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郑航宇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郑航宇

摘要:在学习生涯,数学是其中很重要的科目,其需要敏捷的逻辑思维,学生要不断探索、不断思考。自主探究学习法的实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较大的帮助,让学生能在思考的同时也养成自己的自觉性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法;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小学数学在传统概念中是比较枯燥的一门学科,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厌烦的负面情绪,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不是在自己主观的兴趣下去学习,而是被迫式的进行学习,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及时的改变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都是存在一定个体差异,一些学生对数学课上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但是不意味著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足,就没有可以开发的潜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全方位分析,探索是数学课的授课模式有问题,还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上学生的特点、基础以及性格都是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表现,在授课中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取得整体上的进步。比如在日常的授课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对授课的节奏进行合理的掌握,在课余的时间,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教师要缩短学生的差距,对学生合理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都是优生和后进生均匀分布,然后让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实现共同进步,也是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强化,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在一些探究活动中实现相互的激发以及促进,让学生体现处在数学课上的主体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不同学生的学习标上也是要有差异性的划分,对于一些基础差和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到对基础的不断夯实,让学生可以在各类知识的掌握上,基础更加扎实。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主观意识,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索新知识从而掌握问题规律、联系、性质,增强记忆。传统教学为教师规划好教学流程,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学生只要根据教师安排学习即可,无需更多思考。基于这一条件下,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比如:长方形长宽之和为20cm,长比宽多3cm,求长方形的面积。在合差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预先让学生准备相关知识,在遇到该类应用习题时直接套用公式即可,将复杂的题目经过分解后套用公式,就会发现有事半功倍得效果。或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时,若教师先让学生做一步、两步习题,再学习三步,当学生面临新的问题时就不会思考怎样解答,只能频繁计算。例如:圆面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圆可以转为什么图形计算面积?转换后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根据问题学习新知识,经过思考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知识之间的转换和实践掌握新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深化学习知识。

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为了赶上课程的进度而不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反复推测和思考,所以学生的探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

2.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

有时候教师怕学生自主探究时间花费太多,课程又讲不完的情况下,教师会把一些解题思路告诉学生,学生就缩小了可探究的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解决问题这一单元的问题,卖面包的师傅今天一共做了30个的面包,而他上午卖了21个,下午就卖出去5个,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他还剩多少个面包。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解题的思路,可以先知道他今天做了多少个,再减去卖的就是剩下的。这样的解题方法有很多种,不能只局限于一种。若学生只局限于一种,思维就没办法发散,只能一味知道答案。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环境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一味地自己唱主角,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需要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日常活动中,教师通过潜意识自我学习能力的塑造和培养,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习惯。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遵循这种诱惑、耐心疏导才能实现预期目标,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过程中耐心疏导、沉着应对,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沮丧失望。短暂的困难是不仅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而且是对家长耐心的考验。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需要家长在课后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不能因为短期内没有取得较好成就丧失对教师的信心和支持。

五.与生活实际结合,创设特定学习情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事物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数学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数学和生活进行融合,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会很容易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加减法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将教室想象成果园,同学们都是各种水果,让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然后进行加减法的训练,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这种玩着学的模式当中,而且对于自己扮演水果非常的感兴趣,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课堂,而是一个生活中有趣的果园,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中将所学的知识牢牢记住。

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因为以往授课方式带来的影响,诸多的学生在对小学数学课展开学习的时候,因为对知识点记忆是非常机械的,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一定的僵化显现。教改在不断推行,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要促进学生探究精神的学习,并积极要求学生不断提升思维发散性以及灵活性。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讲解进行层次性的设计,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不仅有机会进行自学,也是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自主解决,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提升。因为小学数学课本身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课程之一,思维灵活性也是至关重要。比如在学习三位数乘法的时候,教师对学生此前已经学习的知识展开利用,让学生进行对新知识的探索,让学生思维发散性得到锻炼。比如例题是39×34,让学生在黑板上,用竖式的方式展开计算,然后其他的学生自行练习。在对题目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若是在乘数上,加一个百位2,这样题目就是39×234,学生可以结合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对新题目展开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思维发散性。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正确指导是学生实现自主探究的前提条件,每个教师都要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首要任务,不能只在乎教学任务和注重学生的成绩。自主探究学习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也给学生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它的成功之处是不仅能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安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J].数学大世界,2016(1).

[2]敖文儒.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所实施的策略[J].新课程,2016(2).

[3]张正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郑航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郑航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