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开创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兼论中国对外贸易研究_中国学者论文

中国需要开创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兼论中国对外贸易研究_中国学者论文

中国需要开创性理论与实证性研究——两学者谈我国外经贸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创性论文,实证论文,中国论文,外经贸论文,学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谈话学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海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副院长 林桂军

记者:作为一位在海外游学13载、刚刚归国的经济学者,您对国内的外经贸理论发展现状有何感受?

海闻:我国的国际贸易研究与西方的研究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很快,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迫切需要理论指导;而我们目前的理论还基本停留在新古典贸易思想的水平,没能很好地发挥对政策的指导作用。许多政策只是跟着国际惯例走,缺乏理论指导,很被动。

记者:那您认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海闻:最需要的是运用科学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外经贸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做实证研究。我的感受:我国外经贸研究多偏重规范研究,大多讲现状,讲政策,属于介绍性的,缺少科学的经济分析,也缺乏新思路。

西方的国际贸易研究,一方面在纯理论上有新的发展,提出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等新学说;另一方面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进行大量的精确的量化分析。要缩短我们与西方国家在国际贸易研究上的差距,我国理论界需要一个观念的转变。

记者:可否举例说明?

海闻:比如汽车工业的保护,很多人认为要保护,却很少有人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对保护的成本——效益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我国消费者为汽车工业的高保护付出了极高的代价,这包括:1、消费者多花了钱;2、国产车目前阶段质量相对较差,造成较多污染和事故,使用者还多耗费了时间;等等。而保护的收益率是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将来有可能具备比较优势,以及中国的汽车市场广大但保护政策的成本收益究竟如何?缺少了这样的具体的实证分析,制订政策时便缺少足够的科学依据。

记者:您认为我国外经贸研究存在什么问题?

林桂军:我国的大部分研究都趋向于宏观,能够决定整个外经贸体制的发展方向,而且这种宏观战略的研究容易受到社会的赏识。而西方的研究较具体,注意理论体系的塑造;这种研究的合理性在于,只有首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非常透彻的研究,宏观的、战略的问题才可以建立在比较坚实的基础之上。我国理论界,很多具体问题还不清楚,例如比较优势与怎么合理地保护国内产业,保护具体行业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实际损害,等等,便急于谈论整体的问题。

记者:这种现象的根源何在?

林:首先,从学术界心态来讲,希望快出成果,不愿费力气去做具体研究。须知,亚当·斯密写《国富论》写了10年,马歇尔写《工业与贸易》写了3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写了40年。

其次,研究容易跟着政策走。再一点,我国的理论评价机制有问题,往往不是侧重从学术观点出发的客观评价。如果根据对政策的影响来评价经济学理论,则评价标准很难确定。因为经济学还不能算一门完善的科学,目前许多现实的经济问题,经济学家们还不能满意地做出解释。另外,它不象许多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而且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经济学理论的正确与否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在这种情况下,若用政策效果来验证,则容易引起无休止的争论。

记者:一种经济理论出现之后,一般学术界如何验证其正确与否呢?

林:通常是采用计量的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西方在经济理论的研究上,越来越具有数据驱使(data-driven)的特征,有许多计量方法来验证一种理论。

记者:您认为现有的西方理论适用于中国国情吗?还是我们应发展自己的理论?

林: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目标是: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这在不同国家都具有共性。如果我们将中西方的理论目标人为对立起来,同容易造成决策失误,也使理论工作者很片面。

一名理论工作者应当具有驾驭当代理论发展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国内国外最新发展,了解本国的实际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理论。否则会做许多无用之功。

标签:;  ;  

中国需要开创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兼论中国对外贸易研究_中国学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