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_黄旻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具体情况。方法 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式进行脊髓损伤后疼痛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在接受一系列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指数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根据脊髓损伤后患者病情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一系列全面、系统的疼痛治疗,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综合康复;脊髓损伤后疼痛;临床研究

脊髓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患者脊髓损伤通常会导致受损神经支配领域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使得患者心理受到了很大折磨。通过综合康复治疗方式对脊髓损伤后疼痛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疼痛缓解效果,综合康复方法充分结合了药物、理疗、中医等不同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干预,消除患者的不适感,放松患者紧张的情绪,降低患者痛感[1]。本文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组,回顾分析其综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具体情况,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例,女例,患者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8.27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椎损伤,患者入选纳入标准:脊椎损伤后损伤平面下出现剧烈疼痛,且使用止痛药物治疗效果不十分明显,患者排除脊髓损伤平面下各类损伤性、退行性骨关节病以及其他基础疾病或精神类疾病。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脊髓损伤后疼痛的主要处理方法即为药物治疗法,通过药物干预对患者进行镇痛治疗,目前常用的镇痛类药物可以分为非阿片类和阿片类药物两种,由于阿片类药物通常具有一定副作用,因此治疗脊髓损伤疼痛首选非阿片类药物。常规的镇痛药物包括一般类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二氟尼柳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来说常规镇痛药物的镇痛效果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疼痛镇痛效果不十分显著,而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中容易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不良症状,因此阿片类药物是在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十分显著时的另一种选择[2]。在对患者进行药物镇痛治疗时,需要格外注意治疗的原则,先从单种药、小剂量开始服用,发现患者疼痛无法缓解后再逐渐增加服用剂量或选择其他种类的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物在使用中需要格外注意控制使用剂量和观察患者使用表现,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其他副作用[3]。

1.2.2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通过肢体按摩或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方式进行镇痛的治疗方法。物理治疗从某些角度来讲,要比常规镇痛药物治疗更加安全,可靠,但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且部分物理治疗的镇痛时间有限,患者在短期缓解后可能依旧出现疼痛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按摩镇痛时,通常由其双肢远端逐渐向近端进行按摩,按摩强度应选择患者所能接受的力度。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时,应注意沿患者神经根走向排放电极。物理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感受,治疗一般每4周为1疗程[4]。另外,应加强患者患肢的肌力训练,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并且加强肢体按摩,每次治疗30min,每天1次。

1.2.3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是近年来在脊髓损伤后疼痛治疗中效果较好的治疗方式,借助中医理论和中医技术进行疼痛的治疗,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针灸、中药、手法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中医治疗能够通过调节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和经络情况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止痛镇痛治疗,特别是中医针灸在脊髓损伤疼痛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能够帮助患者体内的神经元、神经递质等进行改善,适当的阻断痛感,对于急性、慢性疼痛都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中医疗法可以通过穴位注射的方法开展,将1ml维生素B1和1ml维生素B12与1ml灯盏细辛注射液交替进行穴位注射,注射穴位包括大椎、曲池、华佗夹脊穴、阳陵泉、合谷、悬钟、足三里等,每次选择3-4个穴位,每个穴位注射0.1ml,隔天进行1次。

1.2.4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治疗,注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的痛苦,向患者讲述相关的疾病知识,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消除患者的悲观恐惧心理,教会患者放松自己,通过起势、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深呼吸、收势等步骤来训练,每次20min,每天2次[5]。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分析,使用McGill疼痛问卷(MPQ)、疼痛视觉模拟法(VAS)对患者疼痛指数进行分析,并计算患者的疼痛分级数总分(PRI-T)、疼痛感觉面总分(PRI-S)、疼痛情绪总分(PRI-A)。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ADL)进行打分,了解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评分,抑郁状态评分(SDS)以及Barthel指数(BI)的具体变化[6]。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5.0软件对本次研究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指数 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指数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指数评分

2.2 生活质量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为(51.47±5.32)分,BI评分(43.68±15.26)分,SDS评分(65.41±3.27)分;治疗结束后ADL评分为(70.89±6.12)分,BI评分(61.29±14.57)分,SDS评分(43.27±15.86)分。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疼痛是较为常见的并发情况,且脊髓损伤后的疼痛症状大多比较难通过单纯的药物治疗进行消除,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不良影响。综合康复治疗从脊髓损伤疼痛患者的病情出发,为患者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镇痛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以及心理支持等,疗效显著。本次研究中,回顾分析了研究组患者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具体情况,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在接受一系列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指数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可知,综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燕飞,叶祥明,程瑞动,章玮.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20-22.

[2]刘美华,校红梅.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01(03):39-40.

[3]王可升,孙京.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21):26-27.

[4]方彩莲,李旭明.度洛西汀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28(06):464-465.

[5]潘晓明,李伟周,胡爱娥.芍药甘草汤配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04):242-243.

[6]肖登,夏新蜀.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激光杂志,2011,32(02):63-64.

论文作者:黄旻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_黄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