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3D-SPC序列及T1-VIBE序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论文_肖轶智 罗菁 吴先衡 曾向廷

The study of diagnostic value of MR 3D-SPC and T1-VIBE sequenc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n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汕头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广东 汕头 515031

Xiao yi-zhi, Luo jing, Wu xian-heng, Zeng xiang-ting

(Medical imaging center of Shantou center hospital, 515031, China)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单侧疼痛)患者,均接受Siemens 3.0T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的检查(包括T1-VIBE序列和T2-SPC序列),由两位副高级以上影像医师共同分析病例中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的影像学征象,并从中归纳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评价其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REZ)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能力和优势。结果:89例患者中,症状侧血管神经Ⅰ型32例,Ⅱ型47例,Ⅲ型10例;而无症状侧Ⅰ型74例,Ⅱ型14例,Ⅲ型1例;双侧压迫程度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有血管神经接触、压迫情况下,症状侧57个病例中,小脑上动脉为主要的责任血管(63%)。结论:T2-SPC序列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T1-VIBE序列是三叉神经MR成像常用的补充序列,T2-SPC与T1-VIBE序列相结合能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3D-SPC序列 T1-VIBE序列 神经血管压迫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发病率约为182/10万人。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肯定,但大多数学者认同血管压迫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原因,即“血管-神经压迫学说”,基于该观点下的血管减压术[1](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TN的重要外科手段。笔者对临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89例患者行T2-SPC及T1-VIBE序列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9例,均为单侧疼痛。其中男38例,女51例,平均年龄54岁(23-79岁)。疼痛部位左侧37例,右侧52例。全部患者经常规MR头颅平扫证明无脑肿瘤等继发性疾病。

采用Siemens公司产Siemens Verio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应用头颅正交线圈,常规做头颅T1WI、T2WI、T2-falir横断位及T2WI矢状位扫描,在常规图像上确定层面,行T1-VIBE及T2-SPC序列扫描,约以脑桥中点偏下为中心,扫描方向与颅底平行,范围包括延髓上端、脑桥、中脑下缘。序列参数:T1-VIBE序列(TR20ms, TE3.69ms),翻转角12°,激励次数(NEX)3,层厚1.0mm,层距0mm,矩阵256×256,扫描视野(FOV)20cm×20cm;T2-SPC序列(TR1000ms, TE135ms),翻转角120°,激励次数(NEX)2,层厚0.5mm,层距0mm,矩阵320×320,扫描视野(FOV)20cm×20cm。

评价指标[2]:①三叉神经与血管接触程度:参照Masur等的研究将神经血管接触类型分为3型。Ⅰ型远离(阴性),即各个方位均显示神经血管无接触。Ⅱ型接触,即神经血管间无脑脊液信号,提示为有接触且关系密切。 Ⅲ型压迫、变形移位:血管不但与神经直接接触,并且神经受压偏移或变形。②判断责任血管的来源。

由两位副高级以上影像医师共同阅片,将患者按症状侧和无症状侧分为2组,分析症状侧、无症状侧脑池段(root entry zone, REZ)三叉神经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录入Excel表格,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X2检验,P<0.001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叉神经成像序列对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的异常血管显示率高。三叉神经在T2-SPC序列中显示为条束状低信号影,边缘清晰,周围可见脑脊液高号影环绕,血管于T2-SPC序列亦呈低信号影; 而T1-VIBE 序列中三叉神经为等信号,动脉血管为高信号影, 并通过MIP 重建图中多角度观察。图像分析结果:接触程度:89例患者中,症状侧血管神经Ⅰ型32例(35.9%),Ⅱ型47例(52.8%),Ⅲ型10例(11.2%);而无症状侧Ⅰ型74例(83.1%),Ⅱ型14例(15.7%),Ⅲ型1例(1.1%)(表1)。经X2检验,X2=41.8656,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表1 三叉神经成像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程度

3 结论

三叉神经解剖及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三叉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是最粗大的颅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由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出脑,位于感觉根下内侧。运动根内尚含有来自三叉神经中脑核的纤维,主要传导咀嚼肌和眼外肌的本体感觉。三叉神经内躯体感觉神经纤维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该节位于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前面的三叉神经压迹,为硬脑膜形成的Meckel腔包裹,其中枢突聚集成粗大的三叉神经根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感觉根在Meckel腔内,从内上向外下依次分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支。

