶段,只不过这种波动较为平缓,阶段性并不十分明显罢了。

对于19世纪法国经济增长的轨迹,人们习惯上将它分为几个阶段,但是由于法国经济增长的渐进性和渐变性,人们在确定经济增长的时段时,遇到了困难,意见不太一致。法国史学家克鲁泽曾建议将法国19世纪的增长作这样的分期(注:让—夏尔·阿舍兰:《法国经济史》第 1册,第130页。):1815—1840年,不规则但强有力的增长;1840—1860年,强有力的增长;1860—1882年,减速时期;1882—1896年, 停滞时期;1896—1913年,强有力的增长。

由此,如果作更宏观的考察,19世纪法国经济增长实际分为三个阶段:快—慢—快。这里关键的年代是1860年和1896年。1860年是长期增长转为慢速增长的转折点,1896年是法国经济增长重新恢复生气的开端。但问题是在这两个年代,并没有重大的经济事件发生,经济发展并没有突然的中断和明显的回升,不像1929年那样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法国经济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节奏的转换。同意1860年为转折期的人主要依据是这一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的通商条约,法国遭遇到强有力的国际竞争。不同意的人认为,经济增长放慢节奏固然是在19世纪60年代,但真正的有意义的停滞则是从80年代开始的。对于法国重新崛起的年代,争论更为激烈。认为1896年经济重新振兴的理由主要依据孔德雷杰夫以价格波动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周期理论,1896年正好是价格回升之年。但是着重考察外贸对经济影响的经济史学家,如贝洛克则认为1892年恢复关税的立法,是经济振兴的标志。马可维奇同样也坚持1892年。勒维—勒布瓦耶特别关注工业投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问题,认为振兴的年份应为1890年。克罗泽还在某些场合坚持真正的振兴要等到1906年(注:阿兰·贝尔特朗和帕斯卡尔·格里赛:《1815年到1914年法国的经济增长》(Alain Beltran,Pascal

Griset, LaCroissance économique de la France 1815—1914),巴黎1988年版,第10页。)。

尽管有这样的分歧,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法国经济增长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如果采用模糊的分期方法的话,大致可以认为19世纪初到19世纪60年代是经济相对快速增长的时期,从六七十年代到90年代为经济相对缓慢的增长期,19世纪末开始又进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期。整个19世纪大约有2/3的时间是经济发展较快的时候,缓慢增长期仅为30年左右,而真正萧条的时期不过十来年。因此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法国19世纪经济增长的主流。我们先来看一下法国经济快速增长这两个阶段的轨迹,然后再对19世纪晚期的经济缓慢增长现象作一点详细分析。

19世纪上半期的经济增长其实是18世纪晚期经济长期增长的继续,只不过法国大革命一度使这一增长趋势中断了。拿破仑帝国时期从工业生产的增长的角度出发只能被看作是经济的恢复期,因此真正的经济快速增长是从1815年开始的。1815—1860年为法国经济加速发展时期。工业生产每年平均增长2.5%—3%。1820年到1860年国内生产总值从90亿法郎增加到175亿法郎(注:阿兰·贝尔特朗和帕斯卡尔·格里赛:《1815年到1914年法国的经济增长》,第11—12页。)。1830年, 经济曾出现震荡,但主要集中在某几个生产部门,如纺织业,没有造成普遍的危机。从1847年,法国爆发了19世纪最大的经济危机,使法国的经济增长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次危机促成了1848年革命运动,政治上动荡局面进一步给经济带来暂时的不利影响,因此这次危机的影响延续了几年。然而,这次经济危机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总趋向,法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从50年代开始重新恢复。从1845年至1854年这10年期到1855年至1864年的10年期,国民收入从150亿法郎增至200亿法郎,年平均增长率为1.8%(注:阿兰·贝尔特朗和帕斯卡尔·格里赛:《1815年到1914年的法国经济增长》,第12页。)。在这一时期,生产率也明显提高。在工业附加毛值中,工资所占的比重大幅度减少,从1840年至1845年的44.4%降至1860年至1865年的34.5%(注:让—夏尔·阿舍兰:《法国经济史》第1册,第149页。)。科技上的发明专利登记注册数也大大增加,同时投资率达到19世纪的最高水平。因此到1860年,法国经济充满勃勃生机,没有迹象表明它将会减速。

