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失业问题及其特征-基于CLDS追踪调查数据的描述论文

中国的失业问题及其特征
——基于CLDS 追踪调查数据的描述

蔡 禾 曹薇娜

摘 要 对中国的失业问题及区域差别、人群特征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性分析,区域差别上,首先,农村地区失业率低于城镇地区;其次,中部地区的失业率最高,东部居中,西部地区最低;再次,失业率与城镇规模没有必然的正向关系,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东部地区大城市的失业率明显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失业率反而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人群特征上,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长期失业者比例较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失业率逐渐降低,而城镇地区的失业率与年龄组呈现出W 型关系;教育程度与失业率高度相关,农村地区的高教育程度人口的教育回报低于城镇。失业率不升反降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平稳的增长趋势也可以维持目前的充分就业,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失业率趋势基本能够保持平稳,甚至略微稳中有降。

关键词 失业问题 失业特征 结构性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降低失业率是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09年,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的总量大概是1.3亿人,大约有15.3%的农民工因全球金融危机而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找到工作”。面临就业难问题的不仅仅是农民工群体,同时还有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他们在毕业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中一部分人抱着“gap year ”(间隔年)的想法通过旅行、义工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经历和见识,可以说这部分毕业生是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当然也有一部分毕业生抱着“跳板”想法进入到职业体系中,然后寻找时机“跳槽”到心仪的职位,虽然他们暂时进入到劳动力市场之中,但是他们也面临着随时可能到来的失业。按照前人的研究,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失业的主要人群为“4050”人员、农民工群体和大学生群体,这三类群体的失业问题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突出的供需不对等。

每一次失业潮都意味着大批劳动者不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取生活资源,而且一旦家庭中最核心的劳动力失业,那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将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危机,甚至会很快出现贫困。那么近些年我国劳动力的失业形势是否更严峻了呢?了解失业人群的特征以及我国失业现象的情况和趋势,才能根据失业现象的具体成因做出相应措施。本研究主要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 )”的相关数据,同时使用政府公开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我国当前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对失业群体的特征差异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以期做一个综合性的描述。

一 、近些年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趋势 ——进入经济新常态

作为影响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一直是劳动经济学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失业现象,奥肯定律曾指出经济增长率每提高3%,失业率大概降低1%(依据美国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那么宏观的经济发展状况必然对失业状况有影响。为了准确认识我国的失业形势,首先要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以下变化:

(一)经济增长退出“二位数”增长期,进入“一位数”增长期

宏观上的经济走势是影响就业情况的重要因素,文章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绘制了图1-1,由图可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03年到2011年达到了10%的强劲增势,快速的经济增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势头逐步减弱,经济增长退出“二位数”增长期,进入“一位数”增长期,步入“新常态”,按照奥肯定律,经济增长的放缓,可能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就业的总体情况。

图 1-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点 (单位 :%)

(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加速

经济发展寻求“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在加速淘汰,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得到鼓励,第三产业在经济上的贡献将越来越大。我国经济的三次产业构成如图1-2所示,第一产业的构成平稳下降,趋势不明显,在2008年之后一直处于10%以内;第二产业2010年后的占比也逐年降低;第三产业占比反而逐年提升,在2015年已经超过50%,甚至仍有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同时由于政府的鼓励政策,第三产业得到很大推动,如广东省从2008年就提出“腾笼换鸟”的“双转移”战略。

图 1-2三次产业构成增加值 (单位 :%)

(三)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产业兴起

经济增长要求适应和引领时代,创新是关键。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产业、金融和地产经济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着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一方面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面临用工成本的增长,劳动关系的两极分化将趋于明显。

逻辑上讲,无论是经济涨幅的平稳态势、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还是“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都必然会对劳动就业带来负面影响,失业率将会增长,甚至有可能较大幅度增长。那么目前我国的失业率形势真实状况是怎样的呢?

