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贺彦煜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 30052)

摘要: 以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米东区农户为样本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即管理规范性、服务专业性、便民可靠性、经济可获取性以及其他外部因素。通过因素的探讨找到改善农户满意度的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和文化却出现滞后,尤其是农村。2013年,文化部制定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十二五”时期要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有效落实,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建设目标”[1]。这也标志着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不断的推进。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深入推进农村文化惠民重点工程,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由此引申出对影响农户满意度因素的思考,只有充分了解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因素,才能够找到方向,提升农户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利用卡方检验与单因素分析找到各因素的关联程度。因子分析是从原有多个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方法,可以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的因子放在一起,便于解释和分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二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因此,需要使用方差分析对农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5—6月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调研数据。米东区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是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调研采取随机走访的形式,随机抽取了长山子镇的吉三泉村、碱梁村、梁东村,羊毛工镇的雷家塘村、陕西工村、羊毛工村6个村的1 173户农户进行编号,依据随机数表选取350户农户,最后回收问卷330份,经整理后剔除不完整、乱答问卷30份,最终得到300份有效问卷作为统计分析的原始资料。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

2 指标设计

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3-10]的基础上,根据米东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性,选取了20个可能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即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X1);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环境(X2);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安全性(X3);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距离远近(X4);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实用性(X5);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利用效率(X6);公共文化服务的消费价格情况(X7);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资、金钱等投入状况(X8);公共文化服务与其他地区实惠程度的可比性(X9);公共文化服务对个人的产出价值(X10);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的态度(X11);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X12);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X13);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信息发布速度和频次(X14);公共文化活动的种类(X15);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X16);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X17);公共文化活动的反响和效果(X18);公共文化活动对公众的吸引及参与率(X19);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程度(X20)。

3 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3.1 因子分析

利用KMO和Bartlett检验法进行检验。通过SPSS软件得出KMO值为0.822,说明适合作因子分析。近似卡方值为1 089.076,自由度为105,P值为0.000,表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测评数据呈正态分布,总体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公因子提取,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根。根据表3可知,可以提取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且4个因子累计解释的变量达到了73.024%。再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Varimax)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 X13、X14、X11、X12,因为这几个变量在这一因子上的载荷比较高。同理可得,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 X15、X16、X17、X18、X19,第三个因子主要解释了 X4、X1、X3、X5、X2、X6,第四个因子主要解释了 X9、X8、X7、X10。 旋转之后,4 个变量的因子含义变得更加清晰明了。根据因子分析的命名规则,将4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管理规范性因子(F1)、服务专业性因子(F2)、便民可靠性因子(F3)和经济可获取性因子(F4)。

3.2 卡方检验

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与管理规范性存在着显著差异,说明不同性别对管理规范性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政治面貌也与管理规范性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政治面貌的农户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有着不同的感受,比如党员在对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和建设相对比较清楚,因此会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得到了提升,但是群众只是根据自己感受和需求进行评判。家庭年收入与便民可靠性、经济可获取性、管理规范性都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收入的不同导致农户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也不同,特别是在便民可靠性方面,收入越高的人群对这一方面会有更高的需求和要求。

(1)加快企业现金流出。根据权责发生制,企业赊销所获得的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企业通过赊销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收益,企业当期纳税义务随之产生,企业当期并没有获得现金的流入,却要帮客户垫付各项税费,这就导致了现金流出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增加了企业的费用,企业管理这些应收账款所需要支付的成本都加快了企业现金的流出。

表3 测量因子累计解释总方差

表4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表5 卡方检验结果

3.3 单因素分析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各个变量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对6个外在变量以及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性别、政治面貌与管理规范性存在显著关系,家庭年收入与便民可靠性、经济可获取性、管理规范性都存在显著关系。

