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随着玩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带动了我国各个行业都随之进步,其中,机电设备经过长时间运行,在环境因素、工作负荷等因素的影响下,故障发生率比较大,要求采用有效的维修管理措施,同时还应该制定故障预防对策,提升设备运行水平。
关键词:机电工程;故障维修;故障预防
引言
机电设备系统是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系统各项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在机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提升其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通过采用专业的机电故障预防措施以及故障维修技术,可切实维护机电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因此,对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探究迫在眉睫。
1机电系统设备常见故障
1.1振动故障
机电系统设备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中,周期振动与宽带随机振动均为常见振动形式。振动监测中,在传感器的支持下,将振动信号和转速信号等转换成电信号,再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分析处理结果,确定采样频率。具体应包含以下几点:选择观测点位,测点是获取状态信息的重要窗口,如果测点具体位置的选择难以满足实际的诊断工作要求,这会对最终诊断结果的真实性及准确性造成影响。因此,所选测点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并且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可真实反映设备的实际情况。对设备频率和振幅进行估算,将其作为依据选择规格与性能相符的传感器。对传感器进行安装调试,检测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同时以检测结果为依据给出详细的诊断方案,以此来掌握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同时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采取维修措施,以免因连锁效应影响系统及设备正常运行。
1.2温度故障
温度是对机电系统设备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衡量的重要参数和指标,温度除了可以直观表现设备实际冷热程度,还能表现出分子运动实际动能。目前,在设备的温度监测方面,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接触式温度监测和非接触式温度监测,是现阶段最为常见的设备监测技术之一。该监测方法应配置红外探测装置,采集诊断对象发出的信号,再以监测结果为依据,绘制温度场图像,这一图像具备良好分辨率,可将表面温度表现为可视化的数据图像,为设备实际运行状态的准确判断提供参考。
1.3机械设备修复
不同设备因其磨损情况与程度不相同,所以其修复层厚度也不尽相同。镀铬的修复层厚度在0.1~0.3mm范围内;镀铁的修复层厚度在0.1~5.0mm范围内;喷涂的修复层厚度在0.2~3.0mm范围内;喷焊的修复层厚度在0.5~5.0mm范围内;振动堆焊的修复层厚度在1.0~2.5mm范围内。修复设备上损坏的部位时,应对其整体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损坏的部位和与之邻近部位的结构。如果设备对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在修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艺可能造成的变形问题。不同的工艺方法有不同的成本、周期和性能,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性。便面修复过程中,除了应考虑修复的方法,还应避免对不修复部位的材料及精度造成影响;充分考虑某些修复工艺可能产生零件变形;设备修复过程中,先进行定位基准;对运动速度较高的设备进行修复时,应安排平衡工序。
2机电设备维修方法
2.1生产维修
就实际生产现状而言,我们可依据设备对生产的影响情况,进行选择性修理,若待维修设备不是很重要,可事后修理,若待维修设备比较重要,应进行预防性修理。通过实施定期维修,能更深入的了解设备运行情况,以便事先做好设备故障防范工作。如对挖掘机进行定期保养,可对其零部件磨损情况有一个深入了解,可进行事先更换,进而防止因设备故障而影响正常生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故障维修
属于一种事后维修,主要在设备发生问题,无法正常工作或功能降低情况下进行的维修,具有非计划性特点,且维修工作的目的性较强。如对于采煤机液压系统而言,其工作的稳定性情况会对其故障率产生直接影响。采煤机液压系统较复杂,在日常生产作业中,依据液压高低的不同,把其液压系统粗略的分为低压部分与高压部分,一般情况下,低压会处于恒定状态,而高压会随运行负载大小的变化发生变化,通常负载越大,高压也会越高。若负载增大后,高压不但没有升高反而出现降低,则可推断出液压系统高压侧可能存在漏损现象,遇到此现象时应先实施停机处理;而当采煤机液压系统高压系统处于正常状态,而其低压系统产生不正常的下降现象后,我们可大致推断出可能是其补油系统发生泄漏或低压系统出现异常泄漏,应检查采煤机主油路辅助泵与检查采煤机液压系统低压侧;当采煤机液压系统低压出现上升现象后,而此时高压系统发生下降现象后,则可能是采煤机低压系统与其对应的高压系统出现了串通现象,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旁通阀、安全阀以及菱形阀进行仔细检查,看这些阀四周是否存在串液现象;当高温液压油中混入水后,会使油的黏度变小,使系统更易泄漏,造成油温升高过快;若采煤机牵引处发出异常声响,液压系统可能会有气穴,若处理不及时,易损坏油泵,对此,我们一方面应定期检查过滤器情况,另一方面应定期抽样化验分析油液。
3机电设备故障预防措施
3.1机械轴承磨损故障解决措施
首先在机电设备采购选型时,应注意轴承强度和材料标准的高要求;使用时因处于灰尘浓度高、颗粒大的生产环境应加装安全防护罩,避免外部颗粒进入,同时注意轴承温度散热;再者对机电设备安装时加防震垫等。当轴承磨损故障确定时,首先停车对安全防护罩、防震垫排查原因,及时更换新轴承及配件,并更换破损的安全防护罩和防震垫。
3.2人为误操作故障解决措施
其解决措施应提高使用人员安全操作能力,和对机电设备性能的熟悉程度,定期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和安全生产督查,做到岗位人员有上岗操作证,同时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制度规范人员生产行为,杜绝人为误操作对机电设备的损失。
3.3创造良好运行环境,加大设备改造更新力度
机电设备全程在室外工作运营,所以在对其维护过程中外界自然因素条件与人为因素不得不考虑其中。日常机电设备维护一定要做好防水、防雷和防电磁干扰,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除尘,降低金属部件镀层剥落与腐蚀发生率的提高可能性,为机电设备工作正常运行、延长寿命提供良好环境。要不断加大对机电设备的改造与更新力度,有必要对其零部件进行定期调整,主要是旧换新,避免设备老化致使性能弱化,进而变向加大设备故障检修成本。当然,因改造拆解下来的旧设备也不能完全丢弃,有必要对其进行专业检查,评估其零部件的重复利用可能性及利用率。
3.4紧急情况处理预案
对于一些突发事件,需要立即展开应对,做到及时、快速、精确、稳定,安排专业人员对故障原因展开分析后,对故障进行快速反应,建立预警机制,并结合故障类型建立相应的处理预案程序,将可能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例如在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需第一时间增加服务器,否则必然影响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与感应系统,并快速地完成车辆疏通和数据核算工作,及时排除故障,减少损失。
结语
本文主要机电设备故障维修以及预防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近年来,汽车总量不断增加,机电设备的工作负荷逐渐加大,机电设备运行故障发生率逐渐提升。应该加强故障监测以及维修管理,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故障预防策略,为机电设备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促进设备更新改造,强化第三方检测评估,并制定紧急情况处理预案,这样才能够提升机电设备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丹.机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检修要点探析[J].煤,2017(10):45-47.
[2]翟育东,窦圣勇.浅谈机电工程中常见故障的分析及维修[J].神华科技,2012(3):88-90.
论文作者:佟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设备论文; 故障论文; 机电设备论文; 系统论文; 机电论文; 对其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