二 、近些年我国失业率的变化趋势

根据本文数据结果可以发现,我国的调查失业率并没有因为宏观经济发展的走势减缓(经济增长放缓)而大幅度提高,反而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那么相关的影响机制可能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一)官方统计的失业率

国家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依据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的失业人数和同期就业人数,在这个基础上计算得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如图2-1所示,2010年开始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0~4.1%。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人数/(同期就业人数+登记失业人数)。

从表2-2中可以发现,城镇地区的失业率最高在2008年达到9.52%,而此时的农村地区失业率仅为1.55%,明显高于农村地区,而在2012年城镇地区的失业率与农村地区差异最小,但仍旧相差1.29%。同样的表2-3也展现了类似的差异性。可以说,城镇地区的失业率一直显著高于农村地区,一方面可能与农村地区劳动力可以选择务农等工作、而城镇地区劳动力只能通过就业来进入劳动力市场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也与城镇地区人口失业有失业保障、而农村地区没有失业保障相关,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压力相对城镇地区劳动力更大。

蔡昉等多位研究者提出,目前的登记失业率存在局限性,应采取调查失业率,同时发布劳动参与率、就业充足率等辅助性指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无论是统计过程还是结果,城镇登记失业率都饱受争议,首先,登记失业率只统计在城镇拥有非农户口的居民,而将非农户口的城镇居住者排除在外;其次,失业劳动力并非全部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登记,因而会产生遗漏;再次,由于标准问题,难以与国际进行比较。基于此,学术界便开始了对失业率数据的收集和测量。

Li 2013b: Li Xuezhu (李学竹), Diplomatic Transcription of the Sanskrit Manuscript of the Munimatālakāra Chapter 1: Fols. 1v1-3v5, China Tibetology, vol. 20, 1-11.

(二)学术机构的调查失业率

由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一些记录、统计上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系统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全国性的社会发展数据,目前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CGSS 、北京大学CFDS 、社会科学院CSS 、中山大学CLDS ,虽然这些大学、研究机构对失业的调查设计有差别,但是整体上还是可以看出失业率趋势。以CSS 和CLDS 2014为例,其中CSS 对于失业的定义标准主要问题是目前有没有工作、目前在找工作吗、如果现在有一份工作两周内是否可以工作、目前没有工作的原因是不是“不想工作了”,CLDS 2014的问卷问题主要是目前有没有工作、目前在找工作吗、上周如果给您一个工作机会是否可以开始工作、目前是否想工作,可以发现调查数据对失业的定义都满足不在业、在找工作、有工作马上到岗。

图 2-1城镇登记失业率 (单位 :%)

表 2-1不同调查中对失业认定标准的问卷设计

1.ILO 标准失业率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LO )在2013年更新版的《关于经济活动人口、就业、失业及不充分就业统计的决议》,失业人口的标准是有劳动能力、在劳动年龄段内、无工作、有就业意愿,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就是这个原则,此时失业率的计算方式为:ILO 标准失业率=ILO 标准失业人口/(在业人口+ILO 标准失业人口) 。本文依据不同的年龄口径计算调查数据中的ILO 标准失业率,其中表2-2中,是无论在业或者失业,全部按照16-59岁进行统计;表2-3中,在业人口是包含了所有年龄的全部在业人口,失业人口按16-59岁进行统计。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大赛(简称技能作品大赛)是中国职业教育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洽活动。近几年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全国技能作品大赛,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别荣获全国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的优异成绩。技能作品大赛在引领专业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改革,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发展,实现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由表2-2可知,无论是CSS 还是CLDS 的调查数据都显示,全国的ILO 标准失业率在4%上下浮动,与城镇登记失业率(4%左右)的差异相对较小,且逐年降低;但当将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分类来看时,结果则有着显著差异。同样的表2-3也显示,全国的ILO 标准失业率在逐年下降。

表 2-2ILO 标准失业率 (单位 :%)

