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国际旅游的前景与对策_旅游收入论文

我国发展国际旅游的前景与对策_旅游收入论文

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前景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对策论文,前景论文,我国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旅游业的影响

1.国际旅游可为各旅游接待国带来大量外汇。国际旅游是一种在很大程度上靠大自然赐予的“风景出口”事业,和其他经济行业相比,投资少,风险小,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外汇收入。195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者为2500万人次,国际旅游总收入21亿美元;1990年国际旅游者达4.56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为2689.62亿美元;1997年国际旅游者为6.17 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为4482.62亿美元。

2.发展国际旅游业可带动旅游地区相关行业。如交通运输事业、建筑、旅馆饭店、饮食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各类交通运输事业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大规模的国际旅游活动就无法开展。不少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仅修复了名胜古迹,而且还修建了不少公园、游乐场、旅馆、饭店,并且利用电视、电影、出版、邮政等,宣传风光、古迹、旅游胜地、风土人情、服务设施等,招徕更多的游客。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工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

3.发展国际旅游业可为不断增加的人口创造就业机会。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包括旅馆饭店、娱乐场、游泳场、体育馆以及交通运输、导游、文物保护等各个部门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缓解了失业问题。旅游业有较高的乘数效应,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 相关的行业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目前为世界各地的2.5亿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从现在到2010年,还直接或间接地再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

进入90年代,旅游业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1992年,世界国际国内旅游收入超过了石油、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1996年国际旅游业总产出(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已达3.6万亿美元, 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7%;旅游总投资为7660亿美元,占世界投资总额的11.9%;旅游业总税收为6530亿美元,占世界税收总额的10.4%;旅游就业人数达2.55亿人,占世界总就业人数的1/9。

二、我国国际旅游业的现状

我国的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优势,几千年的文明史,纵横几万里的经纬度,使中国的旅游资源在世界上无与伦比。从1987年至今我国已有二十三处自然及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貌,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务客人和观光者。在短短的20年间,我国旅游业外汇收入在世界所居位次从1978年的第41位跃升至1998年的第7位。 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并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行业,充分显示出它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力。1997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达5758.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外国人742.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华侨9.90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6.0%,港澳同胞4794.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8%, 台湾同胞211.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 来华过渡旅游者人数继续保持世界第6位,达2377.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全国旅游外汇收入达120.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1998年,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对旅华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从1至5月的情况看,我国国际旅游业仍得到持续增长,入境旅游者达2527.6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7%, 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为49.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5%,其中外国人280.25万人次,华侨5.34万人次,港澳同胞2155.89万人次,台胞86.6万人次。

三、我国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分析

旅华客源市场结构(万人)

1994 1995

国 家 人数比上年 名次

人数比上年 名次

±%±%

日本

114.1425.1 1

130.5214.41

美国46.9917.5 251.49 9.63

英国16.70 8.5 918.4910.79

德国14.88 7.21116.6511.9

11

韩国34.0379.2 452.9555.62

俄 罗 斯39.98 348.9322.44

马来西亚20.8723.9 725.1820.77

泰国16.37 7.51017.33 5.9

10

1996 1997

国 家 人数比上年 名次

人数比上年 名次

±%±%

日本

154.8818.7 1

158.17 2.1 1

美国57.6412.0 361.64 6.9 4

英国20.52 11 922.7911.1 9

德国17.90 7.51118.47 3.210

韩国69.3931.1 278.1112.6 3

俄 罗 斯55.5913.6 481.3746.4 2

马来西亚29.8518.5 536.1321.1 5

泰国19.3311.50

1016.85-12.8

12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有地理交通之便,在经济上,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在文化上,日本同我国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1991年起,日本来华旅游人数高居榜首,名列前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这反映出日本作为我国国际旅游业近程市场第一国际客源国的地位是不易动摇的。

90年代以来,美国来华市场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1998年保持8%—10%的增长率。 其原因有四:一是美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出境旅游市场总体看好;二是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三是中美航空运力增加,竞争加剧,有利消费;四是旅游签证手续进一步简化。美国人钟情探险旅游,对旅游业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探险需求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度假旅行的一部分。

近年来,英国远程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市场看好的原因有:一是英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英镑坚挺,国民消费信心大增;二是香港顺利回归,消除了中英关系中的历史介蒂。良好的外交关系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德国、法国,加拿大等也是传统市场中的稳健派。由于俄罗斯经济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经济动荡对我国近期旅华市场的影响集中地显现出来,韩国、泰国、俄罗斯市场呈减少之势,马来西亚市场处于增减边缘。目前,我国接待的外国游客中,约80%以上来自日本、美、英、澳、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德国、加拿大、法国、泰国等11个主要客源国,其中日、美两国所占比重高达52%,而世界最大的客源输出地区欧洲仅占20%。1996年全球最主要的旅游客源输出国仍是德、美、英、法、加拿大、意大利和日本。七国每年向世界各地输送的国际旅游者占全球旅游总人数的40%以上,旅游支出占世界旅游总支出的50%以上。根据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PATA)对德国出境市场研究报告,德国出境旅游市场对亚太地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拥有8200万人口的德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境市场,这一市场还在继续增长,潜在游客达6300万之多。造成这一旺势市场的原因有:健康的经济(国内生产总值18533亿Ecu,占欧盟BIP比例26%), 高收入(德国工人每小时劳动费用为31.88美元、日本为23.66美元、美国为19.20美元), 大量带薪假期(6周),出游成本下降,旅游经历日益丰富……。 如何抓住这一市场弥补199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是亚洲各国1999年经济战略重点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到2020年, 德国将是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国(1.635亿人次),其次是日本(1.415亿人次),美国位居第三(1.233亿人次),其它依次为中国(1亿人次),英国(96.1百万人次),法国(37.6百万人次),荷兰(35.4百万),加拿大(31.3百万),俄罗斯(30.5百万),意大利(29.7百万)。