然而正是从这个日子起,法国的增长趋势开始逆转。1860年到1895年是法国经济增长减慢和止步不前的时期。没有骇人听闻的经济危机,法国经济的步伐悄悄地放慢了。1865年至1874年、1885年至1894年这两个10年间,法国国民收入从237亿法郎降到234亿法郎,这是按流通法郎的面值计算的,由于同期物价的下跌,按法郎固定价格计算,还增了19%。但节奏明显放慢。和生产规模有关的是投资比例下降,1882年后,投资额只占国民产值的6.3%,而1855年至1857年间, 投资比较平均为8.2%(注:阿兰·贝尔特朗和帕斯卡尔·格里赛:《1815年到1914 年的法国经济增长》,第14—15页。)。法国农业在1875年达到它的高峰后,从80年代开始出现严重的危机,产量下降,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因此1860年到1894年是法国近代经济发展趋缓时期。

1895年以后经过调整的法国经济重振雄风。1896—1914年法国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1890—1913年,国内生产总值从220 亿法郎增加到388亿法郎(注:贝尔特朗和格里赛:《1815年至1914 年法国经济增长》,第16页。)。从1896年起,价格止跌回升,投资额增加。新的技术革命的开展和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成为新一轮经济高涨的动力。工业产值飞速增长,据克罗泽的数据,1854年到1905年,工业指数的增长年平均仅为1.46%,而1906年至1913年达到3.56%;据勒维—勒布瓦耶的数据,1905年至1913年,不包括建筑行业的工业指数增长年平均达4.42%。马兰伏奥的统计表明,1870年至1896年工业每年增长率为1.6%,1896年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增长率达2.4 %(注:勃罗代尔和拉布鲁斯主编:《法国社会经济史》(F.Braudel et E.Labrousse,Histoire économique et sociale de la France)第4卷,巴黎 1979年版,第121页。)。工业生产率也有明显的提高, 每个生产者的生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7%,由于工时缩短, 所以按每人每小时的产值计算,增长率还要高,达到2 %(注:勃罗代尔和拉布鲁斯主编:《法国社会经济史》第4卷,第122页。)。工业投资也出现了新的增长势头,1896年至1913年,工业固定资本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 工业中蒸汽机马力在1880年到1896年每年的增长率为5.4%,1896年至1901年上升为8.7%,1906年至1913年为6.3 %(注:勃罗代尔和拉布鲁斯主编:《法国社会经济史》第4卷,第123页。)。这轮经济飚升扣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殊岁月将一直持续到1929年。

三、增长中的波动:经济危机的特点

法国19世纪的经济增长除了有渐变式的节奏变化之外,每个发展周期又有更小的周期性波动,这就是经济危机。对这种小周期变化,早在1860年就有法国经济学家作过专题研究,克勒芒·茹格拉尔在他的经典著作《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性回归》中分析了这种现象,他将这些周期性的危机解释为商业和金融供求关系的失衡。但对资本主义危机作出更科学分析的是马克思。虽然马克思未曾就经济危机作过专题研究,但马克思在分析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将经济危机看作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的矛盾的产物,揭示了周期性危机的本质。法国在19世纪工业化过程中,大约7年至10年出现一次经济危机,没有逃脱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一规律。 但法国经济危机表现的形式却显示出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可以概括为法国经济危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逐渐从以农业产品短缺为特征的旧式经济危机向工农业产品过剩的现代经济危机过渡。这种特征是和法国经济发展的渐进模式相对应的。