3×0.1通过乘法分配律整合的方法理解为3的十分之一(即十分之一个三);再与7相乘则理解为3的十分之七(即十分之七个三).所以整数乘小数都可变形为整数×0.1×整数,具体的思考过程为先通过乘法分配律变形解释整数×0.1的含义,再将其看做一个整体,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表 2-3ILO 标准失业率 (单位 :%)

2.ILO 拓展失业率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0至70岁,平均年龄(47.8±7.4)岁,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7例,高中5例,大专及以上4例,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1至71岁,平均年龄(48.1±6.9)岁,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6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ILO 标准要求有找工作的行为,但有一些虽然暂时没有找工作但是想工作的劳动力,在ILO 标准中被归类为非经济活动人口,而实际上是潜在的失业人口,因而学术研究上对于失业率的计算建立了新的标准——ILO 拓展失业人口,其基本判断标准为:目前不在业,想找工作,一年内打算工作的群体。按照此标准,ILO 拓展失业率的计算方式为:ILO 拓展失业率= (ILO 标准失业人口+拓展的失业人口)/[在业人口+(ILO 标准失业人口+拓展的失业人口)]。本文依据不同的年龄口径计算调查数据中的ILO 标准失业率,其中表2-4中,是无论在业或者失业,全部按照16-59岁进行统计;表2-5中,在业人口是包含了所有年龄的全部在业人口,失业人口按16-59岁进行统计。

表 2-4ILO 拓展失业率 (单位 :%)

如表2-4所示,全国的ILO 拓展失业率较ILO 标准失业率高(年龄口径一致性的情况下进行比较),近几年都浮动在8%左右,这也是在预料之中的,毕竟拓展的失业人口标准较ILO 的失业标准更为松弛一些,其中的差异大概在5%左右(如2012年ILO 标准失业率3.81%,ILO 拓展失业率8.02%,差异为4.21%;2014年ILO 标准失业率4.26%,ILO 拓展失业率8.72%,差异为4.46%;2016年ILO 标准失业率2.43%,ILO 拓展失业率7.7%,差异为5.27%),差异较大,且逐年增大,那么也就意味着暂时没有找工作但是想工作的劳动力比例在增大;同时可以发现2016年是近些年失业率最低的年份,全国平均ILO 拓展失业率仅为7.7%。又如表2-5所示,全国的ILO 拓展失业率较ILO 标准失业率高(年龄口径一致性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同时从农村和城镇两种区域类型来看失业率,农村地区ILO 拓展失业率(5.10%)低于城镇地区(9.26%),与表2-4所示结果一致。

表 2-5ILO 拓展失业率 (单位 :%)

三 、失业现状与问题

(一)数据基本情况

本文主要依据中山大学2016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 )数据,对我国失业问题及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对于失业率的标准,本文采用ILO 拓展失业率标准进行计算,即ILO 拓展失业率= (ILO 标准失业人口+拓展的失业人口)/[在业人口+(ILO 标准失业人口+拓展的失业人口)],其中对于劳动力的年龄限定方面,本文中在业人口包含不分年龄的全部在业人口,失业人口则按16-59岁进行统计。本文将完全根据ILO 拓展失业标准对我国失业形势进行描述和分析,下文中失业率即ILO 拓展失业率的简称。

(二)失业率的区域差别

1.从农村和城镇两种区域类型来看失业率,如表2-5所示,农村地区失业率(5.10%)低于城镇地区(9.26%)。这与我国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城乡差异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农村地区在无法充分就业的时候可以选择务农等相关工作,但是城市劳动力因为没有土地而只能在就业市场中进行选择。同时,由于城市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更为充分,他们在面临失业时可以得到的救助也就更多,因而就业压力较小,而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失业的保障而不得不降低职位预期,尽快的进入到劳动力市场之中。