四、发展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对策

据WTO的报告称,下世纪不仅旅游业将成为最赚钱的行业, 且中国将于2020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旅游的热点。据测,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接待游人的速度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 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旅游目的国,旅游人次将达到1.371亿,其次才是美国, 法国位居第三,西班牙第四、中国香港第五。从长远看,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前景十分光明,但我们不能过高地估计我国旅游业的优越地位,以为凭着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不必花太大的力气,就能保证旅游业长久的兴旺发达。目前,三大问题仍困扰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即旅游市场仍不规范,旅行社多而不强,旅游商品亟待走出误区。为保证我国国际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为发展旅游业建立必要的法律和法规。政府和立法机构应充分认识我国旅游业的重要地位,要像对待其他生产部门那样对待旅游业。立法机关应对旅游部门制定独立的旅游法,以此来规范整个旅游业。旅游法应包括如何保护环境,以便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致破坏自然环境和文物。旅游法还应包括如何保护消费利益,如旅游设施的质量和等级都应符合标准等。我国现行的管理法规不健全,行业管理手段有限,旅游行业中的削价竞争,境外欠款等顽症有可能在外国旅行社进来后愈演愈烈。国家只有通过立法进行适度的干预,规范旅游业市场,保护旅游业市场的竞争,防止不公平竞争可能带事的不良后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旅游法制是旅游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调控的根本手段。没有健全的旅游法制,就不会有良性的市场环境,就不可能进入世界公认的旅游发达国家行列。

2.制定一项全面的符合整个经济战略目标的旅游政策并作出详尽的远景规划。在现代化经济中,第三产业可创造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机会的2/3,在发达国家中甚至可达4/5。旅游业是生产性产业,旅游业制造出产品,就必须要有市场,开拓市场也是国家的任务。国家还要考虑国内有哪些发展旅游的好条件,哪些旅游产品可打入市场。在旅游方面还有一些是个体经营的项目,如私人旅店、私人餐馆和私人出租车等,这些私营经济需要国家来加以组织和引导。总之,只有国家重视,旅游事业才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3.加强旅游业与铁路、航空部门的合作,为国内、国外游客提供方便的有吸引力的服务。旅游业要发达,还要必备便利、快捷、舒适的交通。中国拥有一系列风景优美的铁路线,特别是在山区,更能向旅游者展示中国的锦秀山河。国土的广阔完全适合于使用高水平的“旅店列车”。值得指出的是:国际旅游收入通常并不包括旅游的国际交通费用,也就是说,国际旅游业在依赖国际航空班机的同时,有力地推动着国际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德国旅游业与铁路、航空部门的合作可以视为一个典范。如在城际快车,欧洲快车的座位上都有宣传德国旅游景点的杂志,德意志铁路计划为本国渡假者提供一个“从房子到房子的旅游链服务”。汉莎航空公司也一直致力于德国旅游业的发展,鼎力支持旅游交易会的召开,并为世界各地的记者及参展人员提供机票和其它服务。此外,还为旅游分社代理进行业务培训、学习,双方共同投放广告宣传,共同参加贸易展览会及其它商业活动等。汉莎成为德国旅游局最重要的支持者,双方一直协力合作。

4.加大促销的力度,巩固传统客源市场,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对于国际旅游业来说,宣传促销工作好坏直接影响这一事业的发展。旅游资源在国内,要吸引外国游客来游览必须先让其了解向往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及其他有特色的资源。必须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不少旅游发达国家都不惜花费巨资进行旅游宣传。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公布的资料表明,目前由政府提供的旅游促销经费全球已达到12亿美元,促销费用占各个国家旅游局总预算的56%。另有统计,旅游发达国家宣传促销经费已占旅游总收入的千分之四,这说明了各国对旅游促销的重视程度。我国的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促销处于新的调整升级时期,需要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主动积极寻求新突破。一是要加大对主要客源国公众促销的力度,把有限的促销费用用在刀刃上。要积极主动地争取政策、资金,首先在几个主攻市场上,有计划、有组织、有专业人员组织实施,形成强有力的促销声势。二是要在继续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客源市场,抓住市场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加强对近距离新兴市场和中远距离市场的开拓,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把市场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三是针对客源市场开展系列主题整体促销。我国地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在各省的分布仍不均衡,这样在海外客源市场的宣传就不能仅限于几个旅游景点的宣传,而要坚持整体形象的促销。我们可以联合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国际促销中突出展现中国在新世纪的形象。促销手段从传统的散发旅游宣传册、

名信片, 采用现代化声像工具,到普遍在Internet上进行宣传促销,促销规模从邀请少数旅游商、记者来华考察报道,到去海外设立更多的办事机构,举办文化艺术展等,开展全方位的促销活动。

5.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1998年国家旅游局对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的报告显示,海外旅游者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评价较好,在对我国的旅游宾馆、饭店、餐饮、交通、厕所卫生、文化娱乐、购物、导游服务等八个方面的服务质量评价中,海外旅游者认为质量“尚好”的得分率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有些方面只是尚可,个别方面仍是不尽人意,这说明我们的旅游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所提供服务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又影响着回头客的数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旅游资源大国,在巩固传统客源市场的同时,怎样争取更多的回头客,这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改善接待方面要作出努力,千方百计地体察旅游者的心情,满足他们方方面面的需要。国家旅游局应制订出标准化的服务准则,来规范旅游业的服务,进而提高整体旅游服务的质量。

标签:;  ;  

我国发展国际旅游的前景与对策_旅游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