法国经济史学家拉布鲁斯曾就法国的经济危机作过专题研究(注:勃罗代尔和拉布鲁斯主编:《法国社会经济史》第2卷和第3卷。),他将法国近代的经济危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危机是旧式的经济危机,也称生存危机。它的典型表现为,首先是农业歉收,引起粮价上涨,中小农民由于商品化生产的程度低,收入减少,生活困苦,对工业品的消费锐减,同时城市工人维持基本生活的费用也大大增加,工厂利润减少,由此引起工业的消费不足,工厂破产。它的特征是生活资料的短缺,危机由农业影响到工业。第二种危机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工业危机,这是社会产品过剩的危机,工业危机表现出它的独立性,引发的原因纯粹是工业方面或金融方面的,这是工业化成熟的标志。介于这二种危机之间的是第三种危机,即“中间状态”的危机,这是一种从第一种危机形式向第二种危机形式过渡阶段的危机,它的起因仍旧是农业歉收,但工业危机的产生不完全是从农业歉收派生出来,它还受到商业、金融业和工业本身发展的影响,是第一种危机的因素和第二种危机的因素“混合”的产物。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法国19世纪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大致的趋势是符合拉布鲁斯的分析的,但具体各因素的作用和经济危机的表现并不这样单纯和简单。

旧式的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18世纪,但一般认为大革命到复辟王朝时期的经济危机仍然属于生存危机的类型(注:于阿尔、勒甘等:《当代法国:1789年至今的变与不变》(R.Huard、 Y.—C. Lequin. LaFrance contemporaine identité et mutations de 1789ànos jours),巴黎1982年版,第70页。)。这类经济危机实际上是农业占主导的经济类型的反映,它的典型状态包含至少四方面的条件: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在生产数量和劳动力人数的比例上都超过其他生产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它的危机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起决定作用;2.在这种经济中,人们的食物主要依赖一种食品,农业的主要生产也集中在一种产品,即谷物上,一旦这种作物收成不好就没有补充措施,饥馑和粮荒不可避免;3.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市场带有地区的局限性。因为造成农业歉收的自然灾害往往是地区性的,如果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和其他地区可以调剂,就能避免全国性的农业短缺危机;4.工业生产集中在消费资料的生产上,尤其是纺织品的生产上。因为这类产品的主要出路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农业危机就有可能迅速对这样的工业形成冲击,再加上纺织工业生产周期短,对市场的变化相对敏感,因此这样的工业类型受农业的影响就大。

然而,从19世纪起,法国的经济开始逐渐转型,农业产品的短缺影响也逐渐减弱,产生全面经济危机的因素也复杂得多。这段时间的危机主要有1788—1789年,1795—1799年,1809—1811年,1816 —1817 年,1825—1826年等危机。这些危机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受农业歉收的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政治和社会的因素,金融秩序混乱的因素,以及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因素,海外市场丧失的因素等的影响。由于农业和商业的进步,在这些危机中农产品的匮乏带来的粮价上涨幅度也比17世纪小得多。从第一帝国起,次要的谷物价格也不再像小麦的价格那样攀升。这些危机虽然还是以农业为主的,但在1825年的危机中,纺织业也出现了类似英国的纺织品过剩的现象。

从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经济危机表现为“中间状态”的混合型危机。农业的因素和工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呈现更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从1833年到1843年的纺织业危机只是局部危机,没有普遍意义。1839年的危机是较为全面的危机,造成这次危机的原因就很复杂,有农业危机的前兆,有原材料价格的提高,有美洲市场的堵塞等等。1848年前后的经济危机是法国19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又最为激烈的危机,也是“中间状态”危机的典型。首先在1846年出现严重的农业歉收,小麦和土豆都减产,随之而来的是饥荒和粮市骚动。这场农业危机部分地造成了1847年的金融危机,因为有大量资金外流从事粮食的投机买卖。但1847—1848年的工业危机有其他的诱发因素。例如,铁路建设动用了过多的资金,冶金业投入大量资金建造铁轨,有些土地所有者甚至变卖土地而购买铁路公司的股票,造成工业资金的短缺。同时工业危机也并没有因为农业形势的好转而有所缓解。从1847年起农业丰收,工业形势却持续恶化,从1848年起,棉花的消耗下降了30%,羊毛的消耗下降了56%,煤产量下降3/4,铁路工地停止了建设。1849年,冶金业继续滑坡,棉纺织业的危机一直延续到1850年至1851年(注:于阿尔、勒甘等:《当代法国:1789年至今的变与不变》,第72页。)。