2.从年龄组的分布来看失业率,由图3-1可知,农村地区的失业率与年龄的关系呈现出线性关系,即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失业率逐渐降低;而城镇地区的失业率在16-20岁时非常高,并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在26-30岁时达到底端,又开始增高;同时可以发现,在35岁前,农村地区的失业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而在35岁之后,城市地区的失业率超过农村地区。可能与农村劳动力的“回流”特征有关系,他们年轻时进入城市打拼,年纪大了之后选择回老家“落叶归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属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继电器的原理及各类指标的计算应用,从而为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工业基础。课程是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堂讨论、课后学习理解、课后作业、课堂实验、课程考试的方式使其学习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理论、原理,掌握典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培养学生对各种继电保护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图 3-1不同年龄组的失业率分布图 (单位 :%)

在工作上,王敏似乎没有体现出非常官僚的一面。在同事眼里,他对下属以严厉著称,不接受下属的请托事项,不允许搞“乌烟瘴气”,对工作搞不上去的地方和当事人毫不客气。其上一任秘书戚某跟着他一干就是九年,有三次提拔机会,但王敏明确表态不能“特殊照顾”,直到2012年戚某才得以任用。但王敏的另一面却是娇纵亲属和子女大肆敛财。因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看起来只是作风问题,但长期作风不正,就容易堕入腐败的深渊。

(3)恢复护理:患者在治疗时应采取仰卧的姿势,在治理的初期,患者应保持躯体平放,尽量较少不必要的活动,在治疗中期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在治疗的后期,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活动,但应该适度,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表 3-1不同地区的失业率分布 (单位 :%)

4.从城镇规模来看失业率,失业率与城镇规模没有必然的正向关系,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由表3-2可知,东部地区大城市的失业率明显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失业率反而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大城市的失业率略高于中小城镇;西部地区的失业率都低于中部地区。由此可知失业率与城镇规模并非必然联系,反而是当地的经济结构影响失业率。

表 3-2不同城镇规模与地区的失业率分布 (单位 :%)

(三)失业者的群体差别

③ 张车伟、蔡翼飞:《中国“十三五”时期劳动供给和需求预测及缺口分析》,北京:《人口研究》,2016年第1期,第38页。.

表 3-3失业群体的男女比例差异 (单位 :%)

2.长期失业者比例较高。表3-4描述的是失业群体失业时间长短的分布,可以发现,失业时间大部分在1年以上,其中在3年以上的比例达到了32.47%,失业者在长期失业的状态下极容易引起贫困、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值得关注。

表 3-4失业时间长短分布表 (单位 :%)

3.失业者的生活境遇值得关注。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家庭年人均收入1万元及以下的家庭,其中负债家庭比例达到38.77%,当家庭中的核心劳动力面临失业时,整个家庭都将面临贫困的威胁。另外,失业人员的生活费来源主要靠家人收入(50.07%)、个人积蓄(26.24%)、临时工收入(11.83%)和亲友接济(8.67%),依靠失业及社会救济的比例极低。

本文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在罗晶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颗粒状农产品的分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拟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枣、花生和开心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种颗粒状农产品的主要特征,考虑到实验分选的颗粒状农产品其在外在形状上差异不大,然后对其有长短轴、RGB颜色空间和纹理特征等进行特征提取和筛选,然后用KNN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得到能够代表图像的本质特征。下一步工作就是通过在PC机上进行实验验证,进而将该算法应用到实际农产品的分选,最终实现对颗粒状农产品的分选。

表 3-5失业人口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分布 (单位 :%)

4.教育程度与失业率高度相关,农村地区的高教育程度人口的教育回报低于城镇。图3-2显示,对于城市劳动力而言,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失业率大致降低,这与教育理论相一致,即教育会提高人力资本从而促进就业。而对于农村劳动力而言,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失业率逐步增加,在技校(17.15%)、中专(15.19%)、大专(10.75%)程度达到峰值,之后便降低为8.07%,可以发现,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失业率之和为11.42%,且未上过学的群体失业率最低,当教育程度达到本科及以上时,失业率又开始下降,这表明高中至大专的教育程度会导致最大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失业,这可能是因为教育让这些农村劳动力不想再返回农村工作或者因农村的工作场域有限而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城市中或者工作难以找到、或者因为工作达不到预期而选择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

