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质教育公平是每一个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管政府部门为了实现"教育公平",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较为公平的教育环境。但是,在当前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活动开展中,实质教育不公平现象大量存在,影响着班级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限制着学生的有效发展。那么,初中班级德育管理中究竟存在哪些实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呢?我们班主任要如何实现实质教育公平,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呢?这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班级德育管理中实质教育公平问题
1.重视正式集体,打压小集体
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注意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其渴望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受这种渴盼的影响,学生在长期与其他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班主任将集体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错误地认为小集体是在分裂班集体,从而采取消极的态度打击小集体,在这样的措施实施下,不少学生出现了逆反心理。班主任如此做法,不仅引发了师生矛盾,还影响了实质教育公平。
2.在德育工作中,不能一视同仁
在立德树人该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其中育人居于首要位置。班主任能否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所决定的。在班级德育活动开展中,倘若班主任能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给予所有学生关怀与指导,则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学优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将升学希望寄托在学优生身上,由此在教学管理活动开展中,对学优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由于班主任的精力是有限的,其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学优生身上,自然而然地就忽视了中等生和学困生,无法对这两个层级的学生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进而导致其道德素养发展受到限制。细细分析该情况,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活动开展中,关注学优生,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质教育不公平该情况,最终导致中等生和和学困生在不公平的对待下,沦为班级的边缘者。
3.品行评价,不能公平公正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学校仍将提高升学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班主任,还是各任课教师,其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育评价的主要依据,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评价。尤其是班主任,其每学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成绩为主的,就算会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但其道德评价仍是以成绩为基础的。而且,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的时候,由于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道德评价体系,仅仅将对学生日常印象作为评价标准,采取较为简单且机械的语言,如"这个学生在学校里如何如何""这个学生该怎样怎样"。在这样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的评价中,班主任对学优生大加赞扬,对中等生和学困生机械点评,甚至直接找学习委员AI写作评价,如此,久而久之自然就出现了实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针对以上所提及的问题,在初中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班主任要想提升其管理质量,需要以公平为准绳,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实现实质教育公平。
二、初中班级德育管理中实质教育公平对策
1.正确引导小集体,促进大集体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地增强。在兴趣、爱好等影响下,班级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小集体。这些小集体的出现是学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小集体活动参与中,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会自主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获得个性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注意一点,尽管小集体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利有弊,但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其应当重视小集体,因势利导,发挥小集体的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扬长避短中弥补小集体存在的不足,促进小集体的有效发展,以此使小集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融入班级大集体,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班级德育管理活动开展中,对班级中的集体给予尊重,并在观察、分析小集体中各个成员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集体"领袖",引导"领袖"地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其他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以我所执教班级的ABC这三名男生为例,他们喜欢打篮球,在长期的课外活动参与中形成了一个小集体。因为篮球对他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他们会不时逃课到操场打篮球。针对这种情况,我一发现就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是他们还是屡教不改。在实质教育公平的引导下,我对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反思。之后,立足这个小集体的特点,和他们一起制定了"三踢三不踢"的规定。因为A的领导能力较好,所以我选择其作为他们小集体的"领袖",引导其发挥榜样的作用,按照规定办事,以此潜移默化地对其他两名学生进行熏陶。在这样的管理下,这三名学生严格按照规定行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他们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还为班集体在篮球比赛中挣得了荣誉,提升了整个班级的管理质量。
2.做好德育工作,公平对待评价学生
既然初中生有着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那么,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班主任要想实现实质教育公平,其在德育管理活动开展中,需要尊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立足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对其给予公正的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抓两头,促中间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在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关注、关爱和关心,将每一个孩子都当做是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在与他们的亲密接触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赢得学生的信任。在班级德育管理活动开展中,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其首先要尊重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尤其是尊重极具个性差异的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与班主任的积极活动沟通中,对其产生亲近之感。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班级德育管理活动开展中,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方式,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从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入手,与他们进行互动、沟通,尤其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困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学习、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促进学困生的发展。对于中等生来说,我则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开展中,对其进行观察,发现其特长所在,并给予其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其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获得进步。
(2)公正评价学生
初中生对班主任的评价有着殷切的渴盼,班主任积极的评价,可以使其充满信心,消极的评价则会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班级德育管理活动开展中,班主任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开展中,留心观察每一学生,发现其进步之处,并以积极的语言形式对其进行评价,使不同的学生在班主任不同的评价下,获得发展。
总之,在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活动开展中,班主任要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有效的措施,尊重小集体,公平对待、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实质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中,实现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越.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文学教育(下),2017(01):169.
[2]汪蕾.初中班级管理中实质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
论文作者:冯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学生论文; 班主任论文; 集体论文; 班级论文; 评价论文; 德育论文; 实质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