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追求转轨的理论思考_升学教育论文

中国学校追求转轨的理论思考_升学教育论文

中国学校追求升学率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升学率论文,中国论文,理论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1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各级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环境迅速改观,逐步走向稳定、有序、规范、合理的发展轨道,各级学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好的可喜成绩。但与此同时,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如穷国办大教育面临着办学资金不足,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办学思想和管理水平等等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中小学学校教育普遍重视并追求升学率,而且其势甚猛,尽管国家教委以文件形式作出规定,力图扭转这种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但却收效甚微。本文针对我国教育界面临的这一问题,针对我国中小学追求升学率的现实问题,力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一些有价值的探讨。我们认为:我国学校追求升学率有其合理性;升学率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尺度;升学率与学校完成教育目标,与考试测评结果紧密相联,追求升学率将是我国现行体制和国情下的必然结果,将长期存在下去。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要有整体性的综合调控手段,否则难以奏效。

(一)升学率与合格率的关系问题

升学率的含义是指“学生完成在校学习的阶段性学习任务之后,为检测学习成绩情况或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参加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或专门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选择性升学考试之后,以分数决定的升学人数,用升学考试成绩反映升学的整体情况的比率,以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工作”。这一含义包括了几个前提条件:①升学率与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相联系;②升学率与组织考试的机构相联系;③升学率与考试这个测量尺度工具相联系;④升学率与考试之后的分数相联系;⑤升学率与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相联系,以求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这样,就赋予了升学率四个功能:①尺度性测量功能。以此测量学校是否完成教育任务以及学生是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规定的学习标准。以求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②导向性功能。由于这种升学考试是由学校,教育行政机构或专门的考试机构,专门的人员来组织,制定相对统一(如由校、地区或省市制定标准,举行小学升学考、初中升学考、会考等考试)的标准或绝对统一(如由国家制定全国性统一标准的高考、成人高考、自考、研究生考等考试)的标准来进行升学考试,采用统一的考试科目,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批改考试成绩,统一登记公布考试结果和统一录取学生的严格管理方式进行。因此,升学考试具有严肃、严密、严格的特点,使之对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具有指挥棒性质的导向功能;③诊断性功能。由于升学率与考试这个尺度性测量工具相联系,加之使用统一标准的严密方式组织施考,因此考试结果一方面可以诊断学生是否努力学习以及学习成效如何的大体情况,使之具有诊断优劣的功能;④区分优劣的选择性功能。从决定升学率的过程看,需要通过教育、教学过程来落实,需要考试来加以测量,最后要以每一个学生考试的成绩——分数来具体加以表示,升学率就是用每一个学生考试的分数来进行技术处理的结果。因此,升学率与学生分数紧紧相联,具有区分学生优劣的选择性功能。

自从我国正式确立学校教育制度以来,各级学校除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总目标外,还必须完成好适合各教育层次的具体教育目标。如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初中阶段的普通教育、大学阶段的高等教育、研究生阶段的精深专业教育,都有各自必须完成的具体培养目标。根据我国60年代颁发的高教60条,中教50条,小教40条的有关规定,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和相关教育法规法令的政策规定,各级学校的教育任务各有不同。如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任务具有双重性,一是向高校输送优秀新生;二是向各行业输送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劳动后备力量。我国初中阶段的教育任务也具有双重性,一是向高中和高中水平的中专学校输送合格优秀新生;二是为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打好各科文化课基础,使之具备合格公民必备的各种文化知识。因此,从理论上讲,一方面,初中、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的双重性必然与升学率发生内在联系,学校追求升学率是合理的,也是我国现有学校教育工作和国情下的客观必然规律。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机构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并检验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优劣程度,也必然要使用考试手段来测量、区分各级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育培养目标,而升学率就是一个重要的检测尺度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国高中、初中、小学三级学校教育追求升学率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正确的,无可厚非。升学率越高说明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越好,说明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越好,说明学生学习越努力。如果一所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没有一个或很少有学生能够达到升学考试设置的考试标准,升学率极低(尽管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客观条件限制或各种因素影响学校的升学率),那么,总体上可以说明该校没有能很好地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也间接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学生素质不高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在指导思想上,一要承认在我国国情条件和现行教育制度、考试制度下,学校追求升学率是一种必然规律;二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考试功能与使用加以研究,使考试、教育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只有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探讨学校追求升学率的根本原因,寻求出正确的解决对策。