图 3-2不同教育程度的失业率分布 (单位 :%)

如表3-6所示,有无职业资格证书对失业率的影响在农村和城镇恰恰相反:城镇地区拥有资格证书的劳动力失业率为5.29%,明显低于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群体;而在农村地区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失业率反而高于没有职业资格证书,这也就表明,职业教育在农村地区回报可能低于城市。

表 3-6职业资格证书对失业率的影响分布 (单位 :%)

5.年龄分布不同。

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是水利信息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标准化的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为了实现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避免信息的重复,同时在采集信息、收集信息、传输和处理信息等环节时采用指定的相关技术和相应的标准。从而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目标的实现,遵循相关的原则,积极响应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 3-3不同流动状态劳动力失业率分布图 (单位 :%)

(四)调查失业率不升反降的潜在影响机制

失业率是判断我国劳动力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关乎民生的基本情况,影响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准确估计失业率至关重要,我国现行统计失业率的指标主要有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那么按照这两种不同的统计方式,失业率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呢?

a、由于下层挡板主要作用是促使煤粉气流产生初级旋流,而现有上层挡板部分或大部分处于全开位置,当煤粉气流进入上层挡板后,上层挡板不但没有起到增加旋流强度的作用,反而起到了降低旋流强度的均流板作用,从而使得煤粉气流旋流强度降低,沿分离器轴向运动,分离效果变差,因此即使下层挡板在较大范围内调整,而当煤粉气流通过上层挡板后,旋转强度显著降低且与调整前后变化不大,从而造成分离器挡板在较大范围内调整时煤粉细度变化较小;

第一,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准确判断我国的失业形势,需要全方面了解经济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兼顾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在2011年已经达到我国人口红利的转折点,之后每年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都在下降。其中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2011年达到顶峰的9.25亿,人口红利转折点出现后增长逐渐减弱,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减少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劳动年龄人口2012年相对2011年减少345万,2013年减少244万,2014年减少371万,2015年减少487万,2016年减少与2015年相当,5年预计累计减少接近1800万,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劳动力“用工荒”。人口结构的供给面变化,自然会影响失业率的评估。

第二,非在业劳动力人口中,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比例增加。文章按照未就业的原因将非在业劳动力人口进行了细分,除去16-59岁的在学、退休人口:其中现在没有工作、找过工作、但不能够工作为被动退出劳动力市场,现在没有工作、没找过工作、不想要一份工作或不打算找工作为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现在没有工作、没找过工作、想要工作和打算找工作二者都为“看情况”或其中一者为“看情况”、一项为“肯定”为游离状态,需要强调的是,非在业劳动力人口与严格意义上的失业群体有明显区别,其中后者为虽然没有工作但有工作意愿也进行过寻找工作的活动,而前者是没有工作也没有工作意愿的群体。

3.从东部、中部、西部三种区域划分来看失业率,如表3-1所示,中部地区的失业率最高(7.04%),东部居中(6.52%),西部地区最低(5.44%);如果仅看东北三省,调查失业率达到9.51%,大大高于全国6.50%的调查失业率,其中,东北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8.27%,几乎是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9.26%)的两倍。不过东北的农村调查失业率为4.54%,低于全国农村调查失业率5.10%。

表3-7显示,失业率的比例在逐步增加,非常明显的是“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在逐年增长,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劳动力在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期由于个人的主观或客观原因而不想或者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工作,这部分人群并不会被计入失业率的计算之中,因而ILO 标准失业率可能不升反降,但是若按照ILO +拓展的标准来评估失业率,如表3-7显示,2014年失业率较2012年是有所升高的,2016年较2014年又有所降低。

表 3-7非在业劳动力人口情况变化 (单位 :%)