4 结果与分析

4.1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1.1 管理规范性 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信息发布速度和频次、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的态度和办事效率能够直接影响农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和持续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态度和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农户满意度产生了较大影响,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责任意识强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好服务于农户,让农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优惠;目前农村没有专门的信息发布渠道,大多数信息都是靠人相互传递,信息闭塞,导致接受到信息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而未接受到信息的农户未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享受到文化服务的农户满意度要比未享受到的农户要高;管理人员的态度和办事效率对农户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态度及办事效率越高,农户的满意度就越高。

良好的组织管理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组织效率,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应从制度上规范相关管理,对文化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依据综合评定结果发放薪酬,从而增强文化事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善管理人员的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能够改善信息发布频率,通过不同途径让更多的农户接收到文化服务信息,更好地享受文化服务,从整体上改善农村文化服务的现状。另外,还可以增设米东区政府以外的第三方机构来监督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激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活力。

表6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从外部因素分析,政治面貌、家庭年收入、职业与总体满意度显著相关,会直接影响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政治面貌不同,会导致农户对农村文化服务的理解有所有不同,因为政治面貌的区别,农户的视角和立场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不一样;家庭年收入直接影响农户的满意度,物质生活越丰富,越希望获得文化服务,追求精神的需求,家庭年收入高的农户会更多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当中,能够享受更多的文化服务,而家庭年收入较低的农户,物质生活还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也未能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服务,导致其满意度偏低;不同的职业对满意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职业原因,很多文化服务不能够从时间、空间上满足农户的需求,例如村干部,他们是文化服务的组织者也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因此享受的文化服务相对较多,满意度高。性别、年龄、学历与总体满意度相关性不显著,不能直接影响农户的满意度,且对农户满意度影响不大。

研究表明,从整体情况看,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比较满意,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影响农户满意度主要有4个因素,按影响高低排序依次为管理规范性、服务专业性、便民可靠性和经济可获取性,这为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提供了努力方向;从外部因素看,政治面貌、家庭年收入、职业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较大,性别、年龄、学历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较小;性别、政治面貌与管理规范性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年收入与便民可靠性、经济可获取性、管理规范性存在显著差异,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善,促进农户满意度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户需求,政府应从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农户的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

其次,从动态层面来看,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和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乃是土地用途管制权概念的动态化表达。我国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订时,所确立的土地用途管制法律制度,就是针对在当时耕地资源大量锐减,土地利用失控的背景下,为有效保护耕地资源而实行的一项非常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借助于建设用地的总量控制和耕地资源的特殊保护两项配套制度来实现其有效运行的目标。

4.2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4.1.2 服务专业性 公共文化活动的种类为打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方向,但这个方向的推进需要文化服务的质量和人员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实际效果,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而参与度也是衡量文化活动和激发文化种类开发的重要因素。公共文化服务的种类、服务质量、专业人员素质对农户满意度有较大的影响,农村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种类需求也越来越大,需要更加丰富的不同种类的文化服务来丰富其精神世界;高服务质量一直是农户的诉求,农户期待能够得到高服务质量的文化服务,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带来的自身精神境界与文化素养的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是决定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农村由于地处偏远,各种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很多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到农村进行文化服务。文化活动的反响、效果及活动的吸引程度对农户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文化活动的反响、效果能够通过口碑影响农户满意度,但这并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反响和效果好并不代表每一位农户都有较好的满意度;活动的吸引程度同样也只能通过外部因素间接影响农户的满意度,吸引农户参与其中,间接提升其满意度。

根据收集的基本信息与总体满意度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性别、年龄、学历、政治面貌、家庭年收入职业与总体满意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政治面貌、家庭年收入、职业的渐近显著性都为0.000,与总体满意度显著相关,会直接影响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另外,性别、年龄、学历3项与总体满意度相关性不显著,不能直接影响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4.1.4 经济可获取性 经济可获取性在4个主成分因子中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最小,国家和地区投入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农村各项文化服务几乎都是免费的,农户享受到了一定的实惠。