按照我国为各级学校规定的教育目标,只要学校完成了规定的培养任务,通过考试并合格之后,国家和相应教育主管部门就会给予承认,发给学生个人相应文化水平的毕业证书,承认并肯定学校的办学成果。检验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性标准之一就是用“合格率”来加以测量。合格率应该说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程度的一个合理的检验标准。但是,合格率与升学率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合格率的含义是指“学生完成在校阶段性学习任务之后,为检测学生学习是否达到规定的最低合格标准,须参加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或专门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水平性考试之后,以达到合格分数标准人数的整体比率情况。反映学生学习达标情况,实行水平性考试制度,也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合格率的定义尽管也包含了与升学率相同的前提条件,也具有测量和诊断功能,但与升学率所不同的是,合格率反映的是一种水平达标情况,与水平性考试相联系,不具备区分优劣,优胜劣汰的选择功能,学生只要达标就进入合格者的行列。但升学率不仅反映了升学考试具有测量尺度和诊断功能,而且具有选择性功能,与选拔性考试相联系,是在合格的基础上再筛选出优秀者,只有合格加优秀者才能进入优胜者行列。因此,使这种选拔考试具有相当强烈的竞争性,使升学率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并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综上所述,合格率和升学率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两者都具有尺度性测量功能和诊断功能,可以反映出学校、教师、学生的大体情况,但由于两者的社会价值不一样,即它所产生的使用价值不一样,前者只作为一种达到某一阶段学习程度的水平性凭证,后者却作为一种可以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通行证,并与未来的职业、物质和精神的较高回报率相联系。因此,两者的导向功能,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如我国现行高中阶段的会考与高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两者考试性质不一样,使用价值也不一样。事实上,对高中教育起作用的仍然是高考,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重视的也是高考。在我国国情和现行教育体制、考试制度尚不能保证所有合格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情况下,从逻辑角度讲,合格并不能作为升学的依据,合格率虽体现测量价值和教育价值,但是社会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合格率对学校教育的导向功能也不明显。但升学率是在合格的基础上再次筛选的选择性考试,因此,升学率反映了选拔标准的合格率,也包含了达标合格的意思。加之它的社会价值得到体现,可以升入高一级学校接受教育,与学生个人利益相联系,无形中变成了一个具有硬性衡量尺度的标准,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导向发生了强烈和巨大的影响。

(二)教育与考试的关系问题

由于升学率与分数高低相联系,因此形成了学生重分数,家长重分数,教师重分数,学校重分数的倾向。由于分数常模是选拔性升学考试之后,用来计算和反映升学率的依据,因此学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大量而频繁地使用考试手段,教育行政机构和专门考试机构也多采用统一方式举行升学考试,使考试成了我国教育的一种普遍现象,它的利弊争论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把学校追求升学率笼统指责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把造成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归罪于升学考试,归罪于考试这根指挥棒。事实上,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各项校内、校外考试制度相继建立并日趋繁荣,学校重视使用考试手段来检测和监控教育质量,以考试手段规范和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重视使用考试手段选拔各种层次的优秀人才,调动学校的办学积极性,调动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相继建立了多层次(小学升学考,中学升学考,高中升学考)多系列(高考,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出国留学人员外语考试等),多功能(水平性,选拔性,鉴别性)的各种考试制度。这些考试制度不仅有利国家及各级学校选择大批优秀人才,也强有力地驱动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紧紧牵动着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也吸引着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注意力,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可以说,我国逐渐完备和繁荣的教育考试制度经过近20年改革和发展,已成为与学校教育紧密相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从社会的边缘地带向社会中心移动。尤其是高考不仅成为高中教育的指挥棒,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初中和小学教育。使考试的负面影响也日趋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我国教育成了“应试教育”,升学考试严重扭曲了我国中小学教育,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的正常进行,甚至背离了党和国家制度的教育方针。因此,要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使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甚至有人预言,升学考试不仅导致学校、教师、学生重分数,追求升学率,而且还会危害国家,祸及青年一代,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造成悲剧性后果。那么,应当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我们认为,考试的片面性、偶然性、模糊性和不精确性的四大弊端至今没有完全科学地加以解决,加之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考试,可能埋没人的某些特点,驱动教育为考试服务。但是考试坚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公平、公正的取材标准,经过人类的不懈努力,正在成为人类社会较为理想的具有尺度性的测量工具,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不朽的贡献,中国人创造考试制度以来,从世界各国学校、社会均频繁地使用考试手段来选拔人才的整体情况看,考试的积极功能是主要的,不然人类早已抛弃了考试。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和分析教育与考试、考试与教育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理论指导,有利于我们澄清对如何看待和分析学校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有利于澄清把我国教育定性为“应试教育”的混乱认识。