第三,结构性失业特征明显。表3-8和表3-9描述的分别是白领职业群体和蓝领职业群体中非在业劳动力在不同行业的人口情况变化,可以发现,按照ILO 拓展失业率的评估标准,白领职业中的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失业率逐年降低,2016年为1.51%;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失业率近几年变化不大,均在1%左右浮动。其中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比例都在降低。表3-9显示,蓝领职业群体中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的失业率在2016年或2014年都有大幅度增加,甚至达到了10%以上。可以发现,白领职业群体的失业率明显低于蓝领职业群体,这反映出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匹配,尤其是蓝领群体中的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有关人员趋于严峻的失业现状。

表 3-8白领职业群体中非在业劳动力人口情况变化 (单位 :%)

表 3-9蓝领职业群体中非在业劳动力人口情况变化 (单位 :%)

四 、小结

本文对中国的失业问题及区域差别、人群特征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性分析,并对失业率不升反降的现象做出了解释,依据本文研究,首先在分析我国目前失业形势时可以发现,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平稳的增长趋势也可以维持目前的充分就业,同时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失业率趋势基本能够保持平稳,甚至可能略微稳中有降。

同时文章发现,失业率与城市规模无必然联系,但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即不同地区的就业情况面临的问题必然有差异,因而在处理劳动力失业问题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东北地区目前处在所有制转型时期,因而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各方面就业保障。对于中部地区,由于其处在东部产业转移时期,劳动力市场中一些群体由于缺乏经验或者技能水平偏低等原因失业,因而要不断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使劳动者拥有适应市场需求能力,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从而解决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对于东部地区,中小城镇要积极吸引劳动力就业,并提升劳动力的工作能力,大城市中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劳动力需求往往较大,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信息不完全,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往往会导致结构性失业,因而要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弊端,提高劳动力跨产业、跨地区的流动。

面授阶段充分运用示范性教学的方法,以加强理解和记忆,包括正常的图例,异常举例,充分使用临床积累的病例进行讲解。示范性更重要体现在个案报道和科研设计方面,将历年有价值的个案及科研设计展示给学员。在启发的同时,使学员认识并熟悉个案书写及开题报告的格式。

本文研究表明,经济新常态伴随着的是结构性失业更为突显,长期失业群体可能会增加。本文通过对失业率的区域差别和失业者的群体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地域差异等)变得更加突出。此外,文章还表明农村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不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低的原因在于职业教育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职业期望,但是又没有办法提供足够多的相应岗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另外,对于农村劳动力而言,在城市中的社会网络原本就较城市劳动力少,能够得到的社会支持也相应较少,因而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回报效应较低。需要强调的是,失业者和失业家庭的生活境遇和再就业状况值得关注,失业者若持续性没有就业机会,则会失去生活来源,从而陷入贫困。

① 《中农办:春节前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2009年2月2日,网易财经,http ://money .163.com /09/0202/10/5152AQQA 00252G 50.html 。

② 时磊、田艳芳:《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与“知识失业”》,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1期,第28页。

1.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表3-3将失业群体分男女描述了失业率,可以发现,无论农村地区还是城镇地区,女性的失业率都远高于男性。在2016CLDS 调查中,女性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于男性,女性在职雇员签订3年期限劳动合同的比例是男性的122 %,女性合同短期化现象更为严重。女性工作状况与婚姻家庭相关,超过三分之一的女性结束工作是因为家庭原因,超过四分之一的女性因为照顾小孩而没有找到工作;而这两者在男性无工作者中占比均未超过10%。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家庭中子女的照顾任务加重,家庭老年照料也有可能造成子女退出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女性劳动力,这也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可以想见,二胎化有可能加剧女性失业问题。

④ 2003年至2016年的原始数据出自 国家统计局: 《3-1国内生产总值》,载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 (2017)》,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 ://www .stats .gov .cn /tjsj /ndsj /2017/indexch .htm 。

⑤ 第一产业指以农业为主的各产业,如畜牧业、渔业、林业等;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还包括电力和煤气业等;第三产业指服务性产业,包括运输、通信、商业、金融、职业性服务等。