5 结论及对策

4.1.3 便民可靠性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率、距离对农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有较大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服务开展的平台和载体,有了基础设施才能够更好地让农户享受文化服务,当前农村很多设施得不到及时修理,也无人管理,农户享受不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提供;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代表了农户享受文化服务的程度,利用率越高,农户能够享受的文化服务就越多,农村一切的公共服务都集中在村委会或者村委会附近,比如篮球场、村社活动室等,但村委会设置了大门和专职门卫,对农户有天然的内心屏障,间接阻碍了农户了解和使用文化设施和文化场所,因此设施利用率偏低,文化活动开展偏少,直接影响了农户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基础设施或场所建设的远近,能够直接影响农户参与文化服务活动意愿,农户通常都会选择自己便捷的参与地点,就近享受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环境对农户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这些方面对农户来说并不直观,他们也没有一定的专业标准,因此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不太大。

5.1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组织管理

针对不同的建筑——住宅、非住宅、人员密集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幕墙建筑,同时按照不同的保温型式——内保温、外保温、夹芯墙保温、屋面保温,并结合建筑的高度,《建规》分别规定了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以及构造要求。其中,关于外墙保温,《建规》的主旨是大力推广应用A级不燃性的保温材料,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性的保温材料以及严禁使用易燃性的保温材料。

本文基于价值管理视角,探索新时代我国高校绩效评估范式转换和路径优化问题,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的内在需要,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5.2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

一方面要创新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不同形式的文化服务满足不同的农户需求。结合实际,将创新形式与民众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内容相结合,激发群众的热情和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让市场的力量激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弥补供给不足,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服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吸引优秀人才投入到农村文化服务建设当中。

5.3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设立基础设施维修的专项资金,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实际情况,以农户的利益为出发点,将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地点选择进行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发挥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实际功能和作用;改善文化活动场所环境,拒绝“脏、乱、差”,强化服务人员责任意识,设立奖惩机制,保持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文化活动。

根据常州市“十二五”河道长效管理评估[5],“十二五”期间,60条城市内河平均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下降(RS=-0.800),污染等级由严重污染改善至重污染,水质呈现出一定改善趋势(见图1)。

AI带给人类的未来不仅仅是出行、居家以及产业的“暖科技”,它的“暖”正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蔓延。比如,人工智能与医疗的融合,让未来的智慧医疗在乌镇发出“技术之光”。依托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无人值守的“一分钟诊所”在乌镇景区亮相。虽然无人,但这所小诊所里却汇聚了全国2700多家医院和24万名医生,同时与12个专病专科远程会诊中心相链接,让人们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的未来。

5.4 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投入

首先政府要继续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投入,继续实施免费的农村文化服务,并扩大免费范围,让更多农户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其次,要结合民族地区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文化项目,如结合农村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等,通过文化项目增加农户收入,提升农户的精神需求,使农户能够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活动当中,提高其农村文化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文化部.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EB/OL].http://59.252.212.6/auto255/201301/t20130121_29 512.htm,2013-01-21.

[2]杜飞进,温红彦,李 舫,等.文化复兴的历史方位——我国文化体 制 改 革 的 实 践 与 思 考 [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5891510.html,2011-10-14.

[3]李少惠.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6):51-54

[4]李燕凌,曾福生.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8):3-18

[5]张一弓.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ECSI)投入使用[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1):40.

[6]刘新燕.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模型评述[J].当代财经,2003(6):57-60.

[7]刘 燕.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测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8]王 霞.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23-24.

[9]向 勇,喻文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研究与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8(1):21-24.

[10]李 燕.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2006(6):84-86.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atisfaction based on farmers'perspective

HE Yan-yu
(School of Management,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

Abstract: A field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a sample of farmers in the Midong district, the National Advanced Group for Serving Peasant Service Grassroot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hometown of folk culture and art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atisfa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namely, management norms,service specialization,convenience of people,economic accessibility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The direction to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farmers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factors.

Key words: rural;public cultural service;satisfaction;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C915;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114(2019)14-0189-0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4.04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收稿日期: 2019-04-28

作者简介: 贺彦煜(1993-),男,重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电话)15523751636(电子信箱)632586663@qq.com。

贺彦煜.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4):189-192,封三.

标签:;  ;  ;  ;  ;  ;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