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研究的意义_集群技术论文

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研究的意义_集群技术论文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群论文,意义论文,论我国论文,地方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01)05-0550-04

1 把区域研究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

生产活动全球化是建立在技术进步与组织变革基础上的产业空间组织革命。近50多年来,迅猛发展的交通与通讯技术使以往许多地方的区位要素丧失了固有的垄断性,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降低了资本流通的障碍,标准化生产减少了对工人特殊技能的依赖,因此,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组织生产流程及销售渠道,依照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寻求不同的生产区位,并在自己生产、对外转包及全球采购等不同组织形式间进行抉择。跨国公司不论在国际贸易、世界政治舞台,还是地方化生产组织、区域发展政策中都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经济地理等学科研究的多年来对跨国公司的生产组织和全球化现象进行了研究。

时至今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生产活动全球化并没有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均衡,相关生产活动的地理集聚现象反而加强了。区域发展呈现高度不均衡的状态,即便在一国之内,不同区域之间也常常是繁荣与衰退共存,发展与停滞同在,区域内主体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的相互依赖超越了地方自然禀赋而成为决定区域产业活力的关键。

个别快速成长的区域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并吸引着资本、劳动力等资源不断涌向这里。这其中既有围绕历史悠久的都市中心兴建的新城,也有原来工业落后地区崛起的新产业区;既有高科技产业综合体,也有地方化的传统产业群;既有依靠政府资金、政策支撑的开发区,也有依赖外资发展起来的外向型制造业基地;更有在迅速衰落的夕阳产业的废墟上重获新生的老工业区。与其他区域相比,这些快速成长的区域具有较强的经济活力,较高的就业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过,这些区域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异并不表现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或高技术产业与低技术产业之间,而是表现在整个区域对市场变动的承受能力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灵活性方面,那些过分依赖外来资本、外力扶持的区域往往在市场动荡面前表现出致命的僵化和脆弱。而真正具有持续发展能力,能经受经济波动的考验,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相关产业中引领世界潮流的产业区域,才是真正成功的区域,这样的区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在全球竞争的挑战下,成功的区域与成功的企业一样,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自己所拥有的,别人难以模仿的优势。

2 区域产业空间集聚的优势

生产活动全球化不仅加剧了地方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因此,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上,大量相关企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地方化的产业氛围是其他区域最难模仿的。对这种空间集聚优势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首先,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聚本身可以带来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劳动力资源,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分工和生产灵活性。

其次,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相互靠近,可以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保障这种信任关系的社会制度安排,从而积累社会资本,降低交易费用,地方特色产业本身能形成区域在这一产业方面的独有声誉,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前来。

第三,从创新学的角度看,相关企业集聚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扩散,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使得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出现。

在各国的区域研究文献以及有关集群战略的一些会议和政府文件中,采用了多种与“集群(cluster)”相匹配的称谓,例如“产业群(industrialcluster)”、“地方企业集群(local cluster of enterprises)”、“地方生产系统(local production system)”、“区域集群(regional cluster)”“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等,其含义大同小异,还延伸到“地方创新环境(local innovation milieu)”“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等。

在区域研究及其公共政策中,“集群”二字揭示了在一些地方的相关企业集结成群,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这些相关企业可能共存于某种特定产业(部门)内,又可能不但彼此共存于某种特定产业内,而且相邻于相关支撑产业。因此,“集群”之所以认作“产业群”,因其有特定产业内涵,例如医药产业群、领带产业群等;之所以认作“企业集群”,因其有企业群集特征。很多集群除了包括本地企业之外,还包括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政府机构以及其他机构,例如大学、智囊团、专门培训教育机构、制定技术标准的机构、行会等。当外国企业在一个地方进行永久性投资,对当地起重要作用时,外国企业也可以作为集群的一部分。谈及集群,省略了其定语“地方的”或“区域的”,仅仅是为了简单和便于普及。

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通常包括上游的零部件、机械和服务等专门投入的供应商,下游的客商,向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或由于共同投入培训技能和技术而相联系的公司。以及专门基础设施的供应者。

企业集群往往具有跨区域和跨产业的双重特点。首先,自然发展的集群的地理范围与信息、交易、激励政策,及其功效所跨越的距离有关,其范围往往不符合现有的行政疆界,并且很难有准确的边界,但其空间尺度是有限的,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其次,虽然集群企业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专业化产业领域,但是由于它包含支撑产业的企业,集群界线一般和标准产业分类系统不一致,后者不能包括产业之间联系和很多重要的竞争者。正因为如此,人们可能对于重要的集群视而不见。

集群内部的自主创新活力是区域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力,这种创新活力来源于地方文化中蕴涵的挑战阻力和风险的企业家精神,以及有利于地方创新主体竞争与合作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较为宽容的社会文化和具有弹性的社会结构则有利于创新思想的成长与传播,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和维系本地健康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因为人类的创造行为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展,区域内部也可能孳生恶性竞争与肮脏的勾结,而这些只会瓦解产业分工合作的社会基础,最终扼杀本地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本地创新能力窒息的区域在全球竞争的挑战下必将陷入衰退和依附的境地。