三叉神经痛[3]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突然发作的短暂性剧痛(常是电灼样、刀割样、撕裂样或针刺样)为主要表现,可伴同侧面肌痛性抽搐,常因进食、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佛面等刺激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面等敏感部位而引起发作。常见病因有:邻近三叉神经部位的肿瘤、炎症性病变、血管病等引起三叉神经受累,或伴行小血管异常扭曲、颞骨岩部异常变异压迫三叉神经所致。而其中微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认识长期存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多种假说。而1967年Jannetta倡导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MVD)以来,血管性压迫导致三叉神经进入脑桥的入口区(REZ段)发生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已得到大量的病理学、神经电生理学和临床证据支持,目前这一学说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接受。

三叉神经血管成像的应用原理:3D-SPC序列[4,5],实为重T2序列,是由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上衍生而来,即一次激发,采集若干个回波,可以获得TSE的对比度。采用可变翻转角的超长回波链采集,根据磁共振信号衍化的基本原理,避免长回波链带来的模糊效应,而且由于回聚脉冲不再是统一的大角度,SAR值也显著降低。具有较高的信噪比(SNR),组织对比度高。该序列脑脊液呈高信号,颅神经、血管为低信号,因此在桥小脑池高信号脑脊液的衬托下, REZ段神经对比良好,与微血管信号差异显著。层厚仅0.5mm,可以进行三维重建, 因此可以多方位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手术提供详细的神经血管解剖关系。但该序列存在组织对比度不明显的缺点,即神经与血管信号相似[6,7]。

T1-VIBE序列是一个新的成像序列[8],可与并行采集技术相结合进行三维成像,并可进行血管的MIP重建。该序列主要用于腹部检查,较少在头颅扫描中应用。在VIBE图像上,脑脊液为低信号,颅神经为等信号,血管为高信号,易于观察,进一步证实神经血管的关系[9]。作为3D-SPC序列的补充,进一步提高了血管与神经之间的对比度。

两个序列相互补充,多方位的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叉神经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本组回顾病例8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三叉神经成像症状阳性侧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者57例,而症状阴性侧仅15例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现象,表明三叉神经痛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与存在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具有良好相关性,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文献报道压迫的动脉主要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脉及椎动脉[10,11]。本组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其次是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与文献报道一致。且压迫部位均在三叉神经脑池段(REZ)。

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的大都是小血管,采用薄层扫描,最大限度的减少部分容积效应以更好的显示血管与神经的关系。由于责任血管走行是多种方式的,故采用多方位重建以观察不同方位血管与神经的关系。综上所述,3.0T三叉神经血管成像可以清晰的显示三叉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指导临床治疗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无创检查,并对术前评估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De Lange EE, Vielvoye GJ, Voormolen JH. Arterial compression of the fifth cranial nerve causing trigeminal neuralgia: angiographic findings. Radiology, 1986,158:721- 727.

[2]班秀丽,程志才.评价磁共振3D-SPACE序列及VIBE序列对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的诊断效能及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5):118-120.

[3]Sindou M,Leston JM, Decullier E, et al.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the importance of a noncompressive technique-Kaplan-Meier analysis in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330 patients[J].Neurosurgery,2008,63(4):341-350.

[4]李国斌,张卫军.三维快速自旋回波成像技术—SPACE.磁共振成像,2010,1(4):295-298.

[5]Mugler JP Ⅲ, Kiefer B, Brookeman JR. Threedimensional T2-weighted imaging of the brain using very long spin-echo trai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Berkeley, Calif: ISMRM,2000:1630.

[6]赵永,邵广瑞,仲海,等.磁共振3D-FIESTA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4):509-511.

[7]陈立鹏,夏建东,魏新华,等.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在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6):8-10.

[8]陈凯,李天然,杨平生,等.三叉神经责任血管MRTA扫描序列的优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2):298-301.

[9]谭令,柴维敏,宋琦,等.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2):1250-1253.

[10]王义宝,公茂青,张久伟,等.磁共振3D-SPGR序列成像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应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5):296-299.

[11]秦怀洲,赵振伟,高波,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7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6):467-468.

论文作者:肖轶智 罗菁 吴先衡 曾向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磁共振3D-SPC序列及T1-VIBE序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论文_肖轶智 罗菁 吴先衡 曾向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