19世纪下半叶,尤其从70年代开始,随着法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法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法国的经济危机呈现真正的工业危机的特征。农业歉收的后果只局限于农业范围,对整个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大减弱。而且农业危机现在更多地表现为产品过剩的危机, 如在1857年、1883年、1893年、1907年都是这样的情况, 在危机期间农产品的价格下跌。危机不再是先在农业部门表现出来,而是首先在金融和信贷领域爆发。拿1882年至1884年的危机为例,最初是股市价格的投机性上扬,使得一些大的信贷机构出于谨慎的考虑先提高延期交割(一种信贷形式,它使得期货买方可以延期结帐)的费用,然后中止了延期交割,如此对期货交易者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由此造成金融危机,首先在里昂,然后在巴黎相继发生。1882年,总联合银行倒闭。但工业生产指数和铁路投资指数还在继续上升,直到1883年才爆发生产过剩危机。但是这种时间顺序并不与经济危机发生逻辑联系。金融危机实际上是生产过剩危机的先兆。工业利润的危机通过股市和银行反映出来。 从1880年起,煤、钢铁和纺织品的价格由于过量生产下降。 再加上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超过工人实际工资的提高,消费跟不上生产。工业利润的下降,加重了金融的投机,最终造成银行利润的下降,引发金融危机。这是一种纯粹由于追求高额利润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法国经济结构的重要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渐进式的。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危机中,农业危机的影响仍有一定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分析19世纪晚期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时已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言。

法国的经济危机除了有重要意义的“混合型”经济危机的特征外,经济学家们往往对法国19世纪经济危机的次数、经济危机的起迄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比如,80年代的危机,卡龙和布维埃认为是1882年,克罗泽和勒维—勒布瓦耶认为是1883年,马可维奇认为在1884年。 19世纪末的危机,马可维奇确定为1899年,克鲁泽定为1900年, 勒维—勒布瓦耶则认为是1901年(注:勃罗代尔和拉布鲁斯主编:《法国社会经济史》第4卷,巴黎1979年版,第129页。)。这反映出法国经济的起落变化常常是渐变式的和不明显的,取决于人们对经济危机的解释。

四、不俗的增长业绩

法国经济的渐进增长模式并不意味法国经济发展缓慢,并不能由此责备法国工业化水平低和落后。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通过国际间的比较来说明。

国际间的比较往往是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进行的,在使用这些数据之前有必要作一点说明。统计数据在19世纪还并不十分精确,尤其在19世纪的上半叶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统计,主要通过推测得到。再一个容易带来误差的是统计在定义上的不一致,比如工业产值包不包括农村家庭手工业和农民自产自用的工业品产值等等。另外,进行国际间比较时,由于货币体系和价格体系的不同,各国的产值经过换算后才有比较意义。因此我们在比较时要注意:使用的数据应该是经过处理的数据组,要考虑定义的不同,要考虑统计数据的时代因素。

指责法国经济增长缓慢的观点认为,法国在18世纪是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在19世纪初被英国所超过,而到19世纪末又落到德国和美国之后。我们暂且不论某一阶段和一个参照系比较,继而又换一个参照系的比较方法是否对法国来说有失公允,一个人人可见的简单事实是在19世纪至20世纪两个世纪的发展中,法国始终处在人类工业发展的第一梯队中,也即处在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行列,18世纪晚期法国在经济总体实力上高于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再次超出英国。对于这样的一个长盛不衰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是不应该受到责备的。

