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论文_郑红斌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论文_郑红斌

郑红斌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第二中学校 643200

【摘要】在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体制也随之开始进行改革,在传统课程教学上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教学氛围上也逐渐开化,不再局限于千率一篇的听讲读写模式,加入了共同研讨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更加全方位的讲解。而数学学科是高中课程中的主要学科,几乎是高中学生众多学科中保证总成绩高低的关键性科目,也是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因此如何更好地配合新的教学体制、更好地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优势,成为数学学科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一大挑战。其中针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不完善因素和高中数学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探索分析出更好的方法使高中数学能够突破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瓶颈,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3-169-01

新课程教学改革标准的颁布,为高中数学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高中数学作为应试科目,在当今新的教学体系中依然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教师必须加大学习投入,主动探索新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然而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受教育者极端功利化的学习观、教育者实利个人主义的职业观和高中功利化的绩效观都对高中数学教育质量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所以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切实解决制约高中数学课堂教W效益提高的瓶颈问题,确保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受教育者极端功利化的学习观

在中国,功利化的学习有着很深的社会基础,自有了科举制度以来,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得到一官半职,获得高官厚禄,从而光宗耀祖。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是为了让其分数增涨;教育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而是成为了一种恶性的“药物催化”,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流于形式、被动学习、功利应付的现象,学习动机不纯,把学习当作日后飞黄腾达的手段,由此助长了学习中的不正之风。学习中的功力思想导致学生过重的精神负担,从而剥夺了学生真正的求知欲,扼杀了自身的创新能力,理想信念虚无,思想空虚,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精神亏损”现象。

2.教育者实利个人主义的职业观

有些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架势,始终把对学生成绩的把控始终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联系起来,还对自己享有的这种“特权”安之若素,却一味地抱怨着高中老师社会地位、收入水平以及学校领导的官僚化作风,却很少进行自我反思,这种实利个人主义的职业观极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现如今,“传帮带”和“集体备课”等这些过去最平常不过的教师职业行为已近乎绝迹,这不得不说是个人主义盛行所导致的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中数学教学功利化的绩效观

随着绩效考核成为各行各业的一个热词,高中数学教学也逐渐开始推行绩效考核,大范围推广“指标化”教学与科研学术评价体系,多度量化考核,凭“工分”领津贴、评职称、论功行赏、加薪进爵,这种考核毫无疑问是一种低级的管理方式,它使高中数学教学的学术研究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日趋严重。盲目的绩效使教师功利化、数学教学工作短期化,都偏离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老师的教学绩效相挂钩,这种单一的绩效考核行为无疑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教育的复杂性,使教学各方都受到绩效的束缚,暴露出教育者功利性的实质。从长远来讲,越来越多地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功利化的处理方式必将助长社会的功利之风,将威胁新一代的人格发展和生活质量。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对其数学素养的培养

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认真努力学习数学课程,还要利用自己的坚定意志、勤奋好学和乐于创新的思维来带动和激励同学们把最大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所谓“非学无以广才”,作为高中生,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高中数学老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教学理念要有前瞻性和开放性,要打破唯“分数”马首是瞻的传统,认真探究数学学科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等问题。

2.重塑教师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高中数学教师要摒弃个人主义的职业观,重塑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立足岗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争先创优。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弘扬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广大教职工献身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引导教师们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成长自觉,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生命力的高中数学教师队伍。

3.建立高中数学教学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

在目前国内应试教育环境中,不努力直接并彻底地改变激励制度本身,单纯用技术推动学习是很难达到预期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的,所以建立高中数学教学科学、规范化的绩效考核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绩效考核涉及整个组织,学校的目标制定也要重新设计,当然办学最终还是要以培育人才为最高追求,所以牢牢抓住教育教学指标才是大方向,办学质量是绩效考核的基石,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各级教职员工的反馈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改与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能够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而绩效考核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又能保障激励机制的合理性与公平公正,能够为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教学水平高的高素质高中数学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学,大幅度地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全方位地提高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在课程改革的能力以及教学目标上下大工夫。不仅要接受新事物、新理念还要落实新课程目标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芳芳.新课程下高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郑红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论文_郑红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