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学校教育追求升学率的合理性,分析了教育与考试两者的辩证关系之后,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驱动学校追求升学率的深层社会原因,探讨考试弊端及防止的相关对策。

驱动学校追求升学率的原因在我国表现是错综复杂的,多种因素互相交织在一起发挥着作用,因此,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只有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战略高度,采取长期的、整体的综合配套措施才能加以解决,只有从理论高度上认识考试的功能,努力协调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才能使我国教育与考试的关系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一)人口问题与教育矛盾是导致追求升学率的根本原因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有几亿人之多。如高中16050所,在校学生达716.12万人,每年应届毕业生数和有条件参加高考竞争的人数达300多万,尽管党和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采取种种措施,不断增加招生人数,不断挖掘办学潜力,从解放初每年只能招收6万左右,恢复高考初期每年也只能招收28万左右,发展到1996年每年招收96.5万人,但是仍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求学需求,全国录取人数始终只占报名人数的20—30%左右,能上大学的人数只占同龄青年的3—5%左右。激烈的考试竞争,客观上加剧并决定了高考的升学竞争性,使得我国高考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升学考试。另外,我国在校的几千万中学毕业生,只有65%的学生可以升入高中就读,中专学校的容量也相当有限,初中升学考试的压力也不轻,竞争同样激烈,而且近年热度不断升温。在校小学生的基数更大,尽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法,但为了争取进入重点中学、名牌中学,小学升初中的考试竞争也是存在的。从纵向看,小学毕业考→中考→高考都存在着升学竞争,客观上决定了追求升学率不仅是学生、家长个人的竞争需要,也是教师、学校办学的一个努力目标,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这四个方面的努力方向不谋而合,绝非偶然,是人口基数大而教育不能满足和适应求学需要的矛盾所致,这是导致追求升学率的根本性社会原因。

(二)我国教育体制和高等教育难以适应求学需要是导致追求升学率的另一社

会原因

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体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需要,但却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公众求学需要,尽管也基本形成了普通全日制高教、成人高教、职业技术高教、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五个系列的高等教育体制,但仍难以容纳所有有求学愿望的、合格的青年需要,只有通过选拔性考试来筛选合格的优秀者。这样客观上又加剧了人口基数过大、升学竞争的激烈程度。

(三)升学竞争是人类社会筛选机制的需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穷国办大教育,国家难以在经济上拿出更多的钱投资教育,资金短缺制约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制约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及大众化,目前实行的仍然是尖子型的高等教育。既然是优秀者和尖子学生才能上大学的客观条件,而且也是由国情所决定的这一长期现实,那么引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重视关追求升学率就是一种必然性的长期现象。即使国家经济达到工业发达国家水平那样,可以满足50%的适龄青年上大学的需求,但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升学竞争也会长期存在。

(四)重视并追求升学率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自从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来,读书、考试、做官就三位一体地发挥作用,这种经过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一种深厚的历史惯性。表现为中国人及中国家庭历来重视子女的教育,重视鼓励、帮助、支持子女通过教育走向仕途、博取功名。加上接受教育以后物质和精神的社会价值很高等多种因素,形成了中国特定的考试价值观,使考试→教育→考试→做官,教育→考试→谋取好职业、博取功名、成才的价值观念一直占据主流性地位。