事实上,法国经济的增长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缓慢。我们可以先和英国作长时段的比较。大革命以后虽然法国落后于英国,但差距并未拉大。1830—1914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平均1.6%的速度增长, 而英国1841—1901年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5 %(注:帕特里克·凡尔莱: 《 工业化 1830 — 1914 年》 (Patrick Verley,L'industrialisation 1830—1914),巴黎1989年版,第8页。)。 当然,在19世纪早期,统计数字是残缺的和不可靠的。如果我们把比较的年代略往后移,结果也相差不了多少。根据法国经济史家贝洛克经过整理过的数据,1860年至1910年,法国和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41%和1.87%(注:科林·海伍德:《1750年至1914年法国经济发展》(Colin Heywood,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enchEconomy,1750—1914),伦敦1992年版,第13页。)。如果考虑到数字统计上不可避免的误差,定义的不同(如工业产值计不计农业自产和自我消费的工业品,计不计手工业品等),涉及的年份也不尽相同,客观地说,它们工业增长速率是非常接近的。

19世纪晚期,法国经济被美国和德国超出,但这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是老牌工业国在新的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英国也概莫能外。可贵的是法国以后始终跟上了美德发展的步伐,在新的技术革命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如汽车工业和铝的冶炼等。有数据表明,法国在20世纪初的10年间许多经济部门的增长率超过英国,甚至不逊于德国。见下表(注:让—夏尔·阿舍兰:《法国经济史》第1册, 第202页。):

法、英、德1900年至1910年的若干经济部门增长率(%)

法国英国德国

农业生产率 10

4

14

皮棉消耗33 617

生铁54 -454

钢 130 20

100

煤的消耗24 020

工业动力60 …62

问题还不仅于此,国民生产总值表现一国的总体经济实力,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真正体现一国人民的生活水准。由于在近代法国的人口增长在欧洲大国中最慢,法国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上表现更好。见下表(注:科林·海伍德:《1750年至1914年法国经济的发展》,第13页。):

1860—1910年法英德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增长率(%)

国民生产总值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法国1.41 0.16

1.25

德国2.57 1.17

1.39

英国1.87 0.89

0.97

欧洲平均1.88 0.92

0.96

由此我们看到,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上,法国远低于德国,略低于英国,但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上,和德国的差距大大缩小,并超过英国,表明法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比英国要快。而且这一阶段的比较,我们还应注意到两个因素:第一,在19世纪晚期,法国经历了它在19世纪相对经济发展缓慢的阶段(1860—1896),而德国这个时期正是它的经济快速增长期;第二,法国在这个阶段是农业停步不前的时期,所以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对法国更不利一些。法国在19世纪的实际表现完全值得称道。

经济表现的好坏,包括两个方面: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数量方面即为产品或产值的总量,质量方面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我们的比较既要看数量也要看质量。劳动生产率是劳动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即每个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量,它体现出一个经济实体的生产能力,可以用来衡量一种经济制度能够提供给人们商品和服务的潜力,并且和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紧密相关。1978年,英国史学家奥伯利安和坎得合著了一部书《1780—1914年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通往20世纪的两条道路》,其中对英国和法国的劳动生产率重点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有关两国工业生产率研究的结论,使世人十分吃惊,被公认为工业强国的英国,在工业化的全盛时期其工业劳动生产率还不如法国!见下表(注:奥伯利安和坎得:《1780—1914年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通往20世纪的两条道路》(O'Brien、Keyders,Economic Growth in Britain and France 1780—1914;Two Paths Towards the 20th Century),伦敦1978年版,第91页。):

1803—1812年至1905—1913年英国和法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单位:英镑)

时期英国法国

1803—1812 38.448.3

1815—1824 38.441.2

1825—1834 39.242.8

1835—1844 44.549.7

1845—1854 44.353.5

1855—1864 50.760.3

1865—1874 62.386.7

1875—1884 68.576.4

1885—1894 75.074.3

1895—1904 83.773.1

1905—1913 90.488.3

虽然表中的数据并不一定完全可靠,因为在19世纪初统计本身是不精确的,再加上法郎与英镑换算的问题,但它反映出的大致面貌和趋向却是明白无误的。在整个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法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英国,只有到19世纪末,法国的优势才丧失,但从20世纪初起,法国又赶了上来。

综上所述,法国在工业化的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一种渐进的、没有起飞阶段的特征,这种渐进并不意味着法国经济增长的缓慢,从长时段来看,法国的经济增长业绩值得肯定。

标签:;  ;  ;  ;  ;  ;  

论现代法国的经济增长模式_法国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