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在基层全科医疗中的实践体会论文_杜怀军

“西学中”在基层全科医疗中的实践体会论文_杜怀军

杜怀军

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中心卫生院 甘肃会宁 730726

【摘 要】在基层工作的临床医生,尤其在目前基层医疗向全科过渡,基层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的今天,许多基层医生都会逐渐地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西医对许多疾病的无能为力;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部分基层西医医师开始探索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我们基层西医师应当建立怎样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如何建立这种模式,笔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中图分类号】R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409-01

首先要客观、科学、公正地认识中西两类医学。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不同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学是农业手工业发展的产物,从宏观整体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组织器官都不能脱离整体存在,在诊断上突出的是医者的诊查能力。西医学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属微观分析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上,西医学认为人体是各组织器官组合而成;在诊断上,西医学重视局部改变,强调实验室指标变化,突出仪器的作用。由于认识事物的视角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迥异,应当看到中医与西医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又各有不足。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西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外科和急诊上,而中医的优势则体现在功能性疾病和某些疑难杂症上。我们应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做到该用西医时用西医,该用中医时用中医,该中西医并用时两种都用,如何应用应依病情需要而为。尤其在目前还有许多医学难题困扰人类,一些疑难疾病尚未攻破的今天,要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还需中医西医携手并进。

在具体的学习和应用中,西医医生学习中医要摆脱西医理论的干扰,确立中医理论体系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西医医生由于思想里已经建立了一套西医的理论体系,在学习另一医疗理论体系时难免会受到自己已学专业的影响而抛开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跳不出“见病套药”的框子,常常按病名套用中药成方,这是大部分西学中医生容易步入的误区。比如遇到发热患者,依着西医的理论是退热降温,在运用中药时常不辨卫气营血就一大堆的清热解毒抗病毒药上去了,疗效如何可想而知;在遇到高血压患者,西医的理论就是降压,运用中药时不问寒热虚实大剂量的重镇潜阳药物就用上了,降压效果往往不好;再比如遇到冠心病患者,西医的病理病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致心肌供血不足,在运用中药治疗时常不辨整体状况如何而堆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其疗效常不明显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以至于怀疑起中药的作用甚至怀疑起中医的科学性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殊不知自己这种将中医西医化的做法已把中医糟蹋得面目全非了。

下面谈谈笔者在基层全科医疗实践中运用中西医结合体会到中西医结合比较成功的几个方面。

1.当患者有临床症状而经西医的各种检查手段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时,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较好。在日常诊疗活动中遇到的这类患者很多,这种现象往往是某种疾病的早期阶段,也可能只是机体某些功能暂时的紊乱或失衡,西医只能以“某某综合症”来作诊断,治疗上更是无从着手,常常用安慰剂搪塞患者。此时中医便大有用武之地,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结合“四诊”所得信息辩证施治,往往收效良好。几剂中药下去患者症状常可缓解,在调节内环境紊乱的同时常常阻断了某些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2.某些慢性病,在西药控制了临床指标后可用中药治疗消除症状。许多高血压患者口服西药降压治疗,血压达标后头昏脑胀等症状并不消失,此时运用中药辨证治疗效果很好,只要辨证得当中医治疗后不适症状可很快消失;又比如糖尿病患者,西药治疗血糖控制后部分患者口干口苦等症状仍然存在,此时运用中药辨证治疗其疗效也很好。

3.某些炎症性疾病抗菌治疗的后期配合中药治疗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如妇科的盆腔炎早期运用抗菌素治疗疗效较好,但消炎到一定的程度抗菌素的作用便不太明显,此时辨证地加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则患者的症状会很快好转,其原理可能是炎症导致患者盆腔水肿渗出淤血,中药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了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中西药配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又如小儿肺炎的治疗,早期有效的治疗手段当属足量有效的抗菌治疗,病程后期辨证地酌加健脾渗湿化痰或养阴润肺的中药,往往可使患儿痰液减少,不止咳而咳自止,比单纯运用抗菌素治疗的疗程要缩短许多。

4.某些疾病的不同阶段中西医治疗的优势各不相同,要审时度势中西结合造福患者。有明显外科指针的患者西医的外科手术当属首选,此时若想一味地运用中医去解决问题则显得迂腐,往往耽误病情。但手术后患者脾胃虚弱腹胀纳差的症状可以用中药去调理,以促进患者的各种生理机能尽快恢复;再比如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急性抢救阶段西医的急救手段是迅速可靠的,无论是保守降压降颅压支持治疗还是开颅引流都是中医无法相比的救命措施。但患者进入恢复期,西医的治疗手段便显得无能为力了,此时配合中医针灸推拉等治疗手段则可明显促进患者的康复;还有一种情况在基层也常常碰到,就是一些肿瘤患者在大医院化疗回来,往往厌食呕吐身心疲惫,此时我们基层医生可根据患者体质情况辨证地给以健脾益气止呕开胃的中药治疗,往往短期内患者可恢复体力,能以较好的精神状态去接受下一次的化疗。

总之,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现阶段医疗的一大特点,如果在思想上能足够重视,在方法上做到恰当应用,就一定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受各种客观条件制约的基层医生,如果中西医结合应用得当可使大部分疾患解决于基层,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具体运用中应尽可能准确地做出西医诊断,明确疾病的轻重缓急,再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案,或中西并举,或先西后中,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以上所述只是笔者的一点粗浅认识,陈述于此以期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还望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冯占春,贾红英,方鹏骞,张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对贫困家庭就医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08)

[2]路孝琴,张保静,陈建军,郝静,赵亚利.?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师资培训需求与建设策略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09(02)

论文作者:杜怀军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9

标签:;  ;  ;  ;  ;  ;  ;  ;  

“西学中”在基层全科医疗中的实践体会论文_杜怀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