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实际上可以归于社会化的学习过程,包括文化、制度等非经济因素[3],因此,知识创新与知识学习都是非常本地化的过程,地方产业氛围可以培养身处其中的人对该种产业相关知识与创新的敏感性,尤其对于创造性要求高的产业,技艺的技术性与艺术性难以严格区分,对产品优劣的评判来源于某种特定的品味和生产者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在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高档时装业和尖端高新技术产业之间具有某种相通性。这类产业区域中,地方化知识大量以隐含知识的形式存在于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技术创新通过“在干中学”而传承。分工更加细化,促进了合作与交流,这样的过程使创新和学习都成为一种集体行为,因为任何技艺的改进都需要他人的合作响应,而一旦一项创新产品或技术的市场优越性显现出来,立刻会成为众人模仿的目标。

3 区域开放的必要性——更加复杂的图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创新的本地化特点必须放到全球经济联系的背景下讨论。区域发展越来越不是一个相互孤立的过程,现代交通与通讯技术把分布在全球的不同区域串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产品、资本、人员伴随着各种信息与知识在网络中间穿梭流动。那些发展迅速的区域往往与外界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地方化的创新过程正在受到全球化竞争的挑战。首先,全球化的生产网络是有等级的,并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对于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的产业,如中低档服装、鞋类、消费电子产品、个人电脑、汽车等产品的加工制造,不同区域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全球分工格局使得地方创新过程被卷入到全球生产的大背景下,一些区域成为某个产业的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相关技术的研发机构和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生产,把握着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另一些区域成为生产和加工制造的基地,其技术创新依赖创新中心的扩散。

其次,外部交流成为本地化知识系统的一部分。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加强使得知识交流不再局限于本地,尽管知识创新与学习在相当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本地化的过程,现代化通讯手段并不能取代大量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全球化的生产分工使得一部分技术知识可以固化在生产设备中,或通过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流程管理,克服地理距离给知识交流造成的障碍。而交通技术进步使一些活跃于不同区域之间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成为传递知识和创新的载体,外来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本地知识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源泉。

第三,落后地区的依赖性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受到关注。工业落后地区通过与国际市场接轨,可以快速提升本地技术水平,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全球化给落后地区发展带来的后发优势。然而,这种后发优势也有副作用,大量知识被固化在生产设备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中,降低了对生产操作者个人技能水平的要求。落后地区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流程并不必然能够获得相关的核心技术知识,反而助长对先进地区市场和技术创新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使得落后地区缺少自主的创新能力,发展受制于人,并且易受到外部市场波动的强烈冲击。

总之,区域的特色产业集聚现象是区域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尽管经济全球化使全球产业分布的现实格局变得更加动态和多样化,但是区域内部的本地化的因素使区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凸显出来,使地方生产集聚一旦产生后能够不断自我加强,自我更新。

4 集群战略——我国的研究课题

为了模仿世界上有高度竞争力的企业集聚区域,很多国家都把公共政策重点转向了地方集群战略,培育地方的企业集群,促使集群发展和升级。发达国家更是如此。在国际上,集群战略和政策得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的提倡和推广。集群战略是有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值得我国中央以及省、市、区县,甚至乡镇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集群战略一般定位于中小企业,培养企业网络,发展企业合作。所采用的方法很多,例如:①企业提供一般信息,为特定集群中的企业提供特殊信息;②提供培训服务;③提供基础设施等。集群政策要提供一种机制,使集群中的企业、公共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进行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提高企业间合作的效率,例如共同营销、共同设计、共同负责培训等等,还可以在人员培训、提供信息、提供基础设施等方面提高政策质量和改善政府行为。决策者可以在集群内提倡成立供应商协会和组织学习会,促进转包业务的发展,提高服务效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集群的企业谋利益。企业必须决定是否进入集群,因为成为集群成员比分散的企业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公共政策必须因地制宜,认真分析政府能做什么,如何进行公共干预,把集群中现有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尽可能保留在集群内。

在我国,无论是在农村民营企业创造的专业化传统产业区,例如在温州、诸暨等地的一镇一品现象,还是城市民营科技企业创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区,都与集群现象十分类似,可见集群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对集群机制没有认识,或知之甚少,有些地方甚至陷入盲目搞开发区的误区。由于集群往往与传统的产业分类不一致、模糊不清而未被认识,在我国至今思考国家竞争力仍然集中在国家一级的政策和产业层面上。

在国内,目前至少可以观察到以下五种企业集群,向公共政策提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一些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基地,地方企业网络初步形成,部分企业的企业分工配套网络渐成规模,但面临着企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压力。

(2)在一些智力密集地区,集群的形成机理、区位特征和发展趋势却并没有真正为人们所认识,由于政策不到位和制度性因素,同业和相关行业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直接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已经吸引了知名的跨国公司,由于本地化的需求,带来或即将带来一系列配套企业,可能形成较大的企业网络,如何规划这种地区的发展,已经摆在地方政府的面前。

(4)在一些由乡镇企业集聚而自然发展起来的企业网络,其发展也到了关键的阶段,面临着如何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和区域的管理水平,以及面临企业优胜劣汰和外资进入等诸多问题。

(5)由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网络正在面临着企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如何提高地方企业集群内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集群的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有机结合,加强企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分工与合作,以及如何寻找发展内力和整合外部信息的接合方式,成为区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问题,这需要多学科跨领域商讨解决,急需经济地理学者的积极参与。

收稿日期:2000-12-07;修回日期:2001-08-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071028)。

标签:;  ;  ;  ;  

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研究的意义_集群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