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止泻散配合西医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达志海

自拟止泻散配合西医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达志海

达志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医院儿科 甘肃 武威 733000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液体疗法、口服思密达、金双岐、葡萄糖酸锌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加用自拟止泻散治疗,疗程4-7d,每天1剂,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7.8%,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自拟止泻散加减;中西医结合;小儿腹泻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127-02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多见6个月-2岁婴幼儿,秋、冬季多见,在儿科领域属第二位常见多发病,近年来我国对腹泻病的研究与控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在我们西部地区的基层,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基层医生对抗生素的依赖,加上腹泻的病因复杂,由于80%的患儿出现腹泻并不是感染因素引起,如常规使用抗生素后会加重腹泻次数、延长病程、加重患儿痛苦,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倡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正规使用液体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等对指导临床诊治至关重要。

我院通过分析研究小儿腹泻病的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及时使用自拟止泻散加减配合西医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科病房住院并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患儿共18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经统计学处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其中男55例, 女35例;对照组 90例,其中男43例,女47例。两组年龄均为2月至3岁,病程均为 3~7d。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均符合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1] 中婴幼儿腹泻的诊断标准,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根据病程又分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腹泻。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学》[2]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标准及证候分型,结合季节性辨证。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按标准合理使用抗生素、液体疗法、口服思密达、金双岐、葡萄糖酸锌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加用自拟止泻散加减;其中医组方如下:苍术8g;茯苓8g;砂仁6g;黄连5g;五味子6g;红参须5g;泽泻6g;煨柯子6g;薏米6g;乌梅6g;生焦车前子各6g;甘草3g;随诊加减(5个症型,加减不同);并将药浓缩至30~50mL(1岁以下)或60~100mL(3岁以下)。每日1剂,分3~5次口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疗效判定标准 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1)显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次数均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72h大便性状、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72h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病情加重[3]。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9028(31.1%)33(36.7%)29(32.2%)67.8%

治疗组9052(57.8%)34(37.7%)4(4.5%)95.5%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1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消化功能及免疫功能均较差,如喂养不合理,极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如天气变化较快,寒热交替易导致感冒,腹部受凉或病毒感染等而诱发腹泻。病原菌可随呼吸道、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小儿消化道,引起腹泻。临床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伴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等,常常发热、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和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或治疗不及时可并发重症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等,危及生命。西医目前多以补液、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胃肠黏膜屏障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如双歧杆菌、蒙脱石散等。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儿科学“泄泻”范畴,其病因以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多见。因小儿脏腑柔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自调,故易感受外邪:又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节,故多乳食内伤;无论外感、内伤或二者兼夹均可导致脾胃受病、中气失运、湿邪内盛而发生泄泻。本病病位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精微,若脾胃受病,则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本病病机特点为中气失运,湿邪内盛,故治疗以运中利湿为基本原则。中医治疗指出治泄泻分利小便的大法,从而达到利小便而实大便的目的, 对指导临床有深刻的意义,中医学认为,小儿“稚阴未充,稚阳未长”,且脏腑娇嫩,易被邪侵,加之小儿“脾常不足” ,容易内伤饮食,出现脾胃功能失调,继而发生泄泻,湿滞为泄泻的

主要病因,脾与虚盛互为因果,是泄泻发生的关键。而中药治疗儿小腹泻前景好,尤其在当今对此病存在滥用抗生素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发挥中医特色,开发中药制剂,针对病因治疗,调理气血调整小儿脾胃功能,十分必要;本院采用临床验方“自拟止泻散” 进行治疗。方中红参须、茯苓、砂仁、薏米等益气健脾以强中宫,补益后天之体,实脾胃之虚以止泻[4];焦煨柯子、乌梅、五味子健脾升清止泻;泽泻、生焦车前子利水渗湿而止泻;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祛湿、消食健胃、升清止泻之效。诸药合用共奏祛邪利湿,运中止泻之效,并随症灵活加减,在我院临床应用治疗小儿腹泻期间未出现副作用,且价格低廉,效果明显。

总之,小儿腹泻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 西医一些支持疗法应采用, 如无明确细菌感染, 切忌滥用抗生素。对恢复肠道功能、控制腹泻,中医中药可起到突出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2008:1286-1299.

[2]沈晓明、王卫平.《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102

[4]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8

论文作者:达志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自拟止泻散配合西医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达志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