在这四大社会因素的影响和支配之下,使考试的测量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三大功能发生了异化,始终难以协调发挥作用。理论研究表明:如果考试的三大功能处于不协调状态,一种功能对另一种功能产生干扰和抑制,就会使考试的负面功能象瘟疫一样漫延,影响考试的声誉。此时人们就最易倾向抨击它。如果不能清醒正确地认识考试的功能,正确使用考试的结果,会导致相当大的思想昆乱。例如:当升学考试的社会功能大于教育功能和测评功能,加之政策影响和使用不当,就可能干扰或损害教育考试的声誉。我国有识之士和社会各界抨击考试,批评升学考试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批评考试扭曲了教育,违背了教育方针,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把教育定性为“应试教育”,要求使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等等说法,与考试功能的确在发生异化,不能协调发挥作用有着根本联系。这是要引起我国教育界,考试界特别警惕的大事。

面对我国当前教育界和考试界的实际,我们新老两代人有必要在世纪交替之际,对我国的国情、教育、考试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冷静分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再认识考试的功能与使用问题,以求使我国的各种类型的大规模的校内、校外考试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使考试工作做到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向社会输送大批合格人才,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优秀人才,有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新老两代人有必要从实践与理论两大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理论方面,要大力研究考试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大规模考试的功能与使用问题,使它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测量价值三大功能处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使考试这一测评工具更科学、更合理、更公平。不断完善考试的功能、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然人类社会早就抛弃了它,考试制度的繁荣和发达已经形成一种世界性潮流。不断完善考试制度的科学性,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新老两代人的光荣使命。

考试如同一把双刃利剑,用得好,扬利除弊,用不好弊端丛生。考试如同医生用药一样,不能乱开方,不能乱治病,要对病下药,对症开方,关键是一个诊病正确,开方有效的使用问题。尤其对于大规模国家统一考试,由于代表了国家意志和声誉,这需要从国家安全、民族兴衰、教育发展、文化繁荣的战略高度上认识它,需要国家统筹解决它的使用问题,管理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对使用大大小小考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人为地滥用考试,很有必要汇同法学界、教育界、考试界等各学科的专家,正式起草和颁布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考试法》,从法律上确认它的作用和意义,确定它的存在机构及管理权限,规定的使用问题。使之步入规范、科学、法制的健康轨道,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和人才选拔作出贡献。

——实践方面,我们认为只要考试与教育、教育与考试的紧密联系客观存在着,只要考试制度客观存在着,只要人类文明,教育和社会需要考试这个测量工具来为其服务,只要人类还会使用考试这个工具来为其服务,考试的测量、教育和社会三大功能就会继续发挥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从世界和我国学校教育的漫长历史和当前国内外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看,都在大量而频繁地使用考试,小到对一个教学单位情况的诊断性考试,对一门课学习情况的期中、期末总结性考试,大到每个学习阶段结束之后的升学考试,水平考试,选择考试,以及国家、社会各业务部门举行的大规模考试,这些大大小小的考试总是伴随着我们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伴随着学校教育,伴随着我们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选拔、评定、使用。这是一种普遍的国际教育现象,这是一种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不要以为只有中国才大量使用考试,举行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以及大学阶段的各种考试,其实,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均和我国一样,在频繁和大量的使用考试,以考试来规范教育,选拔人才。如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以及新加坡均重视使用考试手段。以美国为例,美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每学期、每学年的考试,测验比任何国家都要多得多,所使用的考试范围也比任何国家都要广得多,包括了几乎所有一切可能测量的领域,诸如测量人的智力、心理、技能、社会适应、意志品质、知识水平等各个方面。以求使考试结果作为改进教学、指导学生、选拔人才,任用官员的依据。从世界范围看,尽管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对考试的批评不断,但并没有那一个国家把自己的教育说成是“应试教育”,包括考试竞争最激烈,被指责为“考试地狱,学历社会”的日本,也没有轻易把本国教育说成是“应试教育”。从世界范围看,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把考试的改革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举行了世界范围的多次考试问题国际会议,其活动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世界教育评价协会组织(IAEA)也把研究注意转向了考试问题上,1996年10月在中国北京召开第22届年会,专门研讨大规模考试的意义和使用问题。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加大考试的理论研究,探讨和改进考试存在的问题。而不应只是抨击它,贬低它,甚至提出有违世界潮流,否定考试的做法和提法。

以上看法供参考,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标签:;  ;  ;  ;  ;  ;  ;  ;  ;  

中国学校追求转轨的理论思考_升学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