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整站二次设备就地化及运维方案研究论文_康秀娟

变电站整站二次设备就地化及运维方案研究论文_康秀娟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 宁夏银川 750011)

摘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结合目前就地化保护研究和试运行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整站二次设备就地化应用、运行和维护方案。首先分析了变电站保护、自动化等专业的具体业务需求,统一整站技术风格,提出了各业务二次设备就地化解决方案,构建整站就地化二次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工厂化调试”和“更换式检修”创新运维手段。整站二次设备就地化后,变电站整体保护功能性能提升,自动化功能高度集成。“工厂化调试”和“更换式检修”后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调试和运维工作更方便、更高效。

关键词:就地化保护;基本测控;辅助测控;二次设备整站就地化;工厂化调试;更换式检修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各项功能的运用也逐渐向数字、标准化方向转变,对二次设备检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变电站硬压板电缆连接已经被虚回路光纤所取代。在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各种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完善二次设备检修的安全措施,是值得每个检修人员思考的重点问题。

1智能变电站

常规变电站发展成为智能变电站,在设备和新技术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设备的通信能力也逐渐增强,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全面可靠。但是如何提升设备与设备的交互,设备与人之间的如何更科学的配合,提高效率,还是目前应该要重点考虑的。智能变电站在实际运行中,能够对模拟信息进行自动收集和处理,同时完成信息的输送,当然传输结果能够转化为数字信息,而且还在传输过程可与通信系统及网络进行配对,匹配度越高越好。因此,智能变电站内部各设备间实现通信的原理,可以简单理解,即可实现数字的传输方式与信息的共享。然而,发展到现在的智能变电站,不仅仅是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处理异常,更重要的是能够实时跟踪设备的目标,还需要在人力、物力方面有一定的投入。然而在精细化管理提升之后,旧的运维关键技术很难满足现代的智能电网运维需求。因此,如若要适应新时代智能电网的发展,运维关键技术还需日益精进,这样更好的促进运维模式的推动和应用。

2就地化二次设备整站技术方案研究

2.1整站保护就地化方案

继电保护是电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保护“四性”的要求不能降低,继电保护的设备配置和网络架构相对独立。就地化保护装置主要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继电保护装置。为保证保护的独立性和可靠性,设置全站保护装置专用通信网络,简称保护专网。每台就地化保护装置具备SV、GOOSE、MMS三网合一共口输出功能,并接入保护专网。在保护专网上通过“网采网跳”原则,实现智能录波器、智能管理单元、站域保护等应用。就地化保护采用标准接口与互感器连接,电缆采样、电缆跳闸,贴近一次设备就地安装,通过保护专网实现启动失灵等装置间信息交互。由于保护专网独立,从物理上实现了变电站SCD文件和保护SCD文件的解耦,其他业务改变涉及的SCD变动不影响保护功能,相比现有各业务共用过程层网络的方案可提升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速动性。三层设备包括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设备,两网包括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整站二次业务包括继电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计量等业务。就地化保护按间隔(或有限集中某几个间隔)集成了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和保护装置,合并了过程层和间隔层的保护业务,集成了设备,简化了网络。整站就地化保护方案具备以下特征。1)保护电缆采样电缆跳闸。保护装置具备模拟采样功能,电缆直接采样电缆跳闸,保证了可靠性和速动性。2)保护就地化安装。保护装置采用小型化、高防护、低功耗设计,实现就地化安装,缩短信号传输距离,保障主保护的独立性和速动性。3)元件保护专网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变压器保护和母线保护通过分散采集各间隔数据,装置间通过双环网光纤直连,形成高可靠无缝冗余的内部专用网络,保护功能不受变电站SCD文件变动影响。差动保护采用“全主式”的功能布局,每个子机都是主机,这样既通过差动保护实现主保护原理优越性,又实现了主变各侧分布采样和跳闸。4)保护信息专网化。智能管理单元集中管理全站保护设备,既作为就地化保护的人机接口,又作为保护与变电站监控的接口,采用标准通信协议,实现保护与变电站监控之间的信息共享。

2.2线路保护检修安全措施

1)线路保护投检修压板线路保护和别的运行设备有一定的联系,涉及到启动失灵、稳控录波等内容。投检修压板之后,母差若是检测到启动失灵和报文状态不同,则不予处理,稳控也一样。然而录波及网络分析装置所接收到的信号可以显示出来。2)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投检修压板由于保护装置处在检修状态,所以,智能终端所接受到的指令也带有检修位,则不处理。同理,在合并单位增加模拟量,如果发出的报文中不含兼修位,保护装置就会判断出检修状态存在差异性,电流、电压不应参与计算。基于这一情况,要想使检修设备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投入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检修压板。3)母差保护间隔软压板退出智能变电站线路及母差保护都是使用的TA组保护级别,就算线路合并单元处在检修状态,而母差保护顺利运行,接收端所接收到的报文和自身检修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则不会处理相应的保护功能,而这样就会给系统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检修前,必须要退出母差保护间隔软压板,从而不会对母差保护早场影响。关于以上三点内容,1、3两点是运维检修前必须要完成的,而第2点可以在检修期间根据实际情况来执行。

2.3加强业务培训,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在如今的电网与变电站的操作中,智能化、自动化不断被应用,所用的技术手段也日新月异,很多一次设备的运维管理人员都趋向老龄化,对这些新技术的掌握应用都不够熟练,延误运维管理的工作效率,电网企业应当及时更新人员,采纳有专业技能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强对普通员工的业务培训,同时注意思想方面的培训,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责任心,全面提升运维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专业的运维管理团队。

2.4整站其他业务就地化方案探索

电能计量装置配置点分为结算点、考核点(有可能转化为结算点)、监测点。结算点按要求必须采用独立的计量表计。考核点如果存在转化为结算点的可能,那么其配置及管理要求等同结算点,要求采用独立表计。监测点要求具备正反向有功、四象限无功、事件记录、电量循环上报站控层电能量采集终端等功能。监测点计量业务只作监测用,可以集成于就地化基本测控装置。就地化基本测控装置通过计量认证后,可完成监测点计量功能,且就地下放后,计量电缆缩短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

结语

整站二次设备就地化布置、工厂化调试、更换式检修后,装置集成、网络简化,维护了继电保护“四性”原则,保证快速保护独立性,整站调试和单装置运维检修工作方便高效。随着就地化二次设备功能不断改进、性能不断完善以及在工程应用中运行管理经验的积累,整站二次设备就地化将是今后智能变电站重点推广应用的二次设备与技术。整站二次设备就地化将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带来巨大影响。技术的发展总是超前于管理经验的发展,后续高效可靠的运行管理模式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运行考验和改进后才能固化,进而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国平,王德林,裘愉涛,等.继电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16):1-11.

[2]李岩军,艾淑云,王兴国,等.继电保护就地化及测试研究[J].智能电网,2014,2(3):16-21.

论文作者:康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  ;  ;  ;  ;  ;  ;  ;  

变电站整站二次设备就地化及运维方案研究论文_康秀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