从失业率的年龄分布来看,如图3-3所示,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的失业率变化趋势大不相同。流动人口的失业率在不同年龄段变化幅度不大,总体呈弱W 型,相对于非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失业率总体呈现出平稳态势,这可能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相关,按照推拉理论等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劳动力在流动之前已经对流入地进行了深入了解,甚至工作有了着落才选择流动,在失去工作的一段时间内如果没有找到下一份工作,那么大部分也会因为生活所迫流动到下一个地区,可能是其原本的流出地,也可能是选择了新的流入地。而非流动人口的失业率在不同年龄段变化幅度非常大,按年龄呈现出急速递减的线型趋势,其中青年劳动力失业率非常高,几乎达到了一半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失业率递减。

⑥ 2008年5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研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意见,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广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http ://www .gd .gov .cn /govpub /rdzt /jkszy /)。2010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全文,2010年5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http ://www .gd .gov .cn /gdgk /gdyw /201005/t 20100520_ 121030.htm )。

⑦ 2003年至2016年的原始数据出自 国家统计局: 《3-2国内生产总值构成》,载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 (2017)》,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 ://www .stats .gov .cn /tjsj /ndsj /2017/indexch .htm 。

⑧ 蔡昉:《论就业在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中的优先地位》,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3期;蔡昉、王美艳:《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蔡昉:《宏观经济政策如何促进更多更好就业?——问题、证据和政策选择》,北京:《劳动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

⑨ 2003年至2016年的原始数据出自 国家统计局: 《4-1就业基本情况》,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 (2017)》,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 ://www .stats .gov .cn /tjsj /ndsj /2017/indexch .htm 。

⑩ 年龄口径:无论在业或者失业,全部按16-59岁统计。

年龄口径:不分年龄的全部在业人口、失业人口按16-59岁统计。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90页。

年龄口径:无论在业或者失业,全部按16-59岁统计。

式中,N0为液化判别标贯击数基准值;d0为标贯点在地面下的深度(m);dw为工程正常运用时,地下水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m),当地面淹没于水面以下时,dw取 0;ρc代表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当其小于3时,取3。核算陡河水库坝基砂层顶部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临界值,见表1。

年龄口径:不分年龄的全部在业人口、失业人口按16-59岁统计。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特色数据库——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是中山大学三期“985”项目,调查涉及除港澳台、西藏、海南之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中简称“全国”)。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收集社区、家庭、个人三个层次的样本,并分别采用社区问卷、家庭问卷、个人问卷对不同类型的样本进行问卷调查。CLDS 已公布数据,可通过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网站(http ://css .sysu .edu .cn )获取。

王德文、吴要武、蔡昉:《迁移、失业与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什么农村迁移者的失业率很低?》,上海:《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第1期,第37页。

陈璐、范晓丽:《家庭老年照料会降低女性劳动参与率吗?——基于二阶段残差介入法的实证分析》,北京:《人口研究》,2016年第3期,第71页。

袁志刚:《中国的乡-城劳动力流动与城镇失业: 一个经验研究》,北京:《管理世界》,2006年第8期,第28~35页;马忠东、王建平:《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失业的影响研究》,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3期,第2~15页。

2.2.3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血药浓度作为因变量,把所有考察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法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见表2。模型结果显示,体表面积和白蛋白水平是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模型检验F=16.959,P<0.01,提示模型有效。残差图见图2。通过对标准化残差和标准化预测值绘制的散点图看出,标准化残差的散点波动范围基本保持稳定,不随标准化预测值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认为基本满足方差齐性,残差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

曾湘泉,第一届“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年会”(2016年11月19日,北京)上的发言,主题为“变化中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挑战、趋势与展望”;曾湘泉同时表示劳动力供给减少所导致的人工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和技术替代劳动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中图分类号 C 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14X (2019)02-0187-13

作者简介: 蔡 禾,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薇娜,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州 510275

[责任编辑 左晓斯 陈泽涛 ]

标签:;  ;  ;  ;  

中国的失业问题及其特征-基于CLDS追踪